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敬

2017,對基金行業來說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傳統基金退出歷史舞臺,分級基金成降杠桿下孤品,公募FOF誕生……這一年,多項監管政策當頭,公募基金總規模創新高等表現瑞璨。
而2018年是公募基金成立20周年的紀念性大年。“20歲”是古代男子加冠,意味其長大成年并舉行成人儀式的重要節點。那么,2018年的基金又將有怎樣的表現呢?
2017年基金業五大關鍵詞
一、首批公募FOF獲批。基金邁入資產配置新時代
備受關注的公募基金中基金(FOF)產品終于獲批,公募FOF時代的大幕正式開啟。公募FOF這支新生力量將肩負改變資管業態的使命,引領基金業邁向資產配置新時代。
截至2017年10月31日,備受關注的首批6只FOF已全部結束募集。渠道方反饋的數據顯示,首批6只FOF合計發行規模超過160億份。首批FOF的熱賣顯示了投資者對FOF這種公募基金“新兵”較為接納,而基金公司營銷也顯現了成效。
二、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落地
2017年證監會正式發布了《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并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規定》主要內容涵蓋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以及基金產品設計、投資限制、申購贖回管理、估值與信息披露等業務環節的規范,同時也對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管控做出了專門規定。其中有關貨幣基金的特別規定在業內引發巨大反響,貨幣基金或將告別規模高增長、收益相對較高的階段。新規出臺后,多家基金公司測算了貨幣基金規模的發展水平;貨幣基金發展或將受限,部分公司已在探索貨幣基金的轉型發展之路。
三、減持新政落地逾550億公募定增基金找出路
2017年5月27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修改后的《上市公司、董監高減持的若干規定》,史上最嚴減持新規實正式實施。減持新規發布后,基金公司受影響最大的是定增產品,特別是總規模超過550億的公募定增基金,博時、九泰等基金公司相繼表態如何尋找公募定增基金的出路。業內人士表示,根據新規要求,召開持有人大會,變更投資范圍、投資比例,變更封閉期限,可能是定增基金解決方案之一。
四、中郵基金黑暗年:旗下產品接連踩雷
中郵基金是首家登陸新三板的基金公司,曾經戰績輝煌。但從2015年之后,中郵基金就一直受累中小創股票調整,導致旗下多只基金業績慘不忍睹。因愛好集中持股被市場調侃為“機構散戶”,重倉股樂視網、東方網力、耐威科技、盛洋科技等遭黑天鵝。中郵基金7只產品持有樂視網4100.23萬股,按30.68元計算市值為12.57億元,若按下調三個跌停板計算,對應市值9.17億元,虧3.4個億。
五、公募基金資產規模11.41萬億,在資管行業創新高
根據基金業協會數字,截至2017年11月底,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資產合計達到11.41萬億元,這一數據比去年末規模大增2.25萬億元,增幅達到24.55%。
六、基金清盤103只,2017年成基金清盤數最多的一年
截至12月22日,截至目前,包括年內公告觸發清盤條款或擬召開基金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清盤的101只基金、兩只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提示性公告的基金在內,年內擬清盤基金數量達到103只。
七、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大幅縮水2.67萬億元
截至10月底,基金子公司專戶規模為7.83萬億元,較去年末的10.5萬億元,縮水2.67萬億元。截至11月底,基金子公司11月份規模下滑最多,達到2000億元。業內人士預測,基金子公司規模縮水還將持續。
2018年:回歸主動管理政策導向
猜測一:基金行業通道業務將持續“瘦身”
2017年一路狂飆的通道業務,最終在年底剎車。日前,中國銀監會發布《關于規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分別從商業銀行和信托公司未規范銀信類業務,并提出了加強銀信類業務監管的要求,該政策導致2017年基金子公司規模不斷縮水。2018年,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規模可能會繼續下降。
猜測二:加強主動管理業務將成為貫穿全年的主旋律
隨著新的基金評價體系的落地,基金公司通過貨幣基金擴大規模的動力將會在2018年逐步減小。據悉,目前包括銀河證券基金在內的多家券商資管正在嘗試降低貨幣市場基金比例,提高股票基金的比例。再加上監管層數次加碼貨幣基金監管,嚴控其流動性風險,意味著2018年轉向主動型管理業務,完善權益類、固收類和量化投資等產品已經勢在必行。
猜測三:更加重視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
在嚴監管政策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依賴短期形式創新發展的難度日益增大,目前大多面臨缺少長期核心價值的發展困局。有基金從業人士分析道,在資管統一監管新規出臺后,預計公募基金將更趨向于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這一點從2017年被投資者熱捧的基金產品中可窺一斑。比如,2017年收益率較高的東方紅系列產品、易方達消費行業、國泰互聯網+等。
猜測四:降杠桿和控風險持續推進,五大類基金受影響
新的一年里,金融機構去杠桿和控風險進一步推進,將對委外基金、定增基金、分級基金、保本基金和貨幣基金持續造成影響。有分析人士預測,以上五大類基金將由盛轉衰,均面臨轉型壓力。此外,保本基金市場交易也將風光不再,平均收益率大幅下降,預計2018年陸續會有保本周期到期的產品轉型為普通基金。
猜測五:公募基金公司兩極分化加劇
有分析師表示,未來公募基金公司發展會持續分化,強音恒強,而小型基金公司如果不鎖定獨特的目標人群、不進一步細分市場、不開發出獨特創新產品的話,其市場生存能力將被削弱。
猜測六:股權激勵將增多
一直以來,人才流失以及激勵不到位是困擾公募基金的主要問題。2017年,一些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嘗試用股權激勵的模式來彌補行業缺陷。截至目前,華泰寶興、天弘基金、前海開源基金、九泰基金、永贏基金、創金合信、匯添富、銀華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實施股權激勵措施,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進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