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祥薇
摘 要:閱讀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心,閱讀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學生的閱讀效率、閱讀能力,還和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息息相關,應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從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采取科學的策略,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本文從利用信息技術,擴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他們愛上閱讀兩個方面來展開論述,希望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發展提供一些嶄新的思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
1.利用信息技術,擴展學生的閱讀空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成為當下社會發展的一種主要趨勢。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讓閱讀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擴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初中語文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時,應講求科學的方式方法,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做好引導者和啟發者的角色,通過將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巧妙融合,來聚焦學生目光,吸引他們注意力,激發他們自主閱讀、擴展閱讀和深度閱讀的興趣。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濟南的冬天》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上課之初,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些不同地區冬天的圖片,這些地區分別為:北京、倫敦、南方和濟南,在播放完這寫圖片后,我說道:“同學們,看完這些圖片后,你們最想去哪里過冬呢?”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得不亦樂乎,有的學生說想去北京,因為北京是首都,人杰地靈;有的學生說去南方,因為南方還能看見綠色植物,讓人感覺更有活力……待學生們闡述完自己的觀點之后,我說道:“老師最想去的地方是濟南,這個地方對于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來說,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們紛紛搖頭,并一臉期待地望著我。“如果想知道答案,就跟隨老師的腳步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去看看吧!”我這句話話音剛落,學生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書本讀起來。在導入語中,我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進行教學,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之后,便根據多媒體來和學生進行互動,過渡到所學的課文中,使多媒體和閱讀教學充分融合起來,為后續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之后,我又利用多媒體將一些和本節課內容相關的課內外讀物呈現出來,其中包括朱自清的《冬天》、汪曾祺的《昆明的雨》、蘇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維塔里·比安基《森林報:春夏秋冬》等,在推薦這些閱讀材料時,我會摘錄其中精彩的部分,以此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為其語文閱讀素養提升打牢根基。
2.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他們愛上閱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會在學習中更具主觀能動性,在遇到學習困難時,首先想到的不是逃避,而是迎難而上,找到戰勝困難的方法。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養成愛閱讀的習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教學大綱,合理地選取一種或幾種閱讀方法,來讓學生愛上閱讀。例如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不由自主進入情境中,去主動閱讀、主動探究。在利用這一閱讀教學方法時,教師還可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來進行教學,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時,就采用了情境創設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上課之初,我先將學生分為了幾個小組,然后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下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中是否遇到過進退兩難的境地,面臨這種境地時自己是怎么想的?最后又是如何解決的?這些問題拋出后,學生們紛紛開啟了回憶之旅。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進行事件的描述,初步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培養學生敘述事件的能力。對于各小組的表現我都給予了相應的點評,獲得好評的小組一臉興奮,其他小組則一臉不服氣的樣子。此時,我說道:“在遇到困難時,有的人被困難戰勝了,有的人則戰勝了困難,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是戰勝困難的人,那么,如何才能戰勝困難呢?”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們都一臉期待地望著我,我并未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將其作為一個未解之謎,讓他們通過閱讀自己去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問題的“刺激”下,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激發出來,在閱讀時格外細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結語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練成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科學的策略,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從而實現閱讀教學“教是為了不教”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胡亞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羅劍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
(作者單位: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嘎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