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劇
江南名醫(yī)葉天士,年輕時博聞強(qiáng)記,讀書幾乎是過目成誦。他聽說山東有位名醫(yī)金先生,于是不遠(yuǎn)千里過去投奔。金先生問了他一些病理、藥理,見葉天士天資不錯,就答應(yīng)收他為徒。
這天早晨,金先生正在吃早飯,連著接到兩個病家請求,要金先生為他們的小兒解痘。所謂痘,其實(shí)就是天花,無論男女老幼,都有可能染上此病。出痘并不可怕,只要施以藥物,加以護(hù)理,一般都無大礙。可怕的是“閉痘”,就是痘潛伏在身體里不旨出來,那會要命的。因此,作為醫(yī)生,必須遇痘就“解”,一刻也不能耽擱。于是,金先生立刻放下飯碗,帶了葉天土就走。
金先生先來到第一家,看了小兒的病情,吩咐速把后院的一間柴房打開,在地上鋪了一張席子,把小兒脫光放上去。然后讓小兒的父母鎖了房門,并要過鑰匙裝進(jìn)自己兜里,囑咐道:“我去鄰村看另一個患兒,去去就來。我不回來,這間柴房不準(zhǔn)打開,任憑小兒如何哭鬧都不準(zhǔn)打開!”小兒的母親滿腹狐疑,問:“如果擅自開門,后果如何?”金先生斬釘截鐵地說:“那樣的話,小兒就沒命了!”
交代完畢,金先生師徒二人立刻去了鄰村。金先生查看了患兒,吩咐馬上找來兩張方桌,用兩只手掌在一張方桌上反復(fù)搓磨,待搓到手掌發(fā)熱,迅疾把患兒赤身放在方桌上,并讓葉天士如法炮制,用手掌搓磨另一張方桌,待搓到手掌發(fā)熱,就把患兒換過去。如此反復(fù)十幾次,再看患兒,漸漸地就有小痘拱出了皮膚。金先生松了一口氣,對葉天士說:“病家報(bào)得及時,他這個痘只須用熱木燙一下就行了。”
忙出一身大汗,金先生正要坐下來喝口茶,卻見第一個小兒的母親哭叫著一路尋來,還沒進(jìn)門就嚷嚷:“金先生,你快去看看,我那小兒要死了!”
金先生抬頭看看天,說:“沒事的,我喝了這碗茶就走。”
那位母親頓足叫道:“怎么會沒事?我那小兒哭鬧不止,眼看就要背過氣了!”
金先生依然不緊不慢地喝茶:“我說沒事就沒事,你先回去吧。”
金先生今天的態(tài)度,讓葉天士感到很意外。他來到這里已經(jīng)半年了,金先生一直是拿病人當(dāng)親人的,今天這是怎么了?
那位母親忍無可忍,抓著金先生的衣領(lǐng)吼道:“我不讓你為小兒看病了,快把柴房的鑰匙還給我!”
金先生嘆口氣說:“其實(shí)我正在為你家小兒治病,只是時辰未到而已。走,我跟你回去。”
那位母親箭步如飛,把金先生他們落下好遠(yuǎn)。等金先生和葉天士趕到那家,那位母親已經(jīng)砸開了房門,把兒子抱在了懷里。金先生要過小兒查看,只見小兒身上出了許多米粒似的小痘,顆顆飽滿,紅艷如血。金先生對小兒的父母說:“這患兒閉痘過緊,非人力、藥力可以催出,因此必須借助蚊蟲,叮破他的皮膚,才可以引出痘來。只是你們痛子過甚,抱出的時機(jī)過早,還有一些痘藏在體內(nèi)沒有出來,使這小兒還要多受一些折磨。”說罷,留下一張藥方,嘆息著和葉天士走了。
走了一會兒,兩人看見前面路邊,有個年輕的婦人在摘桃。那婦人二十多歲,紅衫綠褲,煞是惹眼。金先生走了過去,對著摘桃的婦人出神。婦人發(fā)覺有人打量,停下活計(jì),迎面走來,笑吟吟地問道:“客人可是要買桃?”
金先生點(diǎn)點(diǎn)頭,朝前跨了一步,冷不防朝婦人的胸部捏了一把。事發(fā)突然,把葉天士嚇了一大跳,德高望重的金先生怎么會有這樣的舉動?他一時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那婦人回過神來,滿臉漲紅,怒火中燒,口中罵著老流氓,劈手就甩過來一巴掌。
金先生似乎早有防備,一步閃到葉天士身后,叫道:“快攔住她!”
葉天士橫在二人中間,賠著笑臉勸道:“大姐息怒。”
那婦人柳眉倒豎,杏眼圓睜,不依不饒:“光天化日的,這老畜生竟敢調(diào)戲婦女,我非拉他見官不可!”
金先生躲在葉天士的背后說:“我是一名大夫,并非刻意調(diào)戲,實(shí)是為你治病啊!”
葉天士雖然還是一頭霧水,但也只能跟著幫腔:“大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先生,只會救死扶傷,不會侮辱婦人的!”
那婦人說:“一派胡言!我體壯如牛,哪里有病?”
金先生說:“你自己捋起衣袖看看,那痘已經(jīng)出來了!”
婦人雖然半信半疑,但還是捋起了衣袖。果不其然,有一些小痘冒了出來。再背過身子掀開衣襟,白凈的肚皮上也拱出了不少小痘痘!
金先生說:“我觀察你多時了,憑我的經(jīng)驗(yàn),看出你體內(nèi)有痘潛伏,若不及時引出,后果不堪設(shè)想。你是一個成年女子,只有突然遭到非禮,讓你惱羞成怒,才能逼出痘來。為了給你治病,我才迫不得已出此下策。姑娘,恕老朽無禮了。”
那婦人恍然大悟,跪倒在地:“謝金先生救命之恩!”
金先生親手扶起對方,說:“待會兒去我那里抓包藥調(diào)理一下,包你痊愈。”
走在路上,金先生感嘆道:“為了治病,有時難免被人誤解。做醫(yī)生的,要有一些思想準(zhǔn)備才好。”
葉天士連連點(diǎn)頭:“弟子刻骨銘心,謹(jǐn)記不忘。”
忙了一個上午,金先生很是勞累,回去就吩咐家人,中午做燉肉吃。
到了吃飯的時候,廚子端上一碗燉肉,葉天士忙畢恭畢敬地推到金先生面前:“先生請用!”
金先生說:“這一碗是給你的,你先用吧。”
葉天士一怔:“咱們吃飯沒有分過先后啊?”
金先生說:“可今天吃的是燉肉,那就要分個先后了。你年輕,牙口好,所以這一碗肉只燉到九成熟;可我那一碗,就要燉到十成熟了。”
等那一碗肉也端上來,金先生又讓家人開了一壇酒,他抿了一口酒,語重心長地對葉天士說:“同樣是一碗肉,燉的程度還要因人而異,何況給人開方治病?今天上午是趕巧了,同時為三個人解痘,因?yàn)樗麄冮]痘的程度不同,所以解痘的方法也不一樣。就是兩個相同的病人,可是他們的性情不同,用藥也應(yīng)有所差別。因此,如想用一張藥方對付所有的病人,那是萬萬不可的。記住,醫(yī)理萬千,重在差異,運(yùn)用之妙,存乎一心。”
金先生一痘三解,讓葉天士明白了醫(yī)理的奧妙。出師以后,他又在實(shí)踐中細(xì)心體會,終成一代圣手名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