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韻蓉
雖然兒子生長的年代的物質(zhì)條件和我們那時已完全不同,但由于我的疏忽,還是讓他有了偷錢的需要。
奶奶每隔兩周就會來小住兩天,帶小孫子到處吃喝玩樂。我?guī)湍棠虦?zhǔn)備了一個小錢包,里面放了一張1000臺幣的鈔票,奶奶回老家時會把錢包和剩余的錢留在書房的小抽屜里,下次來時,我再把整鈔補(bǔ)上。
有一天,先生洗車時,在車子后座的口袋深處發(fā)現(xiàn)了這個小錢包。他悄悄地問我是不是挪動了錢包的位置,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之后,我們知道是兒子動了手腳。我們決定先不聲張。
晚上睡覺前,我們一起躺在床上,我若無其事地說:“好奇怪哦,爸爸今天洗車時,發(fā)現(xiàn)奶奶的那個小錢包在車子里,不知道是誰放的!”我看不見兒子的表情,只聽見他說:“真的嗎?我也不知道耶!”我們沒有繼續(xù)討論這件事,各自睡去。
第二天晚上睡覺前,我又搬出了這個話題:“有件事真奇怪,我今天和爸爸想了半天,誰都沒有把那個小錢包放在車上啊!真是太奇怪了!”兒子這時忽地翻身坐起,看著我說:“媽媽,其實那個錢包是我拿的啦!”我也坐起來問他:“哦!原來是你拿的啊!為什么你要拿呢?”
“因為我同學(xué)都有零用錢,都可以買飲料喝,我也很想喝,但是我沒有錢。媽媽,你不知道下課的時候真的會口渴嗎?”于是,他非常誠懇,但口氣略帶夸張地把如何想到小錢包、拿到小錢包、藏起來、消滅證據(jù)、藏了又忘了放在哪里的過程,一一描述給我聽。說完之后,他還嘆了一口氣:“我覺得還是當(dāng)個誠實的孩子比較好,要不然,實在是太累了!”
他說完這句話之后,我沒有再說什么,只是拍拍他,就各自睡覺了。
第二天我向先生轉(zhuǎn)述了這件事,我們首先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疏忽。對一個小學(xué)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本來就應(yīng)該擁有屬于自己的零用錢,好讓他既能夠?qū)