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講述者:曹毅身份:唯亭派出所民警
夜幕深沉,路邊的街燈驅散了黑夜的偽裝,卻無法驅散街頭的喧鬧。你的夜晚,是結束一天的疲憊,或歡聚、或獨處……他們的深夜,是夜以繼日的守護,或人來人往、或凝神堅守。在他們身上,有你從未知曉的模樣……
刑偵劇里驚心動魄的場景大家很是熟悉,從偵破案件到繳獲毒品,大家總能在電視機前看得熱血沸騰。而與生活更加息息相關的,是我們的基層民警,正是他們不辭辛勞地守護著,我們的日常才會變得如此安心。特別是凌晨時分,獨自走在路上,看到巡邏的警車從身邊開過,內心的那份安穩比什么都來得重要。
“電瓶車電瓶被偷了”、“有來電說兒子不要老人了”、“這邊有小孩子被車壓了”……晚上7點,城市華燈初上,大家慢慢放下了手頭的工作,但唯亭派出所里的值班民警依然忙碌,他們對講機里的聲音幾乎沒有消停過。
生活不會如電視劇般驚心動魄,但即使是鄰里間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民警心中的大事,不論案件大小,任何時間他們都是以維護社會安全放在第一位。“每天晚上,我們派出所都會有3輛常規巡邏警車、1輛機動巡邏警車、多輛巡邏摩托車在轄區范圍內來回巡邏”,曹毅,一位來自唯亭派出所的年輕民警,從警6年的他,早已習慣了夜間的忙碌。
“我們夜間值班是從18點到第二天8點整,一般情況下晚上我們出警的次數在4、5次,也有特別忙的時候,那幾乎是一個晚上就奔走于現場和所里了。”曹毅說夏天夜晚出警的幾率還是比較高的,主要吃宵夜的人多了,醉酒鬧事的人也就隨之增加了。
“一般報警高峰時間段是21點到凌晨2、3點,打架的情況比較多見,還有侵犯公民人身及財產安全的警情,也是重點關注的。”事實上,夜間民警們除了巡邏和接警后出警,還有一項任務是定點設卡盤查。曹毅告訴記者,他們每周都會根據前一周的報警情況,梳理案件高峰區域,然后安排這一周設卡的地點。“外來流動人口較多的居民區,鬧事較嚴重的地方,偷盜報警率高的地方,都是我們重點盤查對象。警察出沒對小偷小摸來說,還是有很強的威懾力,相比起事后處理,我們自然希望是把犯罪行為扼殺在‘搖籃’里。”
因為民警們需要一直在外巡邏,所以記者此次的采訪是在巡邏車上完成的。坐在車內,望著漸漸暗下來的城市與街道,看著街上行走的人們,內心不免在想,大家能夠在夜里如此安心地行走在路上,肯定與時刻會從身邊開過的警車、隨處可見的警察有著密切關系。
其實,對于警察來說,黑夜與白天,沒有明顯的界限。
2016年,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的發生,讓曹毅記憶深刻。從案發到發現嫌疑人藏匿地點,再到成功抓捕,前后才用了5個小時。“對于這類案件,肯定是我們公安機關最為重視的,拖的時間越久,越容易導致工作被動,所以一定是連夜偵破的。”曹毅告訴記者,案發后他們根據園區“天眼”布下的“天羅地網”,迅速鎖定了嫌疑人位置,立馬帶著談判專家出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周旋,拿下了嫌疑人。
審判前,為了能夠提供充足證據,以及確定嫌疑人的精神狀況,他和同事還特意趕往了嫌疑人的老家,詢問鄰居和親友,以確定其是否有這方面病史。
當然,在蘇州重大刑事案件肯定是比較少見的,更多的是一些與居民切身相關的事件。曹毅告訴記者。還有一次,一位家長報警說小孩子走丟了,于是他們立即調取監控。得知孩子是在小區門口搭乘公交車離開的,他們迅速趕往公交公司調取錄像,不過收獲不大。雖然線索不多,但作為民警來說,辦法一定是比困難多,加上家長非常著急,時間根本不允許他們有任何休息。于是,又是一場沒日沒夜的“仗”。好在,在他們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多個日夜尋找,最終在鳳凰書城將孩子找到了,孩子未受到任何傷害,也算是有驚無險。
“平均每天走失類型的報案要有2起,有夫妻不和吵架、家暴而負氣出走的,也有老人因為阿爾茨海默癥這類精神疾病走失的,對于我們來說,一旦接到這類報警,都是立馬核實事件真偽,確定后立即展開尋找行動。”
是啊,突發事件的發生哪里會挑時間,在派出所民警身上,很難去區分白天與黑夜。“我們的作息時間也是,因為除了值班外,我們還有自己日常事務需要處理,一般早上8點完成一夜的值班后,休息半天,下午繼續手頭工作。”
披星戴月,只為保百姓安寧;風塵仆仆,一心想群眾幸福。外人看來的辛苦與緊張,在他們身上已是稀松平常,正是他們用年復一年的堅持,用日復一日的執著,守護著我們百姓的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