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縣積極探索興“林”扶貧機制助力有效脫貧"/>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 _石光照
黎平堅持綠色發展、知行合一,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走產業融合發展道路,林下產業,讓巍巍群山變成金山銀山,繪就出一幅生態得保護,農民增財富,鄉村更美麗的新畫卷。
“這幾年中藥材行情好,種植戶們收入都不錯。”5月27日,黎平縣中藥材辦主任吳文琰說。目前,黎平縣以中藥材為主的林下種植面積達6.5萬畝,年產量5.1萬噸,總產值達3億元。中藥材產業成為全縣助農增收、有效脫貧的優勢產業。
黎平是全國28個重點林區縣,是貴州11個退耕還林示范縣之一,全縣森林覆蓋率74.68%。林業用地507.7萬畝,境內紅豆杉遮天蔽日,金絲楠依稀尚存,是貴州侗鄉大健康產業示范區的核心區,是中國南方植物基因庫。
近年來,黎平縣委、縣政府依托資源優勢,緊扣市場需求,積極探索“林藥”“林禽”“林游”等多種興“林”扶貧機制,出臺《黎平縣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整合人、財、物資源,鼓勵群眾發展天然、綠色、有機的林下產業。從獨具特色的茯苓、天麻種植,到市場搶手的“綠殼蛋雞”、蜂業養殖,再到養身養心的“頤養勝地”,幾年來,全新的發展思路讓黎平沉寂了千年的巍巍群山逐漸變成金山銀山。
陽光和煦,晴空萬里。來到黎平縣平寨鄉紀迫村九牛山自然寨,有幸見到了被當地群眾稱為“天麻王子”的姜乾海。“去年種植了800窖,掙了13萬元,今年政策更好,政府幫扶更到位,我打算再種3000窖……”打開話匣子,姜乾海滔滔不絕地向我們介紹自己的天麻發家史。
姜乾海是平寨鄉紀迫村的貧困戶,也是平寨鄉光良種養殖合作社的技術員,在他帶領下,去年紀迫村15戶貧困戶抱團種植仿野生天麻10000窖,一年下來,戶均增收6萬元,而他和合作社另一位帶頭人姜奇也分別掙了13萬元和10萬元,不僅脫了貧,還搖身變成當地小有名氣的“富裕戶”。
平寨鄉是貴州省100個扶貧開發一類重點鄉鎮,也是黔東南州24個極貧鄉鎮和黎平縣6個極貧鄉鎮之一。鄉黨委書記穆倫告訴筆者,今年縣委、政府緊扣市場抉擇產業、加大人員培訓、技術服務,強化資金保障,群眾積極高,產業落地也快,全鄉7個合作社會470戶(其中,貧困戶320戶),計劃種植的50000窖天麻,已種下27000窖,按眼下市場行情測算,今年合作社貧困戶,僅天麻一項戶均有望增收2.6萬元,明年可到3—4萬元。
平寨鄉只是黎平縣“林藥”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今年“一減四增”產業結構調整中,該縣25個鄉鎮,群眾發展產業高漲,全縣新增茯苓、天麻、勾藤、何首烏、鐵皮石斛等中藥材種植面積3.11萬畝,累計種植面積達18.09萬畝;新增食用菌原材料基地建設5萬畝、食用菌種植1500萬棒,建成縣鄉村三級農業產業示范點197個。
“我們全縣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45萬畝,2017年實現林下經濟產值5.66億元,直接受益農戶達6.5萬戶,其中,貧困戶1.8萬戶。”黎平縣林業局局長石慶茂介紹說。
走進孟彥鎮良常村吳珍宏的綠殼蛋雞林下養殖基地,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派雞鴨成群的景象。
“這片油茶林是4年前政府幫扶項目造起來的,為幫助我以短養長,去年鎮里發給我500只綠殼蛋雞在林下養殖,今年已買300多只,除去成本,純賺了7000多元,我現在參加了鎮里舉辦的養殖技術培訓,想把規模再擴大些,爭取早日脫貧。”吳珍宏說。
“一只綠殼蛋雞的養殖周期是500天,平均產蛋160枚,按照每枚雞蛋1.2元的回收價計算,一只產蛋收益有192元,淘汰的蛋雞回收價為18元每斤,平均重達3.5斤,收益63元,兩項合計為255元。每只雞苗為17元,防疫5元,養殖成本為每天0.5元。折合成一年計算,除去成本和15%的死亡率,每只雞的收益可達到85元,養殖500只,年收入可達4萬元以上。”吳珍宏給我們算了一筆收入賬。
