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海
摘 要:建筑計劃是建筑設計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可以為建筑的設計提供理論支持與結構框架。本文以建筑學在建筑設計中的具體應用為題,從建筑計劃學的理念、建筑計劃設計重要性,以及建筑計劃學在生活中的實踐等一系列問題出發,對計劃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建筑計劃;建筑設計;設計目標
引言:目前,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成果促使著建筑行業也在不斷的進行變更。巨大的建筑工程規模、精神文明需求、技術的引進,都是嚴峻的挑戰。建筑計劃主要負責建筑設計工程的前期工作,將計劃學與建筑學進行綜合,從前期進行計劃,避免建筑出現失誤,在當代建筑設計中起關鍵作用。
一、建筑計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建筑計劃又被成為“建筑咨詢”或“建筑策劃”。顧名思義,建筑計劃學是在建筑設計前期負責理論與指導工作,也可以說是建筑設計的準備工作。建筑計劃學服務于建筑設計,通過科學的分析,市場調研來為建筑設計提供理論基礎。通過研究對建筑的要求,例如:受眾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心理模式,來對建筑設計理念進行分析。
在部分國家,建筑計劃學已經逐漸開設專門課程,涵蓋“建筑空間學”、“建筑工程學”“建筑計劃學”等一系列課程。從課程內容可以看出來,建筑計劃學是以一種科學化、信息化的方式來對建筑設計的前期工作進行有效作業。
二、建筑計劃學的具體應用
(一)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優質的建筑設計與優質的建筑計劃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的,對于建筑設計來說,建筑計劃學起著導向的作用,而建筑設計則是建筑計劃的實施和預期目標,兩者相輔相成。建筑計劃可以將建筑師的思路整合的更加有條理性,減少失誤的出現。如果建筑計劃不夠詳細周密,那么建筑設計進行起來將會十分困難。在前期做好計劃工作,可以保證設計過程中錯誤與疏漏的減少,避免失誤的現象。建筑計劃學是對建筑設計前期的一種操作行為,可以為建筑設計提供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的依據[1]?,F如今我國建筑設計行業需要加強對建筑計劃的重視,使建筑設計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可以避免失敗的建筑工程出現。
在建筑計劃中,需要重點考慮的是建筑的設計條件以及設計目標,在缺少建筑計劃的時候,建筑的設計往往依靠的是建筑師積累的設計習慣和設計經驗,不能切實考慮到建筑的應用需求。而建筑計劃學可以完美的彌補這一漏洞,通過考察與調研來對建筑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使建筑師可以針對目標,正確的對建筑有更合理的考量與設計,只有努力做好建筑計劃,清晰、合理的將條件和目標呈現出來,將“沒有意識的建筑”通過建筑計劃將意識加注進去,才能將其轉變為“有意識的建筑”[2]。
在實際的工程設計中,建筑計劃的理論支持十分重要,建筑計劃學需要對人的行為以及對空間的具體使用情況進行逐步的分析研究。通過對人們在空間內的使用情況的捕捉,來了解生活與建筑之間的聯系,掌握建筑的需求方向并將理念傳達給設計者,充分的應用在建筑實踐上。以日式獨居型公寓為例,通過建筑設計學的前期理論,了解到小戶型購買力主要以獨居人群為主,就一個人的生活習慣與方式進行設計,減少餐廳區域比重,著重對臥室的舒適感進行設計。日本建筑計劃研究學者青木教授表示:“建筑就是居住空間意識的實現......建筑可以根據實踐、人的關系、空間關系、情感、物品分為五個要素,但是因為各個要素都是與建筑相關的行為,所以要以空間為主要軸線進行空間與另外幾個要素的組合”[3]。如果將建筑實施的整個過程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由建筑計劃學、建筑設計、實踐施工、住戶評價這幾項就構成了其完整性。所以建筑計劃學是旨在通過建筑調研評估,從而幫助設計師設計出“以人為本”的優秀設計方案[4]。
(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建筑計劃學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需要投資者、調研人員、建筑師、用戶等多方面的協調。以大連市某居民小區為例,該小區作為建筑計劃學在具體建筑設計實踐中的成功案例,在初期階段,該項目就在調研人員、建筑師等多方的協助下對受眾群體的要求進行了調查。
通過多種途徑的調查顯示,中青年人群為主要購買力,家庭結構呈現為2+1+4(即夫婦+孩子+四位老人),而且其中大部分人表示想要和父母居住在同一個小區。通過這一調查結果顯示,老少適宜的戶型是該小區需要設計出的。針對這一設計理念,建筑計劃相關工作人員對信息進行及時整理與反饋,設計師針對這一情況,將廚房與餐廳進行毗鄰的布置,并使其與客廳有著更加便利的聯系,同時將書房、臥室等私密性的個人空間進行獨立分離的處理,這樣既相互獨立又聯系方便的室內居住空間實現了年輕人想要獨立空間的需求,同時也方便了對老年人的照顧與幫助。充分的實現了調查時受眾所傳達的要求,根據不同用戶的具體需求進行設計。為了增強靈活性,在房屋內還設計了可拆除式的墻體。充分的從老年人的心理以及身體健康情況多角度出發,增強了老年人用房的舒適程度。另一方面該小區在實施建筑計劃理論支持后,住戶反饋口碑極好,紛紛對這樣人性化的設計方案表示喜歡,將用戶滿意度最大化。
通過上述的案例可以分析得知,建筑計劃學在建筑設計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設計師、使用住戶、投資商之間多方面的溝通,充分了解使用者的要求。實現計劃—設計—使用—反饋四方面之間的良性溝通,并使其產生有效連接,為建筑設計者的工作提供強而有力的證據,也為后續的實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5]。
結論:在我國,建筑需求日益增加,只有充分利用建筑計劃學的優勢,才能保證建筑設計的高效率進行。需要盡快在各個建筑體系中投入建筑計劃學的應用,使其在正確的崗位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以此來保證建筑設計以及建筑實踐的順利進行的同時也能提高受眾滿意度,為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黃建甌,張俊麗.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建筑經濟,2016,37(02):51-54
[2]袁方.北京798藝術區小畫廊的計劃學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
[3]安托萬·皮孔,羅旋,安太然.建筑學的幽靈 建筑計劃及其規范化[J].時代建筑,2016(03):162-167.
[4]閆鵬春.建筑計劃學視角下藏式傳統居住空間研究——以拉薩市為例[J].中國住宅設施,2016(04):45-47.
[5]王悅.建筑計劃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民營科技,2018(07):117-118.
(作者單位: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