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魯 陳玲
摘 要:距離新修訂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已經過去了三年,2015年修訂主要針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企業積極性缺乏以及創新市場活躍度低等問題對該法進行了修訂。在本法修改后兩年的實施過程當中,雖然國家加強了資金對科技轉化的扶持力度,完善了相關的法律規定和促進了市場的創新等修訂之前存在的問題,使得科技成果轉化整體呈現出較為良好的態勢,但同時在具體領域內,作為科技轉化四大主體的企業、高校、中介機構和政府仍有一些諸如資金、政策、人才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解決。對應以上問題將從豐富系列資金鏈條、健全中介機構職能、完善后續相關立法等方面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以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更好地服務于市場經濟,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動力貢獻,與本法修改的初衷并行不悖。
關鍵詞:科技轉化;天使投資;創新驅動;實施問題
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的歷史沿革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為了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促使我國從制作大國向創新大國的轉身,科學技術的應用和轉化是必不可少的。為了促進科技轉化,1996年頒布并實施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躍式發展,96年出臺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已經不能符合“新常態”下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因此必須進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因此,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進行了修改。2017年,我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穩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數從世界第八位上升至第四位;發明專利申請量為92.8萬件,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科技發展潛力巨大,還有十分寬廣的上升空間。但是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的過程中仍有相關問題亟待解決。所以本著解決上述問題的初衷,我國于2015年對《轉化法》進行了修改。
二、修改后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實效初探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主要是從科技成果所有權的歸屬、明確對高校人員的獎勵機制、市場政策等方面作出了相應的調整。該法在修改后,進一步明確了科技成果的所有權,并將與之相關的權利如使用權、處置權直接由開發機構處置,并且科技成果轉化所獲得的相關收益直接留存以便后續轉化工作的開展,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解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未修改前的部分問題。然而,在修改后兩年的實施過程當中,作為本法實施三大主體的企業、政府、中介機構仍然存在創新意識不足、資金來源緊缺、科技科技中介渠道欠缺等方面的問題。
(一)創新意識不足,中小企業創新能力較低
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改后實施的期間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尤其是企業作為科學技術轉化的主體,創新意識不足。有18.3%的企業認為“沒有創新的必要”抑制了其創新動力,可見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和科學技術轉化意識有待加強。2015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 2.11%,但研發投入強度與發達國家3%—4%的水平相比雖然還有差距。長期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對科技研發與轉化意識與動力都較為不足,2015 年,我國開展 R&D; 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企業)共 73570個,占全部企業的 19.2% [],但仍低于歐盟 27 國 2008—2010 年 52.9% 的平均水平[]。“重營銷、輕研發”、“薄利多銷”的現象和發展思維普遍存在于我國中小企業的生產當中,長此以往,中小企業的發展后勁勢必不足,中高端產品市場將被外國產品搶占,中小型企業生存的空間將越發狹窄。
(二)資金來源單一,導向方式不合理
政府作為《轉化法》實施主體,對于科研主體和企業的資金支持作用不言而喻。我國的創新發展雖然有國家戰略作為支持,政府對許多創新項目有財政上的支持,創新項目有了充足的資金支持才能有能力進行轉化,從而進入市場接受市場的實際檢驗。不過長期以來在我國不管是政府資金的注入還是銀行貸款獲得資金的方面,都傾向于往大型且發展已趨穩定的企業進行扶持或者投資借貸[]。以成都市《關于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產業能級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為例,其中多次提到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支持,“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施產業集群協同創新項目......”鼓勵高校院所、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設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這種有強烈傾向性的投資方式,對于還在成長期相對中小企業來說是抑制他們將資金投入進行創新的重大障礙之一。
(三)科技保險配套措施乏力
