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婚時間:2018年7月2日下午5時
證婚地點:越南峴港海濱
證婚背景:余秋雨先生是新娘劉天慈父母親的老師
很榮幸擔任薛非、劉天慈婚禮的證婚人。
感謝兩方面的父母親,讓我們看到了新郎、新娘還是嬰兒時的照片。
生命,實在是無法想象的奇跡。這么幼小的生命,終于有一天,懂得說話了;終于有一天,懂得走路了;終于有一天,懂得上學了;終于有一天,懂得思考了……
終于有一天,石破天驚一般,他們懂得愛了!
懂得愛還不夠,他們還懂得了愛的選擇;懂得了選擇還不夠,他們還懂得把選擇固定;懂得了固定還不夠,他們還愿意把這種固定長久延續,并讓親朋好友來見證;讓親朋好友來見證還不夠,他們還要讓高山大海來見證;讓熟悉的高山大海來見證還不夠,他們還要讓遠方的高山大海來見證,那就等于讓全世界來見證……
于是,就有了今天這個日子,今天這個地點。有了今天的新郎、新娘。
也許有人會問:這么年輕就決定終身。可信嗎?
這就牽涉到我這個證婚人要承擔的另一個更為重大的使命了。我不僅要證明今天的婚姻成立,而且還要從總體上證明:只要經過生命的隆重選擇,那么,人類的婚姻是可以信賴的,長久的愛情是可以信賴的。
固然,我們有很多朋友,可以相依旅游,可以相依喝酒,可以相依工作,但有一個人,可以相依為命。有了這個人,你的生命不僅擴大了一倍,而且可以擴大為整個世界。一陰一陽,即為天下。信賴另一半,就是信賴整個天下。
在這兒我想給新郎、新娘說幾句重要的話,希望年輕未婚的伴郎、伴娘們也聽一聽。
結婚以后,愛情的方式不會像結婚之前那樣烈烈揚揚、如火如荼了,但有可能愛得更深。社會上有一種我很不喜歡的說法。叫作“婚姻是一個屋頂底下的互相寬容”,我希望你們不要相信。什么叫“互相寬容”?好像妻子或丈夫有不少缺點,只能“開一眼、閉一眼”算了。其實,世上的婚姻都不應該如此勉強,如此勉強何苦還要婚姻。請問,你憑什么判斷哪一些是對方的“缺點”呢?是說話、做事比較著急嗎?是容易遺忘一些生活細節嗎?是過于投身工作嗎?顯然,這是根據一些奇怪的世俗標準來衡量的。你的不習慣難道就是對方的缺點,要你來寬容嗎?如果換一副眼光,你就會覺得,恰恰是這一切,非常值得欣賞。
不錯,應該把“寬容”換成“欣賞”。對妻子和丈夫,要由衷地天天欣賞,天天驚喜。果然,你會發現,對方確實越來越值得欣賞和驚喜。我敢肯定,在劉天慈的欣賞和驚喜中,多少年后,薛非一定會變成一個更精彩的薛非;同樣,在薛非一天天、一年年的欣賞和驚喜中,劉天慈也會越來越出色。天下任何丈夫和妻子,都有能力塑造出天下最優秀的妻子和丈夫。
相反,天天抱怨、漠然、疲沓,也會建造出一個抱怨、漠然、疲沓的門庭。
記住,婚后的每一天。都應該像驀然初見,一見鐘情;都應該像婚禮猶在,鼓樂齊鳴。也就是說,婚姻的漫長歲月,都是永不止息的創造過程。天天都在創造著對方,也天天都在創造著自身。
當然,多少年后,美麗的劉天慈的臉上會出現皺紋,但那是愛情大樹的“必要年輪”;薛非頭上還會出現白發,但那是愛情的高峰觸及了天上的白云。
我相信,到那時,你們還會互相欣賞,互相驚喜,讓“年輪”和“白云”,都閃耀著超逸的神圣。
我相信,到那時,你們還會記得我今天的話。記得我關于婚姻和愛情可以信賴的證明。
——我有資格作這一番證明,并不僅僅是因為年齡。今天,我的妻子馬蘭也來了,我們以幾十年老夫老妻的婚姻生活,一起來作證明。因此,今天的證婚人,不是我一個人。另一個更重要,這個以演唱中國的婚姻進行曲“夫妻雙雙把家還”而溫暖過無數家庭的人。
說到這里,我們必須進入一個經典程序了,叫作“婚禮提問”。
這件事,在西方的婚禮上往往是由神父或牧師來做的。問一個全世界都熟悉的問題,由新郎、新娘分別作出最簡短的回答。而且,答案大家都知道。為什么答案大家都知道還要不斷重復呢?因為這個最簡短的答案有著與生命同等的重量,不能只是喁喁私語,而必須大聲說出,讓親朋好友、高山大海都聽到,即所謂“海誓山盟”。
那我就要問了。
薛非,你愿意娶劉天慈為妻,成為終身伴侶并相依為命嗎?
(薛非回答:“我愿意”。)
劉天慈,你愿意嫁給薛非,成為終身伴侶并相依為命嗎?
(劉天慈回答:“我愿意”。)
我們都聽到了。
接下來,需要進入另一個經典程序了,那就是互贈戒指,擁抱接吻。
(薛非、劉天慈完成相應動作。)
至此我隆重宣布:薛非、劉天慈的婚姻,成立了。
今天是二零一八年七月二日,現在是下午五時一刻。這是一個應該記住的日期和時間。
我希望,五十年后,二五一八年七月二日,也是下午五時一刻,也是這樣天光燦爛的時分,有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妻,再次來到這個海濱,這片草坪。兩個人微笑地對視著,天地間一片安靜。
更有可能,帶來一大批兒子、女兒、孫兒、孫女,這兒會像今天一樣熱鬧。那我就希望。把我剛才發表的證婚詞錄音再播放一遍,讓幾代孩子們都聽一聽。
好,證婚的使命已經完成。證婚人:余秋雨、馬蘭。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