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言
摘 要:近年來,憑借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互聯網金融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互聯網金融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也極大的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但同時,互聯網金融也存在多種風險,嚴重影響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甚至是出現倒閉情況。因此,本文主要對其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與研究,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來防范其風險的發生。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措施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僅為我國金融業提供了改革方向,也為我國的經濟迅猛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當互聯網金融存在較大風險時,就不利于我國經濟及金融領域本身的發展。當前,互聯網金融主要存在技術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信用風險,只有研究出具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的降低風險或消除風險,確保互聯網金融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當前,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
1、存在技術風險。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本身就是借助于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等技術,而這些技術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風險,導致互聯網金融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其技術風險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其一,網絡系統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需要依托網絡系統,眾所周知,網絡系統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風險,例如,受到黑客的攻擊,或者受到病毒的侵襲,使各類信息遭受盜取、篡改等,嚴重的影響著互聯網金融系統的運行。其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社會市場經濟中出現較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及互聯網金融產品,使其面臨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一旦失去了互聯網金融技術的支持,勢必會降低市場競爭力,嚴重影響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運營與發展。
2、存在業務風險。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有多種多樣的業務,其發展也需要較多的業務及相關金融產品,但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由于沒有把握準市場行情,使在業務發展方面出現較大的失誤,既不能獲取可觀的利潤,也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更不能滿足人民大眾的及市場經濟的需求,導致出現業務風險,其也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風險之一,甚至是造成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衰退或倒閉。
3、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也是互聯網金融存在的主要風險之一,信用風險一旦發生不僅造成投資人損失較多的財產,也對社會及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信用風險主要有三種形勢,其一,當代社會,網貸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借款人存在無力償還的可能性,或者互聯網金融公司及網貸平臺存在不履行合同的可能性,例如,中途加息等,將出現信用風險,一旦風險變成現實,將會給雙方帶來財產損失;其二,互聯網金融公司通常也會利用金融產品來吸取社會資金,惡意的操作相關產品價格來謀取暴利,導致侵害投資人的利益;第三,互聯網公司或網貸平臺出現債務危機,導致公司或平臺倒閉,甚至是金融公司掌控者攜款逃跑,造成投資者的財產受到嚴重的侵占。
4、法律風險。互聯網金融發展也必須要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才能使互聯網金融的各業務受到法律法規的保護。然而,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較快,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的金融產品、金融業務,但是,我國立法速度卻跟不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導致很多互聯網金融業務及產品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和保護,使很多金融交易出現了經濟糾紛,也給互聯網金融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
1、構建互聯網金融網絡安全體系。由于互聯網金融是建立在網絡系統之上,為了確保互聯網金融系統的安全運行,就需要構建互聯網金融網絡安全體系。為此,首先要加強網絡系統及計算機系統的安全防護,及時升級相關防御系統,防止受到黑客和病毒的破壞;其次,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金融信息及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進行嚴格保密,所以,需要加強對金融信息及數據的保護力度,防止其遭受盜取、破壞;第三,加強網絡技術的更新。一方面可以為金融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可以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確保其快速、健康的發展。
2、建立風險防范體系。互聯網金融具有一定的虛擬性,其存在風險也是在所難免,所以,應當建立風險防范體系,對互聯網金融風險進行防范和控制,其體系的建立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首先,加強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內部控制,主要是對金融業務的可靠性、實用性及安全性進行控制,確保金融業務既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也能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可以為金融領域創造利潤與價值;其次,國家及政府部門要加大審查及監督力度,不僅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還可以對投資人、互聯網公司及平臺進行嚴格的信用審查,存在高信用風險的情況要及時處理,維持正常、健康的互聯網金融秩序;第三,我國政府應加快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或者及時出臺相關政策,規范互聯網金融的各種操作,為加強監督及審查提供高效力的依據及支持;第四,投資者、消費者應加強防范意識。互聯網金融產品及業務都是面對投資者及消費者,所以,這類人群不僅要在投資或消費之前對相關金融業務進行充分了解,切勿因利益而忽視風險。還要注重保護自身的銀行卡、身份證等重要信息,防止外泄,避免被非法利用。
三、結語
總之,互聯網金融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可以創造出高額利潤,但同時也面臨較大的風險,因此,必須要利用防范措施來防范風險的發生,才能確保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琳,崔興楠.我國網絡金融風險監管現狀分析及完善措施探討[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02):113-115.
[2] 王立勇,石穎.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機理與風險度量研究——以P2P網貸為例[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8(02):103-112+148.
[3] 李灝來,李越冬.國家審計“管理”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路徑研究[J].會計之友,2016(03):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