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
《中國新聞周刊》代表團8月9日在金日成綜合大學參觀采訪時,由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鄭繼永率領的中國青年學者代表團剛剛結束在這所大學的為期一周的交流活動。
應金日成綜合大學方面的邀請,由國內多所高校的青年學者組成的代表團于8月2日至9日前往該校進行訪問,就朝鮮經濟建設、中朝關系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同朝鮮對接等話題展開交流和探討。此外,代表團還前往開城和板門店進行參觀和調研。
此前曾多次前往朝鮮訪問和交流的鄭繼永,這次感受到了很多“顯著的變化”。在結束訪朝行程回國后,鄭繼永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中國新聞周刊:你多次去過朝鮮,和之前相比,這次再去有沒有感受到什么明顯的變化?
鄭繼永:有很多顯著的變化。第一個,朝鮮民眾的自信心明顯增強了;再一個,商業的氛圍明顯變得濃了,街上賣飲料的、賣各種東西的雜貨店比以前多多了,民眾往“錢”看、往“錢”奔的意識也在增強;此外,朝鮮國內的產品,像食品、手工藝品等等,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提高都非常大,自給率也提升了很多。這可能和這些年的國際環境有關系,朝鮮有意識地提高了自有品牌產品的占有量。
與此同時,因為現在普通民眾跟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了,朝鮮對這方面的管理也格外重視。朝鮮是特別善于展示自己長處的,現在他們敢于對外展示的地方也比以前多多了。
中國新聞周刊:從6月底起,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對平安北道、兩江道、咸鏡北道、江原道、平壤等地的20多個工廠、農場和漁場等進行了視察。可以認為朝鮮在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之后,經濟發展路線是有著明顯的“民生優先”的態勢嗎?
鄭繼永:用朝鮮式的話語講,以前朝鮮喜歡做“紀念碑式”的工程,包括黎明大街、未來大街等,另外還有各種電站、大型項目的建設,通過進行多少天戰斗的運動式做法,但這些相較于朝鮮的實際國力來講其實是有些超前的。
在那些標志性的、能夠樹立金正恩功績的東西告一段落后,也就是大的框架已經搭起來了,那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怎么填充上更細節更具體的內容,能夠惠及更多的民眾,讓人民更直觀地感受和體會到領袖的恩德。
金正恩說過一句話,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現在平壤的街頭,能看到很多過去強調軍事的口號都換成“經濟總攻勢”“以民為天”“以農為本”,經濟發展思路更加注重民生的跡象很明顯。
可以這樣說,朝鮮集中力量發展經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決心,目前來看是比較堅定的。
中國新聞周刊:這會是一時的運動式做法,還是有一個成體系的規劃?
鄭繼永:朝鮮是有規劃的。在勞動黨七大上,金正恩在作總結報告時就提出要切實落實2016-2020年“國家經濟發展五年規劃戰略”,涵蓋工業、農業等方方面面發展的規劃,尤其是要致力于解決電力供應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這個五年規劃落實的前提條件是基于國際制裁的放寬,還是就在現有的國際環境下?
鄭繼永:朝鮮在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將集中全部力量發展經濟后,尤其是進行朝韓領導人板門店會晤后,對外部環境的改善一開始期待值非常高,但很快發現這在短期內難以實現,更多還得基于目前的情況進行自主發展。
現在可以說是兩條線吧,一條就是自力更生,另一條就是要試圖打破國際制裁。
中國新聞周刊:這是朝鮮所提的半島無核化的一個主要意圖?
鄭繼永:對。對于朝鮮而言,短期來看,在完全沒有任何前提條件的情況下讓它放棄核武器,這用朝鮮人的話來講就是“完全向美國跪地投降”,不太可能。朝鮮的想法是,他放棄什么東西,那就得換取什么東西,再慢慢地把發展經濟和棄核能夠正相關起來。
中國新聞周刊:能用“開放”來形容朝鮮目前的經濟發展戰略嗎?
