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牧人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信托行業資產規模達到24.41萬億元。僅3個季度就完成了從20萬億至24萬億的突破,可謂是信托資產規模大增的一年。當然,這一年信托行業的成績單還是有很多出彩的地方:如多項創新業務落地開花,行業統一登記制度得以建成,中斷了24年的信托公司上市也在年末宣告突破。面對成績斐然的2017年,信托行業在2018年的發展形勢還是真實讓人期待……
資產規模穩中有升
2017年第三季度,信托行業資產規模達到24.4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4.33%,同比增速顯著高于往年;第三季度信托資產規模環比增長5.47%,較上一季度小幅反彈0.14個百分點,環比增速與2017年初相比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其中,集合資金信托資產規模同比增長43.91%,單一資金信托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9.12%,管理財產信托資產規模同比增長74.60%。從來源結構角度分析,管理財產信托資產規模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1.86%躍升至15.42%;而單一資金信托資產規模占比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6.04個百分點。
積極布局實體經濟
2017年上半年,資金信托對工商企業資金支持占比為26.24%,較以往年份小幅上升。另外,以租賃租金、應收賬款、信托受益權等為基礎資產的資產證券化業務成為信托公司開拓的新市場。同時,信托公司也積極布局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信托本源業務,服務實體經濟。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資金信托投資于教育領域資金規模為260.0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68.99%;投資于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領域的資金規模為395.95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65.57%。二者合計占比為0.32%,較去年同期增加7.3個基點。信托公司在響應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風險防控、公益慈善等多方面依規盡職履行責任。資管新規對通道業務形成壓制,預計18年信托行業規模增速將放緩,主動管理業務成為行業業績穩健增長重要驅動,龍頭信托公司強者恒強。
業務轉型步伐堅定
2017年信托資產規模雖然穩步上升,但不同類型信托資產規模結構展現出新的變化特征,表明信托公司在主動管理能力、服務實體經濟、業務創新等方面加快業務轉型。其一,第三季度末單一資金信托規模占比為47.29%,下降趨勢非常明顯;與此相對應,集合資金信托、管理財產信托規模占比持續上升。這一現象表明信托公司正逐步提高主動管理能力,縮減通道業務,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本源定位。其二,第三季度資金信托中投向金融機構的資金規模占比為18.93%,自2016年末以來持續下降,投向工商企業的資金規模則展現相反的變動趨勢。這一現象表明信托公司正逐步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其三,信托公司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創新手段,推進非標準化資產向標準化轉型,拓展產品支持領域。信托公司正逐步通過業務創新提高信托資產的流動性,并通過設置差異化的產品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破除剛性兌付對行業發展的掣肘。
戊戌之年穩中有增
近年來,信托規模一直都保持著迅速增長,2013年信托行業突破10萬億,2016年信托行業突破20萬億,今年第三季度信托行業早已突破了24.41萬億。天沁財富信托研究院研究表明:照這個增長速度來看,今年末信托資產總規模突然25萬億是沒有問題的。預期今年信托業資產總規模有望增加5萬億元,這樣看來,2018年信托總規模將會突破30萬億元,信托將會取代銀行資產成為資管領域中第一大規模的產品。畢竟在2017年里,信托行業業績可謂是穩健增長,尤其是資管新規對通道業務形成壓制,預計2018年信托行業規模增速將放緩,“經濟強、金融緊”背景下,信托行業主動管理業務有望持續增長,成為行業業績穩健增長的主要驅動。另外,信托板塊估值整體回落到歷史低點,17年P/E降至17倍,對資管新規可能帶來的影響已有反映;資本金實力和公司機制成為信托公司未來向主動管理轉型的關鍵,龍頭信托公司市占率有望不斷提升。
歲末年初危大于機
2017年末2018年初,對于信托公司而言是一個危大于機的時刻。最近一個月來,處罰成為信托業的關鍵詞之一。早在2017年初,就有多位信托人士認為行業的寒冬將要來臨。但回望2017年,信托規模仍在逆勢猛增,這也成為信托當下矛盾的焦點。“對于2018年,很難說什么方向是好的,很難說什么是趨勢。”以資產證券化為代表的“類投行”業務或可以成為合規的通道業務,緩釋違規銀信通道整頓帶來的規模縮減。但資產證券化業務雖排在前列透過行業整體數據看盡管三分之二的信托公司都在做,真正做上規模的卻不過五六家。
受訪信托人士認為,房地產和基礎設施仍是最適合信托公司的領域,但從傳統方式跳脫出來后并不是每家都能做好。現在許多信托公司都在向實業靠攏,支持實體經濟是政策鼓勵的方向,要找對風險收入比好的行業和企業并不容易。除此之外,對于資管新規對于信托行業帶來不確定性影響、信托行業主動業務發展和轉型不達預期的風險還是要有所警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