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桃
伴隨著中國發展的道路不斷的加快,中國的經濟也在飛速發展,汽車專業也越來越熱門。目前,臨港地區有上海建橋學院、上海機電學院等高校建設汽車專業,培養不少汽車方面的專業人才。我們通過對臨港地區汽車服務行業產品結構類型、市場需求、市場容量,投資機會具體情況調研,來分析各汽車服務行業人才需求的特征,有助于為學校針對地區專業需求進行學科建設提供參考,也為我們學生素質培養,就業提供指導。
汽車業的發展對臨港地區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清楚臨港地區汽車服務業發展現狀、企業的就業需要,才能夠幫助企業培養汽車全能型人才。從了解汽車企業對于員工的素質要求,及時跟蹤臨港地區人才市場需求及崗位要求變化,研究分析汽車專業類人才培養規格、能力與素質結構,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分析企業對應屆畢業生人才需求情況,人才崗位分布、人才崗位能力需求。為應屆畢業生提供汽車服務業就業信息,使汽車專業技術人才有更明確的目標,更加合理的制定學習計劃。且臨港地區屬于上海開發地區,4s店偏少。項目分析未來上海臨港地區汽車服務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為創業人士提供指導。各調查如下:
1、調研顯示臨港地區汽車業的主要業務有汽車美容、汽車裝飾、汽車養護、汽車電子、汽車改裝、汽車輪胎服務、汽車專業維修、汽車租賃、二手車業務。
2、臨港地區汽車行業工資水平
上海臨港汽車銷售工資按工作經驗統計,其中0-2年工資?6600,應屆畢業生工資?4000,3-5年資?8000,6-7年工資?12000,10年以上工資?14000。上海汽車銷售歷年工資變化如下,2009年工資?2900,2010年工資?3100,2011年工資?3800,2012年工資?4450,2013年工資?5400,2014年工資?6300,2015年工資?7200,2016年工資?7860,該數據僅供參考。
3、針對臨港地區,進行汽車業對學校學生雙休日兼職的態度的調查顯示,企業對在校大學生雙休日兼職持歡迎態度的高達60%。就臨港地區正處于新城開發階段,對于該地區的社會設施的配備正在進行中,常駐人口的數量還很少,汽車企業的發展也因此而受限。臨港地區汽車企業表示,選擇在校大學生兼職具有一定優勢:素質水平高、節約成本、可塑性強等。很多大企業愿意招大學生,能力和經驗是可以培養和提升的,重要的是工作態度和對企業的適應性,可塑性非常強,對于企業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很強。
4、通過走訪臨港汽車企業,了解汽車各行業招聘信息,他們的幾點建議很有意義:學校教的知識理論固然重要,但企業直接用的上也很重要;理工科學生動手會干重要,但能寫會說不可少;學校要開門辦學,主動與企業合作。實踐鍛煉后的學生表示,學校所教應多貼近企業,專業知識外的拓展鍛煉要加強能更適應于學生的就業發展以及專業技能培養。
5、臨港地區汽車業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我們了解到企業對畢業生的主要素質要求大致有專業素質、綜合素質、實踐經驗、團隊合作精神、溝通協調能力和有創業激情、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等等。
6、臨港地區汽車業對校企合作的態度。調查發現,地方企業對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的方法基本持有支持的態度:64.24%的企業能夠接受,在以后會加強合作;17.39%的企業表示接受,具體措施還需要進行探討;15.35%的企業在以后會可能會進行合作;只有少數企業表示不接受。
7、在臨港地區汽車行業發展是驅動型效應,緊靠洋山深水港,以及大型物流園區,靠近蘆潮港,靠近上汽集團生產廠,未來的臨港地區是多功能,復合型的產業新興地,汽車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至于4S店的模式,未來很多汽車集團的總部,包括一些分布一定會選擇在臨港地區,這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我們現在要不僅僅專注于汽車知識,也要專注于貿易,金融,法律,物流,電子商務,港口海運等一系列行業,發展復合型人才,這樣才能更好的為臨港汽車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調研結果分析:
本文通過對《臨港地區汽車人才服務市場調查問卷》進行設計與調研臨港地區汽車人才現狀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同時,運用問題整合、內容分析的方法,確保了問卷調查結果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并發現臨港地區汽車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缺乏有效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機制
在我國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力量,擁有許多專業型人才,擁有比較強的科研優勢;企業的資金實力比較雄厚,而且比較了解市場的需求,校企合作可以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許多企業更期望高校能夠為其提供相應的技術和研發的支持,增加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企業的生產方式,對企業帶來更大的利益。
2、人才引制度和結構不合理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汽車人才專業目前主要集中在車輛工程、車輛自動化、汽車服務、汽車電子方面。但是,汽車專業的每個模塊細分區域比較精細,所以在招聘人員時只能在相同細分專業中進行相應的選擇,但是專業人才分得越細,企業對于人才選擇的余地更少。如果企業選擇大類專業人才來培養,缺乏相關的專業性知識,培養周期長,培養比較困難。汽車人才的整體學歷偏低,高級職稱人才比較少,這阻礙了汽車產品開發與管理工作。
