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虹
摘 要:本文從體育生命化價值意義為切入點,分析基于生命化前提下體育課堂現狀,從而提出體育生命化課堂創建策略,望借此在未來體育教學中能凸顯生命的靈動和煥發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生命化;高職體育教學;探析
縱觀當前學校體育的現狀得知,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多數體育課堂過于強調體質增強和知識傳授,往往會忽視對生命的整體關懷,背離了根本指向。所以在創建體育課堂時從生命化內涵著手,才能讓學生從體育學習中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價值,促進其健康成長。
1.高職體育教學的終極:生命
當體育完成為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服務后,體育是否將實現為“健康”、“身體”抑或是“生命”的回歸?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業,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獨特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諧,自由而充分,獨特而創造地發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1]。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終極指向也應是生命,在以人為本的社會里,體育教育的“本真”就是培育完滿和諧的生命。因此,生命是高職體育教學的真義。這種教學區別于以往“社會的教育”“物的教育”“工具的教育”甚至抽象的“人的教育”,而是一種生命化的高職體育教學。生命化的高職體育教學不僅注重自然生命的“康健”,還注重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達成。
高職體育教學需要生命化。生命化的高職體育教學應基于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促進生命的發展,提升生命的質量。生命是高職體育教學的根本,是其內核,是其安身立命之依據。生命化的高職體育教學要求在起點上高職體育教學應直面學生的生命;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教學效果上,促進學生生命的成長,幫助學生找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
2.體育生命化課堂創建策略
2.1設立“以人為本”和促進學生雙重生命提升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為了達到預期教學效果而設定的教學估計,一般設計體育課堂教學和開展體育課堂教學的出發點都以此目標為基準。體育教學目標可以決定體育教學的總方向,因此有十分強的導向性。“以人為本”體育生命化課堂創設教學目標,注重在體育教學中發揮人的作用和體現人的內涵。總體來說,目標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中除了要引導學生增強身體素質,重視通過體育教學幫助學生施展自身個性,從而提升學生精神品質,準確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堅韌的性格和堅強的品質,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和他人以及團隊和諧相處的能力及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體育具有豐富的生命品行,教師應充分利用體育教材并結合生命教育需求深入挖掘和提煉其中所蘊含的生命教育元素,優化體育教育課程目標,遵循生命體育與體育教學的特點并結合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設計不同年齡段生命體育目標,從而形成完善的體育課程目標體系。
2.2高職體育教學應尊重生命的獨特性,采用個性化教育生命是獨特的,生命作為對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的肯定而成為標準,它有責任保護和實現自己的形式[2]。高職體育教學面對人的生命,必須正視每個生命的獨特性,以獨特性為基礎,尊重個人的尊嚴、價值、個性,確立自由、自律、自主的原則,促進完整生命的自由發展,實施個性化教育。首先,教師應尊重個體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樹立
“生本教育”理念即為學生發展服務的理念。為此,體育教學可根據學生的運動能力,個性及學習風格、學習愿望、動機和學習步調等的差異合理確定體育教學目標,因材施教,形成多元化、個性化的評價標準等。其次,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選擇性。為此,體育教師應樹立“學生的發展只能由自己完成”的觀念,將發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還學生自主的空間。最后,體育教學應創設展示生命潛能的條件,使生命潛能得以自由而充分的發展。
2.3高職體育教學需要生命化的體育教師
教師和學生同是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要使學生在教學中充滿生命活力,教師的工作必須充滿智慧和創造性。生命化的高職體育教學需要生命化的體育教師。生命化的體育教師不僅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同是也要具備豐富的生命科學知識,有強烈的生命意識。生命化的體育教師是集教育理念、知識學養、教育機智、教學風格等多方素質高度個性化的教師,他既是教學、體育訓練及體育課外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全人”的培育者。生命化的體育教師除通過教學感知學生生命的靈動外,還通過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識來塑造學生的靈魂、構筑學生的精神,開掘學生的生命。
3.構建和諧民主的體育課堂氣氛和師生關系
體育生命化課堂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弊端,教師和學生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下也逐漸走向交流和活動的良好氛圍中。人與人之間心靈交流活動是一個完整體育教學的前提,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及民主的師生關系才能彼此打開心扉,從而有效促進體育教學活動開展。師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溝通越多,就能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解決個體差異化問題,有利于對癥下藥進行教學,讓不同學習情況學生在掌握教學內容時選擇和自身情況相符的教學方式,提高身體素質較差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和身體素質。體育生命化課堂教學首先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一言堂”觀念,不再做課堂的主宰者以及不把個人意見強加于學生,不 用自己的道德標尺衡量學生學習情況,尊重其個人化思維,給學生提供質疑和施展自身個性的空間,關注其需求,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學會運用批判的思維,課堂教學中要恩威并重,學生鼓勵學生成績,增強學生運動成就感。最后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討論與評價合作,營造氣氛活躍的協同學習情境,形成良好的教學共振與教學相長學風,提高教學質量。
4.小結
培育完整和諧的生命是高職體育教學的終極指向。生命化的高職體育教學應關注完整的生命;關注生命的自由、突顯生命的靈動;尊重生命的獨特性;關注生命化教師的生成。生命化的高職體育教學體系不僅僅是體育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運動能力的發展,更是心靈的溝通和敞亮,它觸及生命,充盈精神、構建人生。生命化的高職體育教學是關懷生命的教育,它致力于生命的自我實現。
參考文獻
[1]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39.
[2]費迪南?費爾曼.生命哲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51.
(作者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