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幾
2017年末,美國各地的麥當勞出現了示威混亂的現象,更有顧客大打出手。這一切混亂的源頭,是一款供不應求的川香醬。
而真正把川香醬帶火的還是一個動畫主角—瑞克。他曾在動畫《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第三季首播集里,留著標志性的口水,對著莫蒂說自己的終極夢想,就是搞到已下架的麥當勞川香醬。麥當勞官方立即配合提供了限量100盒,于是,曾經限量版的川香醬在消失了近20年后,重出江湖。
堪稱腦洞最大最瘋狂的限制級動畫片《瑞克和莫蒂》,2013年首播以來,收獲粉絲無數,連續三季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都是100%。
動畫片追隨著瘋狂科學家瑞克·桑切斯,以及他容易受影響的外孫莫蒂·史密斯的腳步,展現了他們的家庭生活和跨維度冒險的奇幻經歷。該系列摻雜著對社會的剖析,對政治的隱喻,以及對人性善惡甚至模糊狀態的挖掘。觀眾在觀看時,一次次驚呼,被現實裹挾著的真理如此赤裸。
故事喜歡從小處展開。比如,寵物小狗Snuffle在高科技的培養下,智慧被極大開發,發現了原本是高貴物種的自己因為基因改變而被馴化的事實之后,改名Snowball,給自己造出翻譯機,聯合所有的寵物狗起來占領世界,開始了對人類的反抗和復仇。然而,暴力推翻的政權僅僅是置換,從本質上來說并沒有革新。最終Snowball還是受與莫蒂的感情所動,選擇了和平。
家庭和科幻,是這部動畫片的兩大關鍵詞。這兩個乍看不沾邊的元素,在《瑞克和莫蒂》中被主創靈活運用得天衣無縫。在每集短短的22分鐘里,含有的信息量卻是巨大的,常常有兩條劇情線,而在最后,這兩條看似毫不沾邊的劇情線總能巧妙地融合起來。
比如,第三季中的其中一集,瑞克建立起的瑞城是由各個平行空間的瑞克和莫蒂組成的。總體上,瑞克們構成統治階級,莫蒂們只能在底層或邊緣求生存。但他們對壓迫極為不滿,企圖用各種方式反抗。不同空間的瑞克和莫蒂穿梭冒險,將地球現實一層一層揭開又覆蓋。
所以真正的現實是什么?在我們的想象中,世界僅此一個,只要努力就能換得結果。但如果有不同的平行時空,你會做出相同的選擇嗎?
顯然,《瑞克和莫蒂》想要給我們提示。
就像意外生出小莫蒂的莫蒂發誓,不會像自己父母一樣對待孩子,但不可避免地對不按照自己想法行動的小莫蒂喊叫、撒謊;莫蒂認為自己總是被外公強迫,想用自己的方式來一次冒險,但差點被變態猥褻;還有莫蒂的廢柴老爸Jerry為了滿足一次自尊心,在冥王星上吹牛被擁護為王,但老實的他開始視真理為空氣,用謊言去蒙蔽別人……無數理想化的想象在《瑞克和莫蒂》中破滅,讓人似乎找不到通往光明的出口。
一時間,《瑞克和莫蒂》中令人深思的對話,被截成jpg.或gif.占領了幾乎所有情感類公眾號的頁面,而享受同樣待遇的還有美國動畫片《馬男波杰克》。
《馬男波杰克》主角馬男,曾是登頂的明星,隨著過氣,馬男到中年開始過著酗酒的墮落生活。他身邊的人,也展現了各種抑郁癥、媒體偏見、跨種族間的情感糾葛和混亂的青春期故事。
美國人在動畫片里用調侃吐槽,演示著心酸,在自暴自棄中無奈地掙扎,看似無厘頭,卻又令人感同身受。這些隱藏在美國動畫作品中的“喪”,成為了一種新的文化語境,它在明明應該處于人生精力最充沛、能量最朝氣的年輕群體中,意外地流行著。
“喜劇就是悲劇加上時間”,馬克·吐溫早就說過。
90后已經奔三,獨生一代的焦慮越來越被具體化,心靈雞湯再也不能讓正能量輕而易舉地發揮作用;摻雜了頹廢與消極的語言文字和影像,成為青年亞文化的重要內容。“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還會順手把窗戶也關上”,“今天過得怎么樣,夢想是不是更遠了”,諸如此類的語錄屢見不鮮。
如果說剛成年時,尚不至于被瑣事所累,只是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措,那么隨著畢業、就業、職場一輪一輪的體驗,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養老等壓力的逐漸蔓延,他們無從發泄。不是不努力、不想成功,只是在這個社會,傳統的努力已經難以實現生活上的質變。于是,大家開始接受喪觀念—努力未必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很輕松。
