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陳
(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1103)
二次加工處理廢舊混凝土得到再生混凝土,對廢舊混凝土進行破碎、清洗、分級,加工成為再生骨料,對這些骨料進行拌制,生產出新的混凝土。隨著人類對礦產資源的不斷開發和利用,研制混凝土所需的砂、碎石資源日益缺乏,再生混凝土實現了對固體建筑廢棄物的利用,是一種綠色環保材料,同時,解決了礦產資源的匱乏問題。在近年來的建筑工程材料應用中,建筑工程中對再生混凝土的關注與重視程度逐漸加大。在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再生骨料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碎與撞擊作用,裂隙難免存在于再生骨料中,孔隙率比天然骨料大,導致在耐久性與強度方面,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指標相對較差。針對再生混凝土的基本狀況,原料選取1958年生產的混凝土電線桿,設計10 組試件,探究礦物原料對再生混凝土的影響,從而為進一步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深入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
在本文設計的試驗中,原材料的選取規格參數主要包括幾個方面:選用P·O 32.5R 級海螺牌水泥;選用普通天然黃砂;選擇連續級配的碎石作為天然粗骨料,最大粒徑為20 mm;選擇自來水作為拌合水。選擇的廢棄混凝土為電桿中的混凝土,該電桿由南方電網于1958 年生產,對混凝土進行破碎和篩分,組成再生粗骨料,這種型號的廢棄混凝土電桿的原設計強度為 C30。破碎之前,進行回彈,測得其強度為 31 MPa,得到的再生粗骨料最大粒徑是20 mm;在試驗開始之前,采用同一篩網,對天然骨料和再生粗骨料篩分。
本文試驗研究中,主要考慮了 11 種再生骨料替代率, 0-100%,每種相差10%比例。
混凝土的配制。基準的替代率為0,水灰比設計為0.41,試配強度為C30,細骨料砂率為 32%。在對不同骨料替代率的再生混凝土進行配制時,確保自來水、水泥、砂,這些原材料的規格、型號、質量等相關參數完全相同,不同的粗骨料組成成分是唯一改變:當增加再生粗骨料時,就要相應地減少天然粗骨料。本試驗設計的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下表1所示。

表1 再生混凝土的配比設計
對抗折強度進行試驗,抗折試驗主要在抗折試驗機上完成,選用的試件尺寸為棱柱體,其規格為150 mm×150 mm×550 mm,L為試驗段的跨度,其大小為450 mm。
為了比較再生混凝土的抗壓與抗折強度關系,在抗折試驗后,得到兩個半塊混凝土,作為抗壓試塊。將兩塊鋼板放在試件側面的上下端,利用萬能試驗機進行加載。
不同骨料替代率的實測抗壓強度如下表 2所示,再生混凝土立方體強度隨骨料替代率變化關系如下圖2所示。
由表2可知:采用服役期滿 C30 混凝土為再生粗骨料原料,再生強度能達到
從圖1可知,替代率為 20%、50%和 70%的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低于天然骨料(RAC-0)的混凝土,RAC-50強度最低,其余替代率抗壓強度都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RAC-60強度最高,比天然骨料(RAC-0)混凝土高 8.6%。

表2 不同骨料替代率對應的抗壓強度

圖1 不同替代率再生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
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相比提高較大。摻加粉煤灰和硅粉后,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有所增加,但仍小于普通混凝土增加的程度。聚丙烯纖維摻量不超過1.0%時,再生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隨聚丙烯纖維摻入的增加而提高。在摻入粉煤灰和硅粉的基礎上,加入鋼纖維或聚丙烯纖維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前期強度較低的缺點,進一步提高其抗壓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