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 要:目前,我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銀色浪潮”的沖擊[1],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0%,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7%。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必然給社會家庭、醫療保健帶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對老年護理事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人口老齡化對老年護理的挑戰、老年護理研究的現狀,認為老年護理應從更新概念,重視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方面進行。
關鍵詞:老年護理;護理學
一、人口老齡化對老年護理的挑戰
(一)人口老齡化現狀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人口為12.95億人,60歲及以上人口達總人口的10.23%,65歲及以上人口達總人口的6.96%。據預測,到2040年,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將增至3.74億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24.15%,進入老齡化高峰期[2]。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21世紀不容忽視的重大社會問題。
(二)人口老齡化對老年護理的挑戰
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使老年人問題成為這個時代的重要現象。老化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慢性病發病率高、生活自理障礙和認知功能減退,問題導致老年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支持等方面對家庭的依賴性增加,而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隨著家庭結構的核心化和小型化正在削弱,迫切需要得到社會服務事業的支持,以補充家庭養老功能的不足。如何全方位地護理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對護理是一個挑戰。
二、老年護理管理突出問題
(一)缺乏老年護理特色。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老年護理是針對老年人的某種疾病而采取的相應護理措施,大多數疾病對老年人的影響與對其他年齡組人群的影響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將老年護理與老年病護理混為一談,使老年護理仍從屬于傳統的成人護理。
(二)研究范圍較為局限
主要研究集中于幾個熱點,如老年癡呆癥病人及照顧者的特點、老年腫瘤病人的特點及護理、臨終關懷、老年抑郁癥病人的護理、糖尿病病人的護理。
(三)研究偏重疾病,忽視心理社會因素與疾病的關系。
事實上很多老年人所出現的護理問題不僅與其生理老化有關,還與其心理及社會角色的轉變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老年人常出現腦衰弱綜合征、焦慮、憂郁癥、離退休綜合征、空巢綜合征、高樓住宅綜合征等心理和精神問題。
(四)忽視影響老年護理發展相關因素的研究。
研究中幾乎很少涉及老年護理機構的設置、老年護理保險制度的完善、老年護理人員培訓、老年護理教育改革等方面,而這些恰恰是會影響和制約老年護理發展的一些關鍵性問題。
三、思考和改進
(一)更新老年護理概念
界定老年護理研究范圍現代老年護理的目標是:延緩衰老及惡化,增強自我照顧能力,支持瀕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適及尊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1.傳統觀念認為老年護理是盡善盡美地服侍老人直至死亡。老年護理是成人護理的一部分,護理措施與對其他年齡組患病人群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由于老年人對疾病的反應,各種疾病癥狀在老年人群中的不同表現,以及這些疾病所導致的身體、心理的反應及所產生的后果等因素影響。
2.老年人群的護理應該有別于對其他年齡段人群的護理。新的老年護理觀念是以老年人為主體,從老年人心理、生理、社會、文化的需要出發,去考慮他的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解決老年人的實踐需要。老年護理應遵循自護護理的原則,重視強化個體自我照顧能力,在盡可能保持個人獨立及自尊的情況下提供協助,適時給予全補償、部分補償的護理服務。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作為老年護理的最終和最高目標。隨著21世紀護理范圍的擴大,老年護理研究的范圍走出醫院、深入社區和家庭。老年護理研究的對象不只限于老年個人和老年群體,還包括老年人的家庭成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研究內容應包括所有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制約老年護理事業發展的因素。老年護理不僅是維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而且要重視其心理健康,為老年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健康體檢與咨詢及家庭護理服務,使家庭為老年人提供更適當的生理需要、更多的情緒支持與安慰。
(二)重視心理
社會因素對老年健康的影響,加強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研究 目前我國家庭結構由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改變,老年人獨居增多,其子女對老年人的照顧減少,并且我國第一批獨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漸步入老年,居住分離,導致子女對老年父母的照料產生許多困難。據研究報道:老年病人常感到孤獨、寂寞,普遍存在著怕衰老、怕疾病不愈、怕病死的心理,對自身和病情關注多,對外界關注少,但也期望周圍的人尊敬和關心他們。這些負性心理因素的存在導致抑郁癥、老年癡呆癥等精神、神經疾病的發病增多。要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療效果,則必須重視他們的心理護理。研究不同層次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如普通老人、高級離退休干部、空巢老人、喪偶老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感受不同,產生的心理問題將具有不同的特點。及時發現病人存在的心理問題,針對個體差異,因人施護,方能顯著提升護理效果。因此,老年護理研究應該探尋在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上,建立比較系統的老年病人的心理檔案,為開展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提供客觀依據[8]。根據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狀態制訂科學的護理對策,研究和發現適合于我國實際情況的心理測量量表,使老年心理護理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三)研究老年護理衛生資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社區護理發展,使得老年病人在出院后獲得完整的后續照顧,減少家人往返奔波醫院之苦,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維持了家庭的完整性,并增強了家屬照顧病人的技能。老年護理的發展模式應該是在醫院、社區、家庭之間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護理。同時應積極發展老年公寓醫院、建立一個各級綜合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醫院的老年病人出入院的相應標準,界定老年保健、醫療、康復、護理各項服務之間的界限,合理分流病人,最大效率地利用各級衛生資源。
參考文獻
[1]中醫院校護理本科老年護理學教學模式初探[J].陳宏,王燕,石秀梅,王瑩.全科護理.2017(11)
[2]以色列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及評價[J].戴衛東.西亞非洲.2016(02)
[3]美國老年護理的發展經驗對中國護理的啟示[J].劉雪琴,李漓,Keela Herr.中華護理雜志.2015(12)
[4]人口老齡化問題與老年護理[J].鄭翠紅,姜小鷹,肖惠敏.莆田學院學報.2015(01)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護理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