科技創新是一項風險較高的活動,“高風險、高收益”特點非常的明顯。科技保險作為企業降低損失的一道屏障,其實并不為大部分企業所知。在科技成果轉化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為自己企業購買科技保險的企業非常少。以科技創新的主力高新企業而言,主動投保的高新企業占整體高新企業的3%左右[]。一方面是因為科技保險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還不為大多數企業所知悉,從而在購買科技保險上有很多疑慮,科技保險項目的宣傳工作還有待加強;另一方面,而市面上存在的科技保險的費率和其他商業保險進行比較來看,其保險費率偏高,起步階段的小型企業基本上無法承擔購買科技保險的費用。雖然有國家政策通過財政進行補貼,但是仍然無法避免科技保險費率偏高的情況,科技保險在保險項目需要加強的地方還有很多,目前能實際進行購買的科技保險險種比較少,和現實中復雜的科技轉化過程不能相匹配。
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完善的進路
(一)豐富系列資金鏈條
當前的實務界和理論界都認為,資金缺乏是中小企業創立和發展的一個重大瓶頸[],其中資金鏈條的完善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為企業提供的資金支持主要來自國家的各項政策補貼如以及如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國家中小型企業發展基金各專項基金。我國2014年R&D;經費的來源構成中,以國家財政資金為主的資金雖然在一定程度為科學技術轉化提供了幫助,但顯然無法滿足逐漸擴大的科技市場需求。在此情況下,民間資本、私人資本若能更加順暢的進入科技創新轉化的市場,無疑將會提高科學技術轉化的效率。2015 年中國創業投資機構披露當年投資企業 3423 家,投資金額 465.6 億元,占全國 GDP 總量的 0.063%;相比而言,美國當年投資企業 4497 家,投資金額 591 億美元,占 GDP 總量的 0.34% []。引導天使投資人即與被投資企業或者高校沒有任何親緣關系的商業天使[],對科技領域的創新轉化加以更多的關注。但是問題是天使投資人作為企業、高校以外的主體,在國家政策扶持上缺少相關的優惠政策,這顯然不利于提高天使投資人進入科技領域的積極性。因此不僅把眼光局限于政府資金投入,而是應當在此基礎上拓展更多的民間資金渠道,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從而去豐富資金鏈條,形成完善的資金多項來源網。
(二)健全中介機構職能
科技中介機構的地位較為特殊,相比于一般的中介機構而言,科技中介機構所處的領域更為專業化[]。科技中介機構的建立也是保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的重要環節之一。1997年頒布的《技術經濟資格認定暫行辦法》規定,凡是從事和科技相關的職業的從業人員必須取得技術經紀人資格。這項措施雖一方面擴大了可進入科技中介行業人員的范圍促進了就業,但從業人員缺乏相關的專業性,對科技領域并不熟悉甚至毫無了解,由此不僅降低了科技中介的效率,還有可能因權責分擔問題增加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科技中介矛盾的機率。因此,科技中介機構作為橋梁的作用必須得到更充分的發揮,不僅在企業、高校中間發揮必不可少的作用,科技中介機構應當適時地將目光放到高凈值群體上,為高凈值群體的天使投資提供多方面的科技轉化訊息,增加此類資本進入科技領域的可行性。
(三)科技轉化立法有待完善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在經歷了一次修改以后,改善了原來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問題,但是在立法上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及時解決。如我國的創新驅動戰略中已將私人資本、民間資本和天使投資納入創新驅動戰略的其中一環,此點證明國務院都已經明確的認識到拓寬資金渠道的重要性,而這其中的私人資本、民間資本和天使投資更是充滿靈活性、多樣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經歷修訂之后仍然缺乏在資金引導上的立法規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作為支撐創新發展戰略的法律措施之一,應該在之后的修訂中對資金渠道的拓展有更多細則上的法律規定加以完善,以求從立法上引導和扶持私人資本、民間資本和天使投資進入科技領域,為中小企業的科技轉化提供實質支持。
參考文獻
[1]陳寶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的意義與主要內容[J],中國高校科技,2016,(01).
[2]馮海縣,任立,我國科技保險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0(1).
[3]熊鴻儒,當前我國企業創新的特點及挑戰:來自全國企業創新調查的證據[J],智庫理論與實踐,2016,(10).
[4]WOOD P.Consultancy and innovation [J].The businessservices evolution In Europe,London:Routledge,2002,21.102-109
[5]EVCA(european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 Venture capitalin europe:Its role and development[R]. Zaventum,Bel-gium:EVCA,1993.
[6]Walker,D. A.,Financing the small firm [J]. Small Busi- ness Economics,1989(1):285 - 296.
[7]王佳妮,李陽,劉曼紅,中國天使投資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J],科研管理,2015,(02).
[8]秦潔,王亞,科技中介機構在科技轉化中的定位[J],中國高校科技,2015,(04).
[9]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會報告.2017年10月18日
[10]董楠楠,鐘昌標,美國與日本支持國內創新政策的比較與啟示[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5,(03).
[11]方維慰,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的模式與舉措[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12).
[12]李白薇,政策“風口”上的科技成果轉化[J],中國科技獎勵,2016,(03).
[13]馬治海,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建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03).
作者簡介
葉魯,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2016級法學理論研究生
陳玲,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2017級法律史研究生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