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濤
(大連楓葉職業技術學院,大連 116036)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的一個熱門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具有較寬知識面,了解國內外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最新成果,掌握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基本理論和業務操作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專業學生通過系統地學習管理學、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接受人力資源管理業務的系統訓練,具有分析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同時,為了能夠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計算機能力的掌握是重中之重。
以往的計算機能力培養缺乏針對性,并且注重形式上的考證,真正的實際操作往往被忽視。另外,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普通的本科、專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著本質的不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更加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因此,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計算機能力培養方面做了新的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
錄入能力直接決定學生計算機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業務處理的速度。因此,錄入能力的培養非常關鍵。但是以往學生錄入能力的培養比較隨性,不成體系。忽視了錄入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認為錄入就是打字,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單純的讓學生自己練習就可以了。但是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在校期間的掌握程度直接決定學生的業務能力,決定學生是否能夠勝任崗位。因此,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最大程度的提升學生的錄入能力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1)連續。錄入能力的培養注重連續性,在教學進度計劃的設置過程中,不把錄入作為一個獨立模塊拿出來進行階段性的單獨學習和培養,而是作為每次課的固定內容,進行連續的訓練。
具體做法:
每次課最后二十分鐘進行錄入能力的訓練。十五分鐘進行規定內容的練習,五分鐘進行測試。對每次測試成績進行記錄和分析。
(2)多手段。錄入能力的提升需要多種方法的支撐,單一的方法不僅不能滿足能力培養的需求,而且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使本來就枯燥的內容更加一成不變。因此在錄入能力培養的方法上采取多手段原則。
具體做法:
指法訓練第一階段——使用硬卡紙制作等比例鍵盤(通過手工制作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鍵盤的記憶)
指法訓練第二階段——背鍵盤,默寫鍵盤(強化鍵盤字母鍵位置的記憶)
指法訓練第三階段——利用硬卡紙鍵盤進行模擬訓練(實現課下時間的利用)
英文錄入第一階段——打字游戲
英文錄入第二階段——利用打字軟件進行英文文章的錄入練習。
中文錄入第一階段——利用打字軟件進行中文文章的錄入練習。
中文錄入第二階段——外部對照錄入練習。
中文錄入第三階段——聽打錄入練習。
錄入能力的培養整體上持續四個學期的時間。第一學期主要內容為指法訓練,第二學期主要內容為英文錄入,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主要內容為中文錄入。
通過采用連續多手段的錄入能力培養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進行錄入練習的積極性,而且顯著提高了學生的錄入速度。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15人力資源管理班級學生錄入速度對照表
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計算機使用能力定位為必需的崗位技能。該專業面對的所有就業崗位都將“熟練使用辦公軟件”作為最基本的崗位能力要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對辦公軟件的綜合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課堂教學過程符合實際工作過程。
將班級分成工作小組,操作基礎好的學生擔任組長。按照企業實際工作情境設計課堂教學,教師作為領導角色下發工作任務并提出具體要求,各工作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完成工作任務。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在授道者和企業領導之間轉換,學生的角色在學習者和企業員工之間轉換。以企業員工的標準要求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習效率。
(2)課堂教學案例來自于實際工作。
案例均來自于各專業就業崗位的真實工作項目。教學案例緊密貼合工作崗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明確所學知識“用在哪”和“怎么用”。將知識點融入案例,以案例引領課堂。
通過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首先解決了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應用、缺乏針對性的問題。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與崗位應用之間建立聯系。其次,解決了學生計算機操作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操作基礎好的學生能夠得到提高,操作基礎不好的學生有人指導,知識點掌握的更加扎實。最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顯著提升。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是教學的最根本目標。對準崗位設置教學內容,對準崗位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對準學生情況選擇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培養出適應行業發展、具有較強業務能力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