3、人才培養制度弱后
首先,企業對汽車人才的培養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企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缺=卻不能對企業帶來相應的回報。其次,人才培養缺少規劃。現在許多企業會安排一些短期的培訓,短時間對員工進行充電。但是缺少長效的機制,缺少相應的人才培養制度。再次,汽車市場缺少有經驗的工作員工,有創新精神的員工,從事汽車相關工作的人員經驗不足,汽車人才培養周期比較長。
調研結果建議:
一、企業汽車人才培養的改進措施
1、加強汽車人才引進渠道
我國企業在汽車技術研發方面比外國落后,企業要加強汽車方面人才的引進力度,大膽創新人才引進的制度,與時俱進發展人才。
(1)從原來傳統的招聘方式,創新的招聘形式,以此找到更加好更加多的優秀的汽車專業人才。
(2)企業制定良好的人才引進方式,形成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引進制度,在企業內部形成良性的競爭模式,形成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及發展平臺。
2、加強企業人才培養
優秀的人才是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注重人才的培養體系建設,有利于形成企業之間人才的良性競爭。企業要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制度,對企業中的員工,進行相關的教育和培訓,挑選一些人員,進行重點的培養,使他們成為以后的骨干力量。
(1)充分發揮核心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作用,建立高級人才的培訓制度,加強企業培訓師資力量的建設。精心選擇一批骨干技術人員,讓他們到高校進行培訓,了解汽車技術發展的最前沿的知識,不斷學習新的技術和新的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以此提升企業整體水平。
(2)企業要加強對于技術人才的培養,加強企業人才的能力。企業要把人才培養當作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大培養人才的人力物力。一個企業只有擁有優秀的人才,才能在以后的發展中走的越遠,才能獲得成功。
(3)了解現在企業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調整,規劃好企業的人才發展。加大資金投入,購買先進的設配,引進更加優秀的人才,打造優秀的科研團隊。通過優秀的團隊,給企業創造巨大的價值。
(4)打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為汽車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運用多種科學的人才的培養,讓企業員工都能實現自己再企業中的自我價值,并獲得社會認可的良好企業文化。
二、學校汽車人才培養的改進措施
1、加強校企合作相關機制機制
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制度是汽車市場發展的關鍵所在。校企合作是汽車人才培養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點。高校在和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可以把在企業中學到的的知識加入到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把知識的提前導入,更加能夠對知識進行快速的消化吸收。企業能夠為高校提供比較好的培訓,實訓平臺,讓學生盡快熟悉該領域內的新技術新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和時間能力,從而培養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2、加強實踐環節
汽車行業是一個發展比較迅速的產業,技術創新速度比較快,所培養的人才要熟悉相關的理論和知識,作為創新的關鍵。于此同時也要提高在企業的實踐實訓,提高學生對于知識運用的能力,并加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把科學技術更有效的轉化為生產力。同時,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程知識在學校進行,實踐能力在企業相應崗位中獲得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
3、打造優秀的師資力量
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完善是培養汽車人才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方面,高校通過聘請企業中擁有經驗比較豐富的技術專家參與到學校的教育中,和高校教師一起合作進行教育、實踐,更好的培養學生,形成復合型的師資隊伍結構。
注:調研說明
1、調查總體
調查總體界定為14級學生調查到的臨港汽車企業。
2、調查實施
采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由網上調研和線下調研構成。調查時間從2017年11月16日開始,至2017年12月16日結束。
3、問卷回收
針對臨港地區人才市場,調查對象為臨港汽車相關企業工作人員。共投放問卷150份,回收問卷135份,其中有效問卷 132 份,有效率為 93%。信度 Alpha 系數為0.811,具有較高信度。
(作者單位:上海新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