文_孫登峰
貴安新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傾力打造山水之都、田園之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貴安智慧和力量。
貴安新區作為19個國家級新區中唯一一個被賦予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使命的新區,肩負綠色發展的時代重任。新區設立以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扎實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奮力走出一條“白”“富”“美”協同并進的綠色崛起之路,為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打造可復制可借鑒的貴安樣板。
優化空間布局、加強制度管控,“生態留白”走新路。貴安新區93%的面積位于貴陽市紅楓湖、花溪水庫、松柏山水庫等主要飲用水源上游,生態環境敏感。新區始終堅持既要經濟發展,更要環境保護,推動高起點規劃、高強度保護、高水平建設,為高質量發展留足空間。一是綠色規劃強指引。堅持生態文明引領,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編制完成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城市設計等200多項,形成以總體規劃為基石的“三級、五類”規劃體系,科學構建“一核兩區”空間結構,劃定占比46%、33%、21%的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分區強化空間管制,打造最具特色的國際化山水田園生態城市。二是綠色模式強保護。堅持道法自然、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堅持低沖擊開發建設,堅持產城景文融合互動, 根據資源和環境約束確定發展規模、控制投資強度,城市建設圍著山轉、跟著水走、顯山露水, 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不“攤大餅”,只“蒸小籠”,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建設“感性的自然、理性的城市”,“一城山水全城景”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三是綠色制度強保障。精心編制《貴安新區直管區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實施方案》,并以該方案為主導,相繼出臺《貴安新區直管區基本農田保護制度》《貴安新區直管區生態環境負面清單制度》《貴安新區直管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施辦法(試行)》等九大制度,以“1+9”制度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使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產強民富”作示范。將“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加快建設生態經濟體系示范區。一是全力發展大數據引領的高科技產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重點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智能終端、新型顯示、集成電路四大產業集群,構建“車+端+屏+芯”綠色發展現代產業新體系,突出抓好新能源汽車產業,初步構建集“發電端—儲能端—配售電端—制造端—充電端—后服務端”于一體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模式。加快建設綠色數據中心,著力推動三大運營商、華為、蘋果、騰訊等“6+N”大中型數據中心建設,力爭2020年數據中心服務器規模達250萬臺,建成中國最大的綠色數據中心聚集區。加快發展數字經濟,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加強超算、云計算等方面的技術合作和攻關,著力發展金融、生物醫療、地理空間等大數據,積極培育呼叫、信息外包等數字經濟服務業態,引進企業140余家,新經濟為生態產業發展壯大持續發力。二是大力發展綠色服務業。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服務貿易、現代物流、總部經濟、要素市場等新型業態,加快建設綠色金融港、汽車文化未來城、貴安國際物流港以及城市綜合體等產業載體,著力引進一批知名企業、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加快打造一批商業街區,逐步培育城市商圈,集約高效的綠色服務業體系初步形成,近三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2.3%。三是著力發展幸福產業。以完善配套和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大力發展以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醫養、教育培訓等為重點的幸福產業,加快豐富產業業態,積極打造集旅游、休閑、度假、療養等功能于一體的“旅游勝地”“康養基地”“生活福地”。在旅游等產業帶動下,新區城鄉居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2017年城鎮、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較托管前分別增長1.7倍和2.3倍。
筑牢綠色本底、繪就生態畫卷,“山川秀美”樹樣板。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著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構建山上、天上、水里、地里多維度生態環境建設空間,厚植生態優勢,提高綠色發展水平。一是實施“青山行動”。全面啟動安平生態區規劃建設,積極探索生態高敏感地區綠色發展新模式。大力推進綠色貴安行動計劃、“五區八廊百園”、“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工程,每年開展各類義務植樹活動,實施森林保護“六個嚴禁”執法專項行動,加強林地管護,新區成立以來累計新增綠地面積20萬畝,建成總長212公里的城市道路綠廊,綠化率提升了9個百分點。二是實施“藍天行動”。淘汰燃煤鍋爐54臺139.5蒸噸,率先在全省全面淘汰燃煤鍋爐。大力推進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使用,建成燃氣管道300余公里,基本實現直管區范圍內燃氣管道全覆蓋。大力推動“綠色出行”,投入使用的公交車、出租車全部為新能源汽車。加強揚塵污染防治,重點抓好建筑揚塵污染防控。2017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1%,入選全球避暑名城,“爽爽新城”成為貴安又一靚麗名片。三是實施“碧水行動”。大力實施“十河百湖千塘”生態水系工程,全面暢通河湖水系,形成“一環、兩河、十四湖”水系布局。在轄區所有河流湖庫全面施行“河長制”,高標準建成5座污水處理廠。大力推進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完成投資32.14億元,加快打造“會呼吸的城市”。加強飲用水源保護,依法拆除松柏山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建筑5.7萬平方米,取締關停飲用水源保護區排污企業60家。2017年地表水主要河流斷面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四是實施“凈土行動”。建設“清潔家園”工程,加快完善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基本實現新區86個村(居)垃圾“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積極開展土壤修復,對長期影響環境的污染源和陳年垃圾場進行重點清理整頓,對臟、亂、差問題較為突出的溝道、河渠、背街小巷、農貿集市等地段進行綜合治理。確定核實土壤污染重點監測行業企業8家,開展農用地詳查,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依法關閉畜禽養殖禁養區內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貴安新區管委會主任孫登峰(前左一)現場了解污水處理情況。(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貴安新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傾力打造山水之都、田園之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貴安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