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曼
由微軟研發的人工智能虛擬機器人“微軟小冰”于2017年出版了詩集。據微軟專家介紹,“微軟小冰”在對1920年以后的519位現代詩人的上千首詩反復學習1萬次以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掌握了寫詩的方法。
繼“阿爾法狗”挑戰人類的智商后,“微軟小冰”開始挑戰人類的情感。人工智能寫新聞、作報道、陪聊天,我們似乎還能淡定地拭目以待;但詩歌可是人類守護的最后一塊具有獨特性的禁區,那里珍藏著人類最豐富、最純粹的情感,是無法復制的。那個冷冰冰的機器——至少我們在心里這樣認為——它哪里懂得什么是愛、什么是痛、什么是迷茫、什么是憂傷,居然能寫出“創造性”的詩?
小冰,你知道我們為何會寫詩嗎?是記錄、見證、抒發、洞悉,是目光與世界交會時那一剎那的心有靈犀。那不是詞匯,不是語法,不是制定規則和打破規則。即使把千千萬萬的我們打碎,揉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小冰,你的悲喜仍然不過是支離破碎的組合。你缺少的是行走在歲月中的故事,還有故事中人的羈絆,以及羈絆中跳躍的哀與樂,它聲聲都撞在心里。我們之所以感覺受到了冒犯,不是小冰的詩句,而是那些詩句的背后——冰冷的算法代替了人類有溫度的身體與心靈。
幸好,我讀到了一群孩子寫的詩,他們讓我清楚地看到了人與人工智能的差異。這一次,人類勝出。
7歲的姜二嫚說:“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多么唯美而浪漫,千瘡百孔的黑夜也是千嬌百媚的生活。6歲時,看到手電筒的光,她說:“晚上,我打著手電筒散步,累了就拿它當拐杖,我拄著一束光。”拄著光走路,再遠也不會覺得辛苦吧。
5歲的朵朵知道:“要是笑過了頭,你就會飛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須做一件傷心事。”真的嗎,孩子?那天空掉落的雨水是多少人的傷心事呀,那么急切而綿密地撲向地面,連傷心都變成回歸的親切。
另一個孩子也在看雨,他說:“清亮的雨水在我手上打著密碼呀。”是的,那么多自然與心靈的密碼,只是,我們都懂嗎?
那是僅屬于孩子的單純無瑕的眼睛,當他們初次與世界相遇,一眼就看盡了世界的優美與簡單。新鮮而生動,無拘無束。沒有算法,沒有大數據分析,他們不打算遵循或打破任何規則,他們只聽從靈魂的安排。那些靈魂,初來乍到,晶瑩剔透,尚未蒙塵,柔軟而清新。
這些東西,成人沒有,被成人訓練出來的小冰也沒有。我們太樂于把生活搞得復雜、臃腫而凝滯。而觀照世界的目光,恰好就需要這種清朗、簡單。
愛因斯坦終其一生,試圖用一種簡潔的理論來統一宇宙中的4種力。大多數物理學家也堅信:不管宇宙如何浩瀚、廣袤,存在于其中的規律一定是簡潔而優美的。“微軟小冰”之所以在孩子們的新鮮活潑中黯然失色,缺少的正是優美的天真簡潔。它可以學會那些詞語的組合,但是,那種從不因循的情感和靈感,來自和世界真實而好奇的碰撞,瞬息萬變。
人類的孩子在創作詩歌,也在創造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