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要看一座城市的規模,摩天大樓必不可少,要感受一座城市的現代化生活,則以夜幕低垂、華燈初上以后為佳。
改革開放40年來,蘇州除了在城市面貌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經濟文化生活的不斷改變,夜生活也逐漸成了展現城市特色與活力的不二方式。特別是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節奏不斷加快、壓力逐漸增多的當下,“深夜不眠”的人越來越多。
在如此背景下,今年8月,本刊聯合愛調研網站旗下的問卷網,以蘇州市民為樣本,做隨機抽樣調查,推出“城市入夜,你都在干什么?”的調查。參與這份隨機調查的市民,身份、年齡都不盡相同,但所表現出的都是這座城市“入睡”的時間越來越晚。至于原因,調查也發現,有人是迫于生計不能睡,有些人則是不想睡。
參與此次調查的蘇州市民,男女比例基本上處于對半分的狀態,而在年齡構成上,以18周歲到35周歲的年輕人為主,在職業方面,白領還是占了大多數,當然也不乏創業者和自由職業者。
雖然近兩年“年輕人養生”是一個熱門話題,但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人還是本著“年輕是資本”的想法,即便深夜來襲也不愿意浪費月光下的時光早早睡去。當然,他們有可能是在為學業、事業打拼,也可能是忙著各種應酬與聚會,也可能只是覺得,年輕人晚點睡沒事。
中年人晚睡的比例也超過了10%,隨著過了35歲,身體機能開始下滑,但“上有老、下有小”的現狀,讓他們壓力重重。房貸、孩子興趣班的費用、老人的養老等等問題總是縈繞心頭,他們或奮斗在職場的重要崗位,下班時間只是“虛設”,或享受著夜深人靜時候的一份清凈,留下難得“孤寂”的自己,思考下生活與人生。
晚飯后的7點到10點,通常被認為是入夜后的“黃金時段”,對于向來重視家庭的蘇州人來說,如果可以大家還是愿意將這一時間留給家人的。飯后圍坐在一起聊聊白天的所見所聞,陪孩子做做游戲、或者是完成家庭作業,一定是全天最放松的時刻。
當然,都市人哪里能夠事事盡如人意,想要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有時候必須付出更多,于是加班和應酬也大量占用了這一時間段。很多工作時間沒來得及做完的事情,都得靠這三個小時來加緊完成,不然晚上肯定沒法安心入睡。
還有一部分人深諳“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愿意在這段時間投入運動的懷抱,以期改善因為長期忙碌帶來的“都市病”——頸椎問題、三高問題,以及釋放壓力。
有近一半的蘇州人都是在11點到12點這個時間段入睡的,如果按照7點到7點半起床來算,那么蘇州人平均一晚的睡眠也要達到7到8.5個小時,睡眠時間絕對屬于正常。也有不少人會選擇在11點前入睡,在平時采訪和朋友圈里,記者也發現,在早上6點前起床的人也不少,他們通常堅信“一日之計在于晨”,很多晚上需要2小時甚至更多時間完成的事情,放在早上,可能1小時甚至45分鐘就能完美解決。
還記得當早上鬧鐘把你從夢想吵醒時候,暗暗說過幾次“今天晚上我一定早點睡覺”這類誓言嗎?結果呢?到了晚上依舊活力十足的,是不是還是你?此次調查中,只有9%的市民,可以做到絕不晚睡,這種自律其實有時候也挺讓人羨慕的。
更多的都市人,加班、應酬、失眠……每周總有這類經歷,偶爾的晚睡在所難免,一周1-2次超過12點入睡,成了大多數都市人的真實寫照。
當然,有人自律也會有人天天超過12點才睡,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原因,在老一輩的眼里見到這樣的年輕人,都會感嘆一句“別仗著年輕就胡來,等過了50歲身體出現各類毛病,再發現問題就難辦了。”
都說下班后的時間,可以決定人生的寬度,有超過30%接受調查的市民表示,會在夜晚加班或是從事一些白天沒時間做的事情,比如學習新的技能,或者發展一到多項副業,爭取做一個“斜杠青年”。
有人為工作忙碌,自然也會有人選擇在夜晚放松心情,將入夜后的時光當做是另一種“白天”,過一些自己喜歡的生活——或宅在家里打打游戲,看看電影,或是約上三五好友,讓夜生活豐富起來。也要感謝這座城市的迅速發展,為蘇州市民的夜晚提供了很多娛樂的選擇。
人們對睡眠的要求各不相同,有些人生來不愛睡覺,一天有5-6小時的睡眠足夠了,但大多數人的睡眠時間還是要更長一些。一旦熬夜,第二天大多數人都是沒什么精神,注意力沒法集中,甚至全天都感覺很困很乏力。這時候怎么辦?上班族很難請假回家補覺,只能依靠喝咖啡、茶或者功能飲料來強撐。如果不喝這些的人怎么辦?靠意念死命堅持下去。當然,這種狀態下,工作效率如何,也只有當事人知道了。所以還是要奉勸大家,為了第二天的狀態,在沒什么重要事情的情況下,還是要早點休息。
都知道晚睡不好,但人一旦養成了某種習慣,想改變又哪里會那么容易!有人是行動上無法改變,有人則是內心沒有改變的念頭。事實上,大多數人忙碌的程度,遠遠沒達到需要夜夜加班至深夜的節奏,晚睡可以讓人擁有更多時間,但同樣也是對健康和第二天精力的透支。時間是最公平的,它需要人們的有效率地對待,這樣它才會善待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