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甜甜
摘 要: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這‘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在公有制條件下研究中國“三農”問題與對策是解決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土地實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重要舉措后所帶來的農業、農村、農民等問題的最直接體現。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三農”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無論是對國家的歷史發展還是未來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都起到重要作用。
遼寧位于東北老工業基地,其貢獻不僅僅局限于工業上,農業上也有明顯的體現。本文旨在以遼寧省遼陽縣的農村為例展開調查,從而探究公有制條件下中國“三農”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公有制;“三農”;遼寧省遼陽縣
一、公有制條件下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
1.1.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根本需求
十九大過后,國家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口號后針對“三農”問題的有關文件中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1.2.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堅力量
在工業化初期,工業的高增長率使生產要素迅速向工業聚集,加劇了農業的弱質化程度,加上中國長期以來實行重工輕農、重城輕鄉、城鄉二元結構的發展制度,加劇了“三農”問題。中國“三農”問題的突出表現在于日趨擴大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而且在制度背景沒有大的改變的情況下,這種經濟差距必將呈現愈來愈高漲的趨勢,進一步降低農民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從這一點來說,“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包括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民的培訓、農民向城市轉移等。
二、公有制條件下中國“三農”問題突出表現
2.1.確權爭議下的土地所有制公有性質
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是當前我國農村土地進行的重大制度改革,是我國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環節,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必然要求。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是實現維護農民土地權益、建設新農村的重要保障,是對農村土地的合法確認,農村土地性質依舊被農民集體所有,農民擁有土地的使用權、抵押權等相關權益。土地權益問題由于歷史遺留多而雜,造成我國農村土地權屬關系混亂,矛盾、糾紛重重,影響農村社會穩定。
2.2.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
縱觀整個世界來說,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程度依舊處于較落后狀態。要將中國的農業現代化通過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的變更使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積極高校轉變。現如今省內乃至國內農業現代化還未很好的通過采用現代化的技術形式、管理形式、銷售形式等手段來促使傳統農業向高效、綠色的現代農業轉變。因此,要將農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和提高,使得農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
三、公有制條件下解決“三農”問題的對策
3.1.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土地制度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上層建筑必須同經濟基礎相適應的基本原理和中國農村土地的特殊國情出發,中國土地制度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農村土地作為中國農村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實行集體所有制的歷史必然性從中國農村土地所承載的特殊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得到充分體現。
土地被集體農民所有是堅持土地制度公有制的根本所在。由公有制主體的特殊性所決定了在農民集體和農民個人之間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農民個人作為集體成員的“成員權”只有在全體成員共同行使成員權即構成“集體”權力時才具有“權力”的意義,由此否定了“農民個人是土地所有權主體或者農村土地所有權是共有”的理論誤解,但是這并不影響農村土地可以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經營或者為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性質。
3.2.堅持公有制條件下集體經營的農業現代化管理模式
土地經營分散,規模經營程度較低是制約遼寧省地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又一重要因素。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機械化,因為現代農業區別于傳統農業的重要特點表現在低人工需要和規模經營上,而機械化程度是反應地區農業發展規模經營的重要指標:通常機械化程度越高,規模化程度越高;反之,地區機械化程度越低,規?;潭仍降?。雖然近年來遼寧省農業機械化率不斷提高,但是受到土地集中經營規模尤其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限制,遼寧省土地經營仍然較為分散,農業現代化發展受到土地規模經營的限制不僅影響到機械化率,而且在家庭分散經營的影響下,實際技術才能能力也較弱,嚴重制約了遼寧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長足進步。
考慮遼寧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事情情況和我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的實際基礎,遼寧省應加進一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土地規模經營程度,通過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堅持公有制條件下集體經營的農業現代化管理模式,提高遼寧省農業指向性,推動遼寧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平穩健康發展。
3.3.堅持走以公有制為主體的農業與市場相結合的農業市場化道路
以市場為指導,提高農業現代化市場指向性?,F代化的市場營銷手段和經濟管理模式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方面,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目的是達成農民增收、破解二元經濟結構,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因此市場作為農業現代化實現最終市場價值的終結點,對于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從農業技術推廣的角度,農民是通過市場收益達成對新技術、新管理方法的認可。因此,以市場為指導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對策。在具體做法上,鼓勵以鄉鎮企業為主的民營經濟發展對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鄉鎮企業作為延長農業產業鏈,且具有最為直接聯系的市場主體,毫無疑問對現代農業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遼寧省鄉鎮企業發展與農業聯系緊密程度較低,因此應進一步鼓勵與農業具有緊密聯系的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發展,最終推動遼寧省農業現代化更具市場性。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