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嬌
摘 要:在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形勢下,城市居住園林景觀設計,漸漸成為當代城市規劃建設的核心內容。相對而言,影響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因素較為多元化,因此,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將其社會以及生態效益納入全盤考慮范疇之內。為了持續改善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使之切實成為居民休閑、生活的最佳場所,應對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進行深入探究、討論,建立和諧新城市。
關鍵詞: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71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景觀規劃以及環境設計的重點在于實際的用戶體驗、居住者的審美感覺,它涵蓋了哲學、園藝學、建筑學、美學以及設計學等諸多層面。同時,對于城市居住區與其他公共區域在園林景觀設計方式的差異,我們也應明確,前者的園林景觀服務,與民眾的日常生活更為貼近,也更為注重居民的居住休憩感覺、歸屬感以及隱私空間,對周邊環境與人的交互進行了細致考慮,進而讓民眾在情感上,對其產生依賴感。
1 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中的現存問題
第一,很多居住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著隨意性,也就是為了綠化而進行綠化設計,沒有貫徹“人本”思想,一些草坪、花壇等雖然能夠美化小區環境,但是周邊的圍欄設計非常不合理,縮小了人們的活動空間,這樣的設計形式無法充分發揮其價值。第二,園林規劃缺乏創新性。特別是新區園林規劃工作,相比老區規劃工作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導致很多城市居民出現審美疲勞,降低了園林工程的審美價值。第三,園林景觀設計存在軟質景觀和硬質景觀不協調的問題,無法給人們一種舒適感和享受,規劃設計內容僵硬,無法突出園林工程的活力。
2 加強現代化城市居住園林景觀設計的措施
2.1 突出人文關懷
設計師在設計園林景觀時,一定不能純粹站在藝術角度想當然,而是應該以城市居民為主體,設身處地進行思考,滿足居民的需求。景觀的設計應當滿足人體的感知美學,從而提升居民對于園林景觀的好感度。另外,設計應當尊重一個城市自身的形象,滿足城市多元化發展需求,而且也應當重視居民的體驗,做好每一個細節工作。例如供人休息的涼亭距離是否合適、相關的服務設施是否完備、園林建設所用的材料是否經得起檢驗、是否關心到殘障人士等等。
2.2 凸顯地方特色
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特色,因此園林景觀設計一定要突出地域性,結合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設計出能夠體現出城市特色的景觀,使園林景觀成為一張體現城市歷史文化積淀的名片。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之前,要對城市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應當借鑒這座城市已有的古老建筑和周圍的環境,將這些設計理念代入到園林景觀設計中,體現出獨特的美感。園林之內的植被應該體現地域特色,這樣既能節省成本,也能夠讓景觀更具美感。
2.3 賦予風景園林動態生命力
花開花落,潮去潮來。在自然設計過程中,兼顧到表征以及具體情況,在后續分析過程中需要按照具體指標進行。在設計指導階段,需要認識到載體的作用,確定生命支持系統后,發揮動態管理機制的作用。在自然演替階段,針對不同機制的作用,設計師需要制定開放的生態模式,允許風景園林設計凸顯出能動性。在組織設計中兼顧到自組織性、自生長性等方面因素,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考慮到系統的動態化因素,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預設。在預設階段要結合自然服務系統,以系統服務機制為基礎,做好各項維護工作,維護自然環境本身有緩沖和調節能力,需要提前對演化過程掌握。按照引導方向實施。在后續設計中兼顧到科學技術和風景園林之間的關系,利用風能、水能以及太陽能等能源,將自然力量轉化為風景園林的內在動力。根據自然景觀特征以及其他方面要求,做好生命力建設工作,能讓受眾感受到園林的自然之風。
2.4 彰顯園林設計的功能性
當代城市居住區園林設計規劃不僅要具備觀賞性,同時,也要提高使用價值,為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在文明生態、貼近自然的基礎上,提高園林設計的實用性。城市居住區通常分布比較廣泛,這就需要加強道路設計,一方面要能夠滿足人們出行、車輛出行的要求,也要進行合理規劃,根據設計標準進行道路規劃,并且要將車輛行駛和人行道進行明確劃分。采用植物對道路進行規劃,實現功能上的區分,不僅能夠呈現出線條美,更加便于人們出行,避免出現小區交通矛盾問題。同時,加強園林規劃工作,可以在道路周圍種植一些花草樹木,不僅能夠美化環境、吸收噪音,還能夠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從而重點突出園林規劃的功能性。例如,通過建設隔離帶來區分車行道和人行道,并在植物底部建設防護欄,避免汽車對植物的損害,盡量要保障車行道足夠寬敞,人行道可以適當縮減,從而保障居住區園林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2.5 保護并節約自然資源,循環并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
對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充分利用、對可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不僅是生態設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則,也是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展現自然景觀特征的重要手段。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人類設計活動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但看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也使得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在設計過程對自然資源進行無限制地索取。為了體現園林景觀的自然性進行盲目建設,數年前曾風靡一時的以居住于森林中為噱頭的“林中小屋”曾導致一部分本應成為綠化區的土地成為了商品用房的開發地,這無疑是浪費自然資源的真實寫照。因此,在自然資源不斷衰減,而人們對園林景觀的自然性的要求不斷增加的這樣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中、在展現自然景觀特征與資源保護之間尋求最佳的平衡點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滿足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前提下,設計師應以生態經濟學的視角全面地思考資源枯竭及環境破壞問題,盡可能高效理性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資源,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充分考慮設計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從而以效益的追求取代利益的積累。具體而言,通過對太陽能、水能、風能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降低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整體資源的消耗。通過對殘磚瓦礫、工業廢澄、生產原料等一系列廢棄材料和資源的循環利用,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質,并且降低生態系統中物質流動的數量和負干擾度,以改變常規設計中資源利用的線性發展模式,從而真正將自然景觀與風景園林融為一體,展現出風景園林的自然景觀特征。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園林景觀本身是一種能夠將地域自然景觀特征集中展現出來的文化形式,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可以產生相應的文化影響力,其作為地區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視。園林景觀設計是個復雜的過程,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根據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后續設計過程中需要做好景觀評估工作,利用土體、水體和植物等要素打造技術工藝。在后續設計中需要提升生態環境的具體指標,此外在后續設計中,風景園林的預設要秉承自然和生態設計理念,避免出現過度影響的情況,通過對自然要素合理設計和利用后,彰顯出其自然風貌。
參考文獻
[1] 張志杰.風景園林設計如何展現自然景觀特征[J].低碳世界,2017(35):246-247.
[2] 楊彩華.風景園林設計中如何體現個性設計[J].綠色環保建材,2017(11):248.
[3] 夏磊.城市園林綠化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園藝,2017(18):106.
[4] 么健旭.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大地藝術的運用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7(27):83.
[5] 涂宣群.淺談風景園林設計中的人性化理念[J].四川水泥,2017(06):92.
(作者身份證號碼:32092419890404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