正因為背負“特立獨行”和“關注自身大過集體”的標簽,如果不能做到讓所有人滿意,那就拒絕虛假完美,做自己就好了。矛盾的是,互聯網時代信息的爆炸,讓他人的生活仿佛近在咫尺,比較在所難免,心態的平衡尤為不易。通俗點說,我們都不是瑞克,也很難通過讀書晉級成為瑞克,可身邊好像總有名為“瑞克”的幽靈在提醒我們—你離優秀還差一大截呢。
追溯喪的源頭,可以發現和60、70年代的嬉皮士運動等的討論密不可分,以及日本一度流行的“宅文化”等,都與當下的“喪文化”有相似之處。只不過,如今的喪,似乎更為溫婉,但精準地表達了面對生活中的困境“無可奈何不如湊合”的戲謔心態。這種心態,與其說是遭遇挫折后對希望的放棄,倒不如說是用黑色幽默去處理無可避免的打擊。
黑色幽默的產生,原本是社會動蕩不安帶來的延伸效果。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失利,無數軍士的慘痛傷亡帶給美國巨大的傷口。內部的反戰情緒膨脹,導致對政府和政策的質疑與反對之聲愈演愈烈。動蕩局勢下,各種傳統的觀念遭到挑戰甚至拋棄,美好幻想被否定,人類虛偽被揭露。
敏銳的觀察家們,糅合了自己的幽默功底,一針見血地將現實的糖衣撕開,不想再盲目樂觀了。但它的意義并非誤導人進入絕望的漩渦,反而更像是在站在岸邊給你展示出漩渦的形態,讓你反觀自己,讓你破除“當局者迷”的困境。
這些風靡的美國動畫片,除了臺詞金句一語道破生活的真諦外,更在于角色塑造貼合當代人的生活經驗,引發強烈共鳴。
就像在《瑞克和莫蒂》里,莫蒂代表了一批天賦沒有那么卓越,卻又渴望與眾不同、獲得關注的普通小孩。他們可能課業不優秀,無論家里還是學校里都在挨批,想做的事情被那些優秀的人嗤之以鼻,哪怕邁開步伐去嘗試,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姐姐Summer呢,典型的叛逆期少女,看似膚淺虛榮,在乎與同齡人的地位關系超過在乎家庭的感情,實際上內心善良總擔憂離婚的父母的前景,只有在外太空不會影響到身邊人的時候才敢放飛自我。
媽媽Beth繼承了父親的才智基因,盡管成為還算不錯的外科醫生,但同時活在對父親的崇拜和他過于天才的自負陰影之下,左右搖擺,難以實現自我滿足。小時候熱愛冒險的Beth,經過很長由母親單獨撫養的時光后,活潑無畏之心逐漸被不解與憤怒替代,加上平庸的丈夫、不給力的孩子們,生活瑣碎無法助她過上更光鮮的生活。
爸爸Jerry始終追逐作為一家之主的權威,希望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能給予他應有的尊重。可惜毫無建樹的他,無法獲得大家主動的崇拜喜愛,無論做什么都最終逃不過“loser”的標簽。
這些角色會覺得熟悉嗎?矛盾的心情是不是也常常在生活中能捕捉到?
或許我們自己,或許身邊的同齡人,再或者家庭的其他成員,只要仍然在當下的洪流里游蕩,就必不可少和你所沒有期待過的負面情緒對抗,也必不可少在“想做到”的希冀和“做不到”的結局間,努力排解失意。
人生的追求上限總與眼界成密切的正比。科技放大了個人所知的邊界,懂得越多,意味著越難滿足,也越難停滯和穩定下來。
再回頭想想《瑞克和莫蒂》里的瑞克,他擁有的天才大腦,讓他在完成無數新鮮發明的同時,也通過強大能力在各個宇宙空間里來回穿梭。看透超越星際的輪回后,他把沉溺在生活雞毛蒜皮里的普通人類都襯托成傻子,普世的價值觀變得俗不可耐。
然而,這只是動畫片里的世界。現實里,我們還無法做到隨時刪除記憶、改變空間、星球間肆意穿梭。我們注定必須承擔起自己所有的選擇和決定,也注定要和或許不那么美好、甚至有些痛苦的記憶共處。
但對于人類而言,看似缺乏積極面的那些部分,是構成每個生命獨一無二存在的重要意義,是無法復制的禮物。它讓全速前進的驅動稍做休息,調整狀態、審視自己、接受不完美后再重新出發。
“喪”永遠不會是人生的終點。或許,人們鐘情的并不單單是一種苦澀的論調,而是現實的真實面。沒有取之不竭的正能量,“喪”的特殊存在,是對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尊重,讓安靜咸魚和野心勃勃共存,讓普通人的夢也更加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