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植桐
冬棗是近幾年效益比較好的經濟林樹種,全國現有面積5萬公頃,近幾年來,隨著棗樹栽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和氣候的變化,冬棗樹病害的發生和危害呈明顯加重趨勢,制約了冬棗產業的發展。2006—2015年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對10種棗樹主要病害的發生規律進行了系統研究,經過大量的田間試驗,制定并實施了冬棗樹病害綜合防治措施作業歷,示范園的好果率在95%以上,好葉率在98%以上,防效顯著。
1 冬棗主要侵染性病害癥狀及發生規律
1.1 棗銹病
1.1.1 癥狀診斷 棗銹病只危害葉片,其主要癥狀特點是:葉片背面產生點狀黃褐色鐵銹狀物,葉正面退綠呈花葉狀。嚴重時造成早期落葉(圖1)。
1.1.2 發生規律 棗銹病菌主要在病葉上越冬,通過氣流傳播進行侵染危害。該病在田間可多次再侵染。多雨潮濕、雨露多時病害發生嚴重。在降雨早、降雨次數多時,7月下旬便開始發病,8月下旬、9月份為發病盛期。棗園郁閉、通風透光不良、環境濕度大等有利于病害發生。
1.2 炭疽病
1.2.1 癥狀診斷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在果實上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凹陷病斑,圓形或近圓形,后期病斑表面長出小黑點,潮濕時其上產生淡粉紅色黏液。病果易早期脫落(圖2)。
1.2.2 發生規律 炭疽病病菌主要在病殘體及樹上病組織中越冬,病菌孢子通過風雨傳播進行侵染危害。果實從落花后半月左右至成熟采收期均可受病菌侵染,但均從果實膨大后期開始發病,即該病在田間有明顯的潛伏侵染現象。果實受侵害早晚及輕重,決定于降雨時間的早晚和陰雨高濕環境持續時間的長短,降雨早、雨量大、高濕環境持續時間長,則病害發生早而重。
1.3 輪紋病
1.3.1 癥狀診斷 輪紋病菌主要在樹體病斑及枯死枝上越冬,病菌孢子通過雨水傳播,從皮孔或傷口侵染棗果。幼果從落花后半月左右即可受病菌侵染,直至成熟采收期;但果實白背期(紅圈期)后才逐漸發病,且越近成熟發病越重。多雨潮濕年份病害發生嚴重(圖3、圖4)。
1.3.2 發生規律 輪紋病病菌主要在樹體病斑及枯死枝上越冬,病菌孢子通過雨水傳播,從皮孔或傷口侵染棗果。幼果從落花后半月左右即可受病菌侵染,直到成熟采收期;一般在果實進入白熟期后才逐漸發病,且越近成熟發病越重。多雨潮濕年份或環境病害發生嚴重。
1.4 縮果病
1.4.1 癥狀診斷 縮果病又叫“鐵皮病”、“干腰病”、“霧抄病”,只危害果實。病果從中部皺縮、萎蔫、容易脫落;或從果肩部先變白,然后變黃,最后變成褐色,該部分果肉腐爛(圖5)。
1.4.2 發生規律 縮果病菌屬弱寄生真菌,在棗園內廣泛存在,主要通過風雨傳播侵害果實。幼果期至成果期均可受侵害,但果實發病從白熟期才逐漸開始,近成熟期進入發病盛期。陰雨潮濕、霧大露重是誘發該病的主要條件,地勢低洼、密植棗園發病較重。
1.5 黑斑病
1.5.1 癥狀診斷 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實和葉片。一般枝條頂部葉片先發病,病葉上出現褐色或黑色壞死斑(圖6);棗果上主要特點是在果面上形成黑色病斑(圖7),該病斑可以分為紅褐型、灰褐型、干腐型、瘡痂型四種癥狀類型。
1.5.2 發生規律 黑斑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主要在樹體上越冬,借助風雨及氣流傳播,主要通過傷口侵染危害,尤以綠盲蝽等刺吸危害傷口最為重要。從幼果期(果粒似豆粒大小時)至白熟期均可侵染危害。多雨潮濕環境中病害發生嚴重,綠盲蝽發生嚴重棗園病害發生重,缺鐵性黃葉的棗樹上發病嚴重。
1.6 干腐病
1.6.1 癥狀診斷 干腐病又叫腐爛病、枝枯病,干腐病主要危害枝干,一般較少造成死樹,但病害的蔓延傳播速度很快。初期皮層出現黃色病斑,只是表皮壞死,以后逐年深入,顏色逐年加深,一般不會爛至木質部。多年生病斑呈黑色,并有部分龜裂,病斑處質地較硬;當病斑爛至木質部,且病斑繞枝1周后,枝干枯死(圖8)。
1.6.2 發生規律 腐爛病菌主要在枝干病斑內越冬,借助風雨傳播,從傷口侵染危害。該病菌屬弱寄生菌,在枯枝、干樁、傷口周圍及壞死組織上潛伏存在,樹勢衰弱時擴展形成病斑。棗園管理粗放、樹勢衰弱是誘發腐爛病的主要因素。
2 綜合防治對策
2.1 栽培措施
2.1.1 合理修剪 通過修剪,疏除病蟲枝、枯死枝、衰老枝和過密主枝。通過修剪調整樹體結構,保持園內通風透光。
2.1.2 加強肥水管理 加強棗園的肥水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能力。秋后施基肥,基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萌芽期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果實膨大期要減少氮肥用量,增施鉀肥和磷肥。
2.2 人工防治
2.2.1 清園 秋冬季節及時清園,對剪除的病蟲枝、僵果和落葉進行清除,并集中燒毀,同時結合深翻,破壞病蟲害的越冬場所,減少越冬基數。
2.2.2 刮樹皮 樹干和主枝處的翹皮縫是病原菌的主要越冬場所。冬春季,對主干、主枝下部的粗樹皮刮除,并集中燒毀。
2.3 化學防治
2.3.1 做好病蟲測報科學用藥 依據病蟲發生規律結合果園天敵情況,對主要病蟲害做出準確的測報。在幼果期控制好綠盲蝽等刺吸式害蟲的危害,減少病原菌的侵染途徑。
2.3.2 正確使用農藥 噴藥時一定要使樹體各部位均勻著藥,特別是葉片背面、果面等部位。同一生長季節,交替使用不同種類農藥,避免抗藥性的產生,提高防治效果。
2.3.3 安全使用農藥 一般清晨至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后用藥,農藥在樹體上保留、作用的時間較長,對人和作物也比較安全。高溫、多雨季節,波爾多液要慎用。
2.4 合理混配農藥
農藥的合理混配可擴大和提高農藥的使用效果,但有些農藥在混配時會嚴重影響藥效,甚至出現嚴重的藥害。如石硫合劑和波爾多液只能單獨使用,不能同其他殺蟲劑或殺螨劑混用。
2.5 棗樹病害綜合防治年歷
基于無公害生產使用農藥的要求和病害的發生特點,經過大量的試驗,制定了冬棗樹病害綜合防治作業歷。2007—2016年,我們每年在滄縣安排10~15個試驗示范園,示范園內全部按我們制定的作業歷進行操作,幾年來,示范園的好果率均在95%以上,好葉率達到98%以上,防效顯著。現將棗樹病害綜合防治作業歷介紹如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