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芬
摘 要:泥工美術活動是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小班幼兒對泥工美術活動充滿了濃厚興趣。文章介紹了如何幫助幼兒學會玩泥工:以趣味法,激發幼兒泥工興趣;用對比法,讓幼兒掌握泥工技巧;以觸類旁通法,激發幼兒求異思維。
關鍵詞:幼兒美術;泥工;趣味法;對比法;觸類旁通法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0-0072-01
泥工美術活動是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橡皮泥有著鮮艷的顏色,玩泥過程中孩子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及交往能力都能夠得到提高。幼兒對泥工活動充滿了興趣,由于幼兒手指小肌肉還沒有發展好,有時想捏出很多形象,卻不能達到目標,從而失去興趣。那么,怎樣幫助幼兒學會玩泥工呢?
一、以趣味法,激發幼兒泥工興趣
幼兒在玩泥工的時候肯定會用到搓圓、壓扁、搓條等動作,然而由于幼兒們手部的小肌肉群還不是很發達,不可能馬上就搓得很好,需要反復練習,但是不斷的重復會讓幼兒感到無聊。小班孩子比較喜歡角色性游戲,教師要將這些泥工的技能適當地融入到角色運用中去。例如,在點心店里可以用橡皮泥進行揉湯圓、烙大餅等游戲,孩子們將做好的食物賣給小客人,他們制作起來就會有動力,樂此不疲。而且需要的量大,孩子們經常在重復一個動作,肯定能學會。這樣,孩子們玩得非常起勁,有的小朋友說道:“老師老師,我在做土豆哦,土豆也是圓的?!庇械恼f道:“老師老師,我做薯條,薯條是長長的。”
二、用對比法,讓幼兒掌握泥工技巧
小班的孩子基本都不會搓圓和搓條,在教“搓條”的時候教師就要進行示范。但光是示范還不夠,教師還要將“搓條”的要領教給小朋友:“搓的時候要前后搓,來回搓?!苯獭按陥A”時,要雙手“兜圈搓”或“轉著搓”,做個示范給孩子們,有不對的再進行指導。在教過搓圓和搓條后,可以請幼兒自己來對比一下兩個動作是否一樣。通過這樣的實踐對比,孩子們掌握得就會更快。因此,要讓幼兒自主去探索、研究,而不是由教師直接教授。首先,需要改變過去的教師示范、幼兒們模仿練習的方法,采用“先探索——后練習——再鞏固”的方法。其次,要讓幼兒們帶著各種問題,比如“三角形要怎么做”,自己動手去探索方法,尋找答案。在幼兒自由的探索后,會發現很多的方法,最后由教師來總結學習,提取幼兒們不易掌握和容易忽視的技能著重演示幾遍,這樣幼兒就能主動學習、探索,而不是被動接受。
三、以觸類旁通法,激發幼兒求異思維
“圓和條”只是玩泥工基本的形狀,還可以將其變換成其他的各種形狀。例如,將“圓”用手掌心按壓成扁圓變成了“太陽”,再戳一個洞變成了呼啦圈。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與動手練習,幼兒不僅掌握得更快而且更喜歡學。教師要打破常規的定式,當幼兒們想象出新穎離奇或者不合常規的東西時,教師們要予以他們肯定,要鼓勵幼兒們敢想和求異的精神。例如,活動中要求小朋友說出三角形的物體,有小朋友說輪子是三角形的。這能不能說這位小朋友是錯的呢?小朋友具有獨特的發散性思維,是成人所不具備的,所以小朋友的創造性思維是珍貴的寶貝。此外,還可以在美術泥工活動中添加一些輔助材料,使作品變得更加豐富與形象 。小班幼兒年齡小,在徒手進行創作的時候,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輔助工具,比如牙簽、小刀、壓印模具等。這種操作比較簡單,但要動腦去創想,使用輔助材料玩泥的方法使幼兒們的作品更為形象。孩子們最喜歡用小竹簽簽在小圓球上面,就變成了棒棒糖,或者多簽幾個小圓球,就變成了冰糖葫蘆。
小班幼兒們特喜歡模仿身邊同伴的作品,例如,繪畫時,一桌上幾個小朋友畫的內容幾乎都差不多。玩泥工也是如此,一名小朋友用橡皮泥做了個“小戒指”戴在手上,他周圍的幾個小朋友都會各自模仿起來。幼兒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會讓自己更自信,從而激勵他們不斷地想象創作。
四、展示作品,使幼兒獲得成功感
幼兒園的橡皮泥都是循環利用的,所以幼兒在做好了泥工作品后都是要揉掉放回到盒子里去的。這時候,幼兒們往往會流露出舍不得的感情來,自己好不容易做好的作品,一下子要把它毀掉非常不忍心。于是,教師就要想辦法,每次都將幼兒們的作品拍成照片,給他們專門建立一個文檔存放,這樣什么時候想看了,老師、爸爸媽媽都能翻出來觀賞。另外,還可以將作品放在泥工板上,用保鮮膜封好,這樣可以使橡皮泥密封起來,保鮮膜透明使得孩子們可以看得到,這樣孩子們的作品就得以保留。而比較大的、立體的作品還是需要用拍照的方法保留作品的樣子。幼兒們在幼兒園的活動中,處處都能看見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外面,幼兒們會有一種榮譽感和自豪感,這樣,他們會更加積極地去參與泥工活動。
總之,雖然現在有觀點認為,要讓幼兒自己去創造,不要因為教師的示范而禁錮了幼兒的想象空間,但適當教幼兒們一些小技巧,還是必要的。俗話說得好,“要先會爬才會走”,幼兒有了一定的技能與經驗,才能去有所創造。只要教師不斷去嘗試、去細心觀察、去總結,一定能找到更多可以引導小班幼兒學習玩泥工的好方法,使幼兒們在玩泥工過程中,能更好地做一些手指精細活動,能提高觀察的能力、思維想象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鄧海霞.幼兒美術教育新探[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1(04).
[2]朱云真.擺脫范畫桎梏的幼兒美術教學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