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好城市、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關注的熱點。對此,綠色建筑設計專家屠雪臨表示:隨著國家對綠色建筑的重視及相應法規的頒布,建筑行業逐漸由最初的生態意識走向生態競爭,因此建筑企業和設計師應轉變工作思路與手法,賦予綠色建筑新的目標與時代特征。
綠色建筑也稱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將綠色建筑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在2013年住建部發布的《“十二五”綠色建筑與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中,將發展綠色建筑與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相結合,進一步加強綠色建筑推廣力度。
屠雪臨任職于天津市建筑設計院,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始于2005年。十多年來,他與設計院一道共同致力于綠色建筑的推廣和低碳節能技術的研究,在每一項承接的工程設計項目中都非常注重綠色節能、低碳環保技術的應用。從而確保建筑居住更舒適,運行更低碳,使用更環保。在屠雪臨主要設計的項目中,中新天津生態服務中心、中新天津生態公屋展示中心、濱海新區金融產業服務區等綠色生態建筑已成為天津市行業的技術引領項目。
綠色建筑首先從建筑節能起步,在中新天津生態城(Sino-Singapore Eco-City)項目建設中,屠雪臨展現了他在建筑工程節能設計領域上的獨特才能。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共同簽署開發的國際合作項目,生態城的建設將為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樣板;同時在生態理論創新、節能環保技術使用等方面提供國際平臺。
三步實現零能耗是屠雪臨在生態城公屋展示中心項目中獨創的建筑節能策略,即首先以被動方式將建筑能耗降低到合理的極限,以主動措施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最后利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滿足建筑的能源供應。該設計策略具體涵蓋5項被動措施和8項主動措施,在自然采光和通風強化、屋頂綠化、高反射外檐材料使用、地板輻射采暖系統設置等方面實現整體建筑零能耗的目標。該建筑在建成后不僅成為繼韓國后世界上第二棟實現零能耗的綠色建筑,其設計方法和應用技術更成為生態綠色建筑展示的典范。
2012年,中新天津生態城公屋展示中心獲得由科技部頒發的“精瑞科學技術獎”,以獎勵在人居與城市建設領域科學技術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同年,該項目還在全國人居經典建筑規劃設計方案競賽活動中榮獲建筑、科技雙金獎。2015年此項目又榮獲當年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二等獎,該獎項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辦,兩年評選一次,獎勵給在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具有創新性和明顯示范作用的工程項目。
身為綠色建筑設計專業技術帶頭人,屠雪臨在綠色建筑設計上的探尋不止于此。榮獲2016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優秀住宅小區金獎的“意境蘭庭”住宅設計項目中,屠雪臨首次在建筑設計中使用四部節能技術,通過合理的設計,在不大幅增加造價的前提下,達到進一步節能5%的突破。同時,他在建筑設計中更為注重“被動節能”,即采用非機械電氣設備干預手段,對建筑節能技術進行干預。
被動式設計方法對建筑師要求很高,除了專業能力到位之外,還需要建筑師對于建筑環境有充分的了解,要求設計師努力將學科間的限制突破掉,用全新思維來進行建筑的節能設計。屠雪臨作為“意境蘭庭”的設計師,在建筑規劃設計中通過對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陽的設置、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技術、有利于自然通風的建筑開口設計等實現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調、通風等能耗的降低,彰顯出一位資深建筑師的行業“內功”。
所謂業精于勤,行成于思。在踐行綠色建筑理念和節能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屠雪臨始終站在設計一線,不斷進步,形成了多項綠色建筑實施方案,為打造綠色宜居城市,實現人與自然的生態和諧貢獻重要力量。(梁向南)
(作者單位:安家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