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承鈺 王興國 王蓉

健康吃鹽,首先要做的是選一袋放心鹽。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套挑選放心鹽的方法。
看防偽標志。不要在街邊小店買鹽,最好到正規超市選購帶有QS認證標識的鹽,標識上應清晰、完整地記錄成分、含量、廠名、廠址等信息。
看包裝袋。正規食鹽的包裝袋上,圖畫和文字都十分清晰,包裝封口條上有生產日期。如果發現包裝上的字跡模糊不清甚至有重影,封口不緊,很可能是劣質鹽。另外,真鹽袋兩頭封邊寬度相等;假鹽袋子上的鋸齒棱角分明,包裝袋往往會一端長一些。
看質地。正規食鹽的質地細膩,不沾手不黏膩。
聞味道。符合國家標準的食鹽,是白色、無異味的。如果發現自家食鹽有臭味或其他味道,應避免食用。
一般情況下,我們買到的食鹽都是加碘的,我國要求合格碘鹽覆蓋率在90%以上。不僅我國如此,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通過食鹽加碘來確保碘的攝入,預防碘缺乏疾病。
按照我國《食用鹽碘含量》的國家標準,1克鹽中含20微克、25微克、30微克碘三檔水平,各省市會有差異。按照每日120微克的碘攝入推薦量,控制每日4~6克鹽,就能夠保證碘的補充。
適合:位于缺碘地區的大部分居民,基本涵蓋全國。
不適合:包括甲亢、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者中的少數人,因治療需要遵循醫囑可不食用或者少食用碘鹽。
不適合加碘鹽的人群,就建議選擇無碘鹽。有些人因為比較難買到無碘鹽,會試圖給加碘鹽去碘,自制無碘鹽。比如:碘易揮發,實在買不到無加碘鹽,可把有碘鹽晾放一段再吃;做菜時早放鹽,燉一燉使碘揮發;把碘鹽用鍋爆炒,加熱使碘揮發。這些方法,不都是毫無依據的。爆炒的方法,確實比較可取。因為現在生產加碘鹽,所使用的碘是碘酸鉀,雖然比過去(20世紀90年代以前)使用的碘化鉀要穩定、不容易自然揮發或被破壞,但碘酸鉀用高溫處理,能夠去掉很大部分。
所謂低鈉鹽,是以加碘鹽或無碘鹽為基礎,添加了氯化鉀(有的還加了少量氯化鎂),按國家標準含10%~35%的氯化鉀。吃低鈉鹽,在保證用鹽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鈉的攝入。
適合:需要控制鈉攝入的人,比如多數血壓偏高人群以及慢病患者。
不適合:低鈉鹽中鉀的含量可能相對高些,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及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不適宜高鉀攝入的人群,應看清標簽后慎重選擇。
晚放鹽勝過早放鹽。較早放鹽,鹽分已深入食品內部,人在同樣的咸度感覺下不知不覺攝入更多鹽。
多放醋,少放糖,適當加鮮香。放糖會減輕菜的咸味,放醋卻可以強化咸味。因此常在菜里面放點醋可減少鹽的用量。做菜時加些番茄醬、檸檬汁,也有一樣的效果。咸味不足的食品,如果加點辣椒、花椒、蔥、姜、蒜之類香辛料熗鍋,再適當放鮮味調料品,可以使較淡的菜肴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