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思考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
(3)遂許先帝以驅馳 ( )
(4)恐托付不效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3.作者指出“出師”的戰略目標是什么?(請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4.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可有人認為,諸葛亮的“忠”是一種愚忠。他只忠于劉備,是一種狹隘的愛國行為。如果他愛國愛民,又何必輔佐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虧一簣,不就是因為劉禪的昏庸無能嗎?對這種觀點,你是否贊同呢?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