鄭繼永:朝鮮一般不提“開放”這個詞,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承認自己是一個封閉的國家。在朝鮮看來,是美國和西方世界封鎖、孤立了它,而不是它自己不開放。
另外,保證政治安全是朝鮮的核心關切。曾經有一個說法認為朝鮮的經濟發展會是“蚊帳式”的,就是說涼風可以進來,但是蚊子不能進來。朝鮮會傾向于采取特區模式,之前也有過嘗試,比如羅先這樣的,但由于沒有比較積極的外部環境,在特區的建設上一直進展艱難。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朝鮮的經濟建設會走“越南模式”?
鄭繼永:首先,我覺得在朝鮮同美國和西方社會對立這么嚴重的情況下,談什么模式還太早。對朝鮮來說,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證政權的穩固,然后進行發展路徑的調整,提升國家的發展水平。能夠保證政權穩固并推動國家發展的,就是朝鮮需要的模式。
此外,不能簡單地和某個國家去進行類比。這種模式既不是越南模式也不是中國模式,但是這兩種模式中有利于朝鮮經濟發展的東西,它也會盡量去吸收借鑒。
中國新聞周刊:如果國際制裁不能松綁的話,朝鮮在推動經濟發展上同外部合作的空間會不會越來越小?
鄭繼永:目前的困境確實就在這里,朝鮮在不斷地釋放善意,美國的制裁在不斷加碼,聯合國的制裁在不斷落實。
那么問題就來了。第一個問題是,朝鮮釋放善意的動力會不會越來越弱,那樣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動力也就越來越弱,這是大家非常擔心的事。要不要對朝鮮善意的措施作出某種善意的回應,這是包括聯合國安理會在內的國際社會需要考慮的。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制裁不松綁,朝鮮的經濟發展很可能只能維持在目前這種水平上,甚至有可能會倒退,這于哪一方都不利。如何進一步釋放它的經濟發展動力,包括中國、韓國、俄羅斯等,尤其是作為關鍵一方的美國,需要拿出相應的動作來。
在現有的空間下,合作的領域來講只能集中在不受聯合國制裁影響的民生領域,像旅游、文化、體育交流等。尤其是旅游和觀光是朝鮮很需要的,這既是綠色無污染產業,又不違反聯合國決議。但是這個領域美國也盯上了,可能會單方面施壓。
中國新聞周刊:外界比較擔心的一點是,當朝鮮的經濟有一定起色后,它要重拾以前的擁核路線。在現在的情況下,這種擔心還合理嗎?
鄭繼永:按照常規邏輯,這種擔心并非不合理。但是,就目前的事實而言,我個人判斷,朝鮮回不到那樣的一條路上去了。因為回去,將意味著朝鮮要受到比現在嚴厲得多的制裁,而它得到的東西到目前來看,還不是特別多。在可預見的未來,如果在棄核問題上沒有根本性轉變的話,它能夠獲得的東西也不會特別多。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朝鮮看得特別清楚。
從2012年到現在,金正恩領導下的朝鮮所做的事情,基本邏輯是在試錯,看這個事情國際上讓不讓做,會付出多少成本和代價。朝鮮之前通過對抗性的核試驗、導彈試驗,已經發現這條路走不通了,既然試過了錯,就不大可能再往錯誤的道路上走了。
此外,朝鮮一直以來做的事情,是想成為一個正常國家。所謂的正常國家就是說你不要把我當成一個另類,我并不是一個另類,我和你們都一樣。朝鮮也清楚,“我和你們都一樣”是有前提的,就是不會再搞以前那種比較讓國際社會憂心的事了。
朝鮮現在是想通過實現無核化,換取它想要的東西,同時也是意圖證明,朝鮮是有理性邏輯思維的國家,是愿意做交易的國家,甚至它還能做出決斷,有魄力進行非常大的交易。
從這幾個方面以及國際大環境看,結構性地講,朝鮮半島和平進程會有反復,但朝鮮重新回到通過核試驗、通過發射導彈來進行對抗的老路上,已不可能。
中國新聞周刊:這種敢于試錯的方式算是一種金正恩風格嗎?
鄭繼永:應該說是屬于比較新型的朝鮮治國理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