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一鳴
摘 要:集成電路產業是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主要行業之一,資源配置與流動全球化極高。由于集成電路產業的產業化高度聚集,非常容易遭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硅周期”以及社會政治等因素造成的影響。本文就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地研究。
1 引言
集成電路歸屬于制造行業范疇,然而,我們國家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相對較遲,有著例如生產企業持續性創新能力較差,關鍵技術缺乏依然大都依靠從國外進口,和全球領先水平對比仍然有著較為顯著的差距。
2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
2.1 產業規模不斷擴張
在全球金融危機等相關要素的影響之下,國際集成電路產業在2011年以后逐漸邁入到低速增長時期。按照相關數據資料可知,2016年國際集成電路產業的銷售總額達到了3389億美元,與2011年的2995億美元相比提升了13.2%。然而在國內市場訴求促進與大量優惠政策的扶持下,我們國家的集成電路產業呈現出了逆勢增長的態勢,進入到迅速增長階段。根據相關資料可知,在2016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銷售總額達到了4335.5億元,與2011年相比提升了124%。
2.2 產業結構持續調整
由產業鏈結構層面而言,芯片設計行業始終維持著迅速增長的趨勢,但是芯片加工行業與封裝測試行業的增長速度有所降低,平均增速遠遠不及設計業的增長速度。在2014年之前封裝測試行業始終占據45%左右的比重,有著較為顯著的主導優勢,但是在2015年卻展示出了封裝測試與芯片設計兩重主導的狀況。現階段,我們國家集成電路所涉及的三大產業的比例是3.5∶2.5∶4,與國際集成電路產業3∶4∶3的綜合比例非常接近。此便代表當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所包含的三環節正在以相同的增長速度不斷發展,產業結構更加趨向于平衡。
2.3 技術實力明顯增強
目前,我們國家系統級芯片設計水平和全球頂尖水平的差距不斷減小,已經創建起了7條12英寸加工線,國內企業量產工藝能夠達到40納米,28納米工藝已經進行試生產。集成電路封裝技術水平逐漸靠向于全球領先水平。一些核心材料與裝備達到了由無到有,被國內外的生產線大量運用,濺射靶材、離子注入機以及刻蝕機等逐漸進入到12英寸又或是8英寸生產線。
3 加速促進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完善產業市場體系
政府的政策支持與統一籌劃是某個產業能夠高速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能夠促進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更加好的發展,政府部門需要出臺更為優厚的產業支持政策,此政策涵蓋明確產業發展方針、稅收優惠政策、適度保護本土產業以及積極吸引外資政策等等。政府部門還需加速健全集成電路產業市場機制,創建起全國通用的市場機制,達到城鄉市場的高度融合,國外市場和國內市場的互相連接,推動資源更為合理的配置。
3.2 加強技術標準建設
我們國家的集成電路企業,需要以部分技術單點的革新成就為重要基石,增強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相關技術的開發與創新,以點帶面,漸漸產生相應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準集群。在政府部門與相關企業的一同努力下,將尋求國際標準判定和事實國際標準充分融合,全面促進技術標準的國際化。企業需積極創建起產業聯盟,聚集同行優勢技術,逐漸降低全球同行競爭標準的影響力,加強技術標準創建。政府部門還需要增強對于技術標準的管理,并且,積極融入到技術標準全球論壇與組織,促進技術標準全球合作制度的變革。
3.3 健全官學研產體制
健全官學研產機制,學習參考臺灣地區所采用的“工研院”電子所模式。按照經濟學比較優勢理論可知,后發國家若想順利的發展,首要便需要達到高品質的學習環節與重新構建創新機制與運行體制。學習參考臺灣地區所采用的“工研院”電子所形式,是達到集成電路產業轉向升級同時促進電子信息行業迅速發展的高效渠道。以中國大規模電子科技公司為中心組織,創建起具備“工研院”電子所功能的部門,并將其當作摸索技術政策與促進研發高新技術的重要基石,將其當作技術轉變成生產力的孵化器,將其當作全新生產力投資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有助于中小型公司能夠打破進入到新行業、創建新技術所面對的技術束縛。參考“電子所模式”,還可以將軍工微電子研究所作為中心,選取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技術進行攻克,并且將最終的成果從軍工領域輻射到民用領域。合理扮演起集成電路產業技術路線圖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經過組織研發、技術宣傳,為集成電路產業獲取創建新產業所需具備的技術,降低投資的不明確性,加強對于風險的控制,促進中小型企業更加好的發展。
3.4 積極應對貿易政策
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集成電路產業均是發達國家執行戰略性貿易政策的主要行業。在2017年的1月份,美國總統科學技術咨詢委員會提交了一份研究報告,并且在此報告中建議美國政府部門需要針對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進行相應的限制。能夠預知,伴隨我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在集成電路范圍內的貿易摩擦偶有出現。為了能夠更加好的應對或許會出現的貿易摩擦,不但需要根據WTO有關規定逐漸健全相關的政策制度;與此同時,以國內市場訴求為核心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僅需在知識產權維護、核心材料與設備的研發等層面獲得重大突破,競爭方的貿易政策便無法發揮較好的效果。換而言之,獲取更為有利的集成電路產業全球發展環境,不僅需要依靠貿易談判,更加需要加強本身的創新能力。
4 結論
總而言之,集成電路產業是現代化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所在,同樣還是加強國家信息安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著力點,積極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已經發展成目前世界各個國家與地區的主要發展戰略。經過產業發展模式的不斷革新,未來集成電路產品的功能將會持續增強、價格逐漸下降、運用范圍不斷拓寬,進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圓,徐小田.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微電子學,2014(02).
[2]陳文馨,衛平.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與貿易中的問題及提升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7(11).
[3]王守祥,賴凡.國內集成電路發展現狀及其跨越發展的對策[J].微電子學,2013(08).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