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語
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發展輝煌燦爛的時期。宋學專家鄧廣銘曾說:“宋朝的文化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尤其在科技方面,以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為代表的發明高度發展,不僅促進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文明進程。
除了一些婦孺皆知的科技成就,宋朝還出現過許多關于文化、法律、游戲等的“另類”發明。
宋太祖趙匡胤當上北宋開國皇帝后,為防止“陳橋兵變”事件重演,除“杯酒釋兵權”外,還采取抑武重文的策略,提倡興辦學堂,完善科舉考試。
與注重吟詩作賦的唐朝科舉制不同,宋朝的科舉考試注重策論。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試制度,即在吏部考試后,宋太祖在殿廷主持最高一級的考試,決定錄取的名單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都會成為“天子門生”。
那時,每科進士不過十人左右,宋太祖規定按照交卷先后定名次,并在汴京(現開封)皇家花園瓊林苑賜宴慶賀,史稱“瓊林宴”。
據說緩刑制度起源于英國,由英國法官希爾所創。又有人說起源于美國,1878年馬薩諸塞州通過了第一部正式的緩刑法規。其實,早在我國的北宋時期,名將曹彬就發明過“緩刑”。
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過汗馬功勞。后周末期,趙匡胤管領禁兵,權勢日盛,一些官員都巴結他,唯獨曹彬沒有公事從不登門。趙匡胤當上皇帝后曾問他:“往日我常想親近你,你為什么總是疏遠我?”曹彬叩頭謝罪說:“我是周室的近親,又身負重任,小心謹慎還害怕有過失,哪里敢妄自結交?”
曹彬宅心仁厚,性格溫和。在徐州做官時,他手下有一個年輕的官吏犯了法,案件都已經查實了,本應處罰二十大板。可曹彬對此事不聞不問,也不處罰,好像什么都沒發生一樣。
一年后,曹彬忽然下令將那個下屬抓起來,打了他二十大板,說這是對他去年所犯罪行的懲罰。對他的這一做法,大家如墜云霧之中:“既然此人是一年前犯的罪,而且當時就已查實,為什么當時不處理,偏要等一年后才處罰?”
曹彬解釋道:“一年前他剛娶了媳婦,如果那時處罰他,他的父母一定會認為是新媳婦給他帶來的厄運,他的婚姻也就完了。但是軍紀又不能不遵從,所以我對他的處罰緩一年執行。”
眾人一聽,都對曹彬表示佩服,稱贊他的良苦用心。被處罰的年輕人不僅沒有因此懷恨在心,還對他感恩戴德。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是象棋高手,據《宋史》記載,“天祥好弈”,朝中大臣無人能敵,就連民間的對弈高手也望塵莫及,下盲棋就是從他開始。
文天祥出身象棋世家,祖父、父親都是象棋高手,生性聰穎的他從小就耳濡目染,對象棋有著特別的嗜好,有空就與人對弈。四歲時他就能與成人對弈而不落下風,八歲時就名聲在外。據文獻記載,他不僅棋藝極高,而且還精心研究,撰寫棋譜,創作了四十局棋圖,堪稱“排局專家”。
在被免職期間,文天祥與當地象棋名手對局極為頻繁,常和棋友周子善、蕭耕山、劉洙過招。幾個棋友經常舉辦象棋大賽,有時還“南征北戰”,去外地比賽,最后往往奪冠而歸。
文天祥的高妙之處是能在江河之上談笑風生,對弈奪將。每到暑天,他都約上象棋國手周子善去河里游泳,在清流之中,兩人沉浮翻轉,用水面作棋盤,下起了盲棋。楚河漢界,跳馬走車,架炮拱卒,兩人在水中越戰越勇,不分勝負,竟然到了忘我的境地。
(摘自2018年01期《發明與創新·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