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國投入的市政工程項目越來越多。包括城市道路、橋梁、供水、排水、園林等工程,由于這些市政工程結構造型、結構體系日趨復雜,加之新工藝的大量應用,使市政工程質量以及對其質量的監督存在一些問題,本文探討了市政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監督對策。
關鍵詞:市政工程;質量問題;監督對策
市政工程作為城市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城市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對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拉動作用。特別是有關道路、橋梁、排水、公園、廣場等工程的建設,與廣大市民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而且因為市政工程涉及范圍廣,特別是在舊城改造中,施工難度大,影響因素多,對于專業技術和科技含量要求較高。正是因為市政工程工程項目復雜、工程造價高、施工周期長、影響因素多、施工技術要求嚴格,如果不能確保其施工質量,對城市發展將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一、市政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規范化管理存在缺陷
一般來說,市政工程的業務多為政府或主管部門,有些單位由于自身的權力,不執行基本建建程序,不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理管理制;有的工程開工多日還沒有簽訂正式施工合同、監理合同;有的工里不辦理規劃許可證、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和施工許可證,檢查時卟辦,經常出現“三邊工程”。中標單位對現場實際施工質量的管理形同虛設,有違法分包和轉包的現象存在。有的工程先斬后奏,開工多時,甚至直至竣工還沒有簽定正式施工與監理合同,有的干脆竣工后才來相關手續,為市政工程的質量埋下隱患。
(二)質量意識不強
各承包商或者參建責任主體在施工過程中只管市政工程的施工進度、企業經濟利益,不注重產品使用產生的后果,不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認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與結構安全無多大關系,覺得壞了可以再修,從而刻意的降低了施工質量。總承包和分包、材料商的質量管理意識不嚴,對現場實際施工質量管理不到位,存在人為降低成本而偷工減料的現象尤為嚴重。還有一些市政工程施工技術資料與工程不同步,表格不統一,后補資料,甚至出現假資料。
(三)監督管理不嚴,監理人員素質較低
一方面,施工單位方面質量監管不嚴,投資商拼湊的施工隊伍,管理和技術能力較落后,沒有建立有效的現場施工質量保證體系。另一方面,監理機構現場管理難度大,責任大。有的監理機構缺乏嚴格的內部管理,嚴重缺少質量控制的正常程序、制度、手段;監理在工序、質量控制方面往往力度不夠,效果不明顯。此外,部分項目監理人員與合同文件不對應,甚至不具備相應的上崗資質,在市政工程建設過程中看不出問題、找不到原因、抓不住重點、提不出措施。對驗收標準、操作規程理解不深,執行不力,對施工重點部位控制不到位。
(四)質量監督處罰力度不足
由于市政工程倍受各級領導關注,部分工程因過于強調工期和進度而導致質量問題。施工單位往往以領導要求搶工期為由,對質量監督機構下達整改通知陽奉陰違,有的自恃有權威領導表態或默許置若罔聞。同時,對于市政工程進行監管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監督站是其下屬,對一些違反管理條例及工程強制性標準的行為遷就的多,處罰的少,或由于處罰難以執行,就不處罰。低調處理助長了各責任主體違法、違規行為,監督站的權威性不能樹立起來,違法、違規行為得不到遏止。
二、市政工程質量監管對策
(一)推進政府質量監督市場化
我國提高市政工程政府監督的實效,首要推進的就是促進政府質量監督市場化。我國市政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機構改革的方向就是社會化、市場化,以確立監督主體的法人地位,獨立承擔監督責任,有效配置市場資源,提高市政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有效性。其次。要規范政府市政工程質量委托行為。監督機構社會化,監督業務市場化后,公正授權問題至關重要。為減少和避免授權過程中的尋常行為和腐敗現象,必須成立專門管理機構,形成有形的監督授權市場,規范政府授權程序和授權行為提供場所,把授權行為納入規范管理中。
(二)加強質量監督工作
對于市政建設單位,在工程開工前應當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注冊登記手續。嚴格工程建設項目施工許可制度,切實把好項目施工監督手續關,加強工程招投標監管工作,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競爭機制,依法規范市政建設市場,禁止市政工程企業超資質承包工程,禁止無用工資格的個人、組織及“包工頭”非法用工行為。實施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是以法律和強制性標準為依據,施工圖設計文件還應報送審圖機構審查,未經審查合格的,不得使用。嚴格按照圖紙設計要求辦事,嚴格按施工規范施工。市政工程安全生產監管實現“全覆蓋”,真正做到“重心下移、關口前移”,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生產監管網絡,從而為落實對市政工程的安全監管,預防和減少事故創造了條件。
(三)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
提高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必須對工程各類人員的生產技能、文化素養、生理體能等各方面素質進行培訓,有計劃的組織培訓,控制培訓效果及上崗認證,避免由于操作不當或不符合規范、標準而產生的一些危險的工程質量隱患。同時,鼓勵質量監督人員去學習深造,要有計劃、按步驟地選拔人才去深造,以適應崗位需要和社會需求。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加強對不斷發展的市政工程的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加強對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的學習。鼓勵質量監督人員在職學習,不斷提高整體素質,并適當給予獎勵,使市政基層人力資源切實得到保值和增值。
(四)完善質量監督法規,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最后,要加強對各責任主體執行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情況的監督,依法行使現場監督職責,謹防各種濫用職權行為。另外,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停工限時整改,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真正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使責任主體不能、不敢、不想觸犯質量“紅線”,促進企業不斷提高質量自控意識;對于發現的劣質工程,召開現場會,并邀請當地新聞媒體參加;對被檢查單位的不良行為進行曝光,起到警示作用;對弄虛作假等違法、違紀行為給予嚴厲處罰,以確保質量監督的權威性、強制性。
總之,市政工程建設是關系到國家建設、民生保障的重要工程,要確保其工程質量,不僅是對國家財產的負責,也是群眾生命安全負責,更是對本職工作盡職的表現。
參考文獻
[1] 張愛杏.市政工程質量控制的現狀與對策分析[M].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
[2]張亮.淺談市政工程質量監督[J].中國外資,2011.
[3]牛永永.市政工程項目實施階段質量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融達路橋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