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麗如

紅棗是人們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種食物,棗不僅味道好,而且對人體有很多益處,不僅可以健脾,還可以養血安神。棗有大棗和小棗之分,很多人都不清楚兩者的區別,這次我們就來談談棗的營養。
棗也稱為大棗、紅棗、中國棗,據考證,中國栽培棗始于七千年前,到兩千年前的漢代,棗的栽培已遍及我國南北各地。鮮棗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比蘋果高70多倍。棗中黃酮類、蘆丁含量較高,黃酮可保護血管,蘆丁還有降血壓效果。棗是中國的傳統滋補品,民間相傳有“天天吃三棗,一輩子不見老”“五谷加小棗,勝似靈芝草”之說。傳統醫學認為棗可以養血、益氣、安神、治虛損,常將棗用于多種藥方中。中國棗樹資源豐富,品種達700個。其中質量最優的有河北的滄州金絲小棗、贊皇大棗、大婆棗、黃口大棗,山東的樂陵金絲小棗、大馬牙棗,河南省的灰棗、靈寶大棗,山西省的相棗、蛤蟆棗等。
大棗不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食物,也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主要產于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性味甘、溫,歸脾、胃、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可用于脾虛證,補脾益氣,適用于脾氣虛弱、消瘦、倦怠乏力、便溏等癥,單用有效。若氣虛乏力較重,可與人參、白術等補脾益氣藥進行配伍。大棗還能養心安神,是治療心神失養、心神無主的要藥。大棗還可以治療虛勞煩悶不得眠者。此外,當中藥湯劑中有藥性峻烈或者有毒的藥物時,常常搭配大棗,可達到保護胃氣,緩和毒烈藥性之效。
在中藥湯劑中的棗,一般都是選用大棗,如果是自己在家煎煮中藥的話,大棗在很多方劑中是需要“劈破煎煮”的,意思就是要把大棗掰開,撕成幾瓣再與其他中藥材一起煎煮,撕開后的大棗煎煮達到的藥效更好,代煎的話就不能要求這么細致了。
說了那么多關于大棗的,那小棗和大棗有什么區別嗎?其實大棗和小棗主要的功效和營養成分是差不多的,但兩者稍有不同。雖然兩者都有健脾養血的作用,但相對而言大棗更偏于健脾,而小棗更偏于養血。所以想要補脾益氣的話,可以優先選擇食用大棗;如果想要以補血為主的話,可以食用小棗。
棗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爾雅》即有“棗為脾之果”之說。《本草綱目》也認為棗有健脾養胃、養血壯神的功效。現代中醫藥研究發現:大小棗均有健脾功能,但大棗功在降濁,小棗功在扶本,故大棗用于治,入藥;小棗用于養,不入藥。
現代研究發現,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磷、鈣、鐵等成分,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美稱。紅棗富含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能量代謝的必需物質,能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對于女性同胞們,紅棗還可以起到美容的作用,因為紅棗具有補血健脾的功效,經常食用能夠預防貧血,使肌膚越來越紅潤有光澤。同時紅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環磷酸腺苷,能夠促進肌膚細胞的代謝,防止黑色素沉著,讓肌膚越來越潔白細滑,達到美白肌膚、祛斑的護膚功效。紅棗能夠養血安神、滋補脾胃,年老體弱的人群經常食用,能增強體質、延緩衰老;上班族食用,能增強食欲、緩解緊張情緒;如果晚上泡一杯紅棗茶,可有效治療失眠。
紅棗雖好,但因為其含糖量較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同時濕熱內盛者、齲齒疼痛、痰濕偏盛及腹部脹滿者、舌苔厚膩者忌食。再好的東西,食用也不宜過多,每天3~5顆棗就足夠了。
市面上紅棗品牌及種類眾多,質量參差不齊,所以需要掌握一些挑選紅棗的小技巧:①看色澤。干棗應為紫紅色,有光澤,皮上皺紋少而淺,不掉皮屑。皮色不鮮亮,無光澤或呈暗紅色,表色有微霜,有軟爛硬斑現象的紅棗皆為次品。②觀果形。果形完整、顆粒均勻、無損傷和霉爛的為優良品。還應注意棗蒂,如有蟲眼和咖啡色粉末的棗為質次品。③檢驗干濕度。棗的干濕度與質量密切相關,檢驗方法是手捏棗,松開時棗能復原,手感堅實的質量為佳。如果棗外表濕軟皮黏,表面返潮,極易變形的為次品。有苦澀味且核大的棗為次品。
挑選好紅棗后,可以開始享用紅棗了。無論是大棗還是小棗,食用方法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