林下種養近期得利,遠期得林。2016年以來,按照縣委興“林”扶貧戰略指導,孟彥鎮采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方式,發展綠殼蛋雞林下養殖基地5個,養殖規模3萬羽,實現了對貧困戶的全覆蓋。
今年,孟彥鎮八棵柳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貴州欣美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年供應綠殼雞蛋900萬枚,蛋雞6萬只的銷售訂單,訂單額2100萬元,為農民養殖綠殼蛋雞吃下“定心丸”。
“緊扣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破解養殖技術和市場銷售‘最后一公里’難題,今年,我們計劃培育100戶綠殼蛋雞養殖示范戶,將規模擴大到10萬羽,讓農民輕松增收,高質量脫貧、高質量發展。”孟彥鎮黨委書記唐大才說。
與孟彥鎮所不同的是黎平縣九潮、德順等鄉鎮卻依托林下資源把養蜂產業辦得風生水起。九潮鎮大榕村共產黨員鄧昌權,帶領大榕村周邊貧困群眾發展土蜂養殖,年產值上千萬;德順鄉平甫村粟熊海林下養蜂1300箱,帶領群眾脫了貧,自己每年也有50多萬元的利潤,成為了林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據了解,今年黎平縣林下養殖有家禽65萬只,牲畜15萬頭(只),蜜蜂1.5萬箱。有一定規模的林下經濟產品加工企業6家,林下養殖經濟產值1.2億元,綠殼雞蛋、黎平小黃牛、黎平蜂糖等林下地方特色品牌逐步形成,并受市場青睞。
日前,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康養促進會公布第三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全國98個單位在列,黎平縣德順鄉太平山森林康養基地榜上有名。

近年來,黎平縣永從鎮頓洞村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借助村里的荒山大力發展疊鞘石斛規范化種植。圖為頓洞村民查看疊鞘石斛生長情況。(楊代富 / 攝)
與此同時,常青國際集團與黎平縣就太平山康養旅游綜合項目開發合作模式進行了商洽交流,并就投資3億元打造平甫侗寨民族風情小鎮進行簽約,預示著黎平森林旅游進入了春天。
近年來,黎平立足區位優勢,揚侗文化和森林康養文化之長,以建設全域旅游示范縣為契機,不遺余力打造國際化侗文化首選地和森林康養頤養勝地,創建大旅游脫貧示范區。
2015年以來,黎平縣按照觀光林業要求,斥資打造侗都花果山“茶旅一體化”示范園,修建了觀光道、觀景亭等旅游基礎設施,美化綠化了環境,開展品茗游園、戶外運動、農家樂體驗和養生醫療為主的森林旅游新業態。“林業+旅游”產業融合,使園區年畝綜合收益達3100元,解決當地農民季節性就業6000人次(其中貧困人口3600人次)。2016年,該基地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產業發展示范基地”稱號。
幾年來,黎平縣進一步加快“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型步伐,縣委、縣政府以建設黎平國家森林公園、黎平八舟河國家濕地公園為重點,成功打造森林景區景點12個,開發利用森林景觀資源15萬畝,2017年,黎平國家森林公園、黎平八舟河國家濕地公園接待游客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800萬元。森林游、生態游助推全縣3000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綠樹叢下淘黃金,林下產業大有文章可做。黎平有475.8萬畝森林,只要我們按照中央、省委守好‘兩條底線’的發展要求,綠色發展、知行合一,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把這些資源保護好、發展好、利用好,就一定會結出生態得保護,農民增財富,鄉村更美麗的累累碩果。”黎平縣委書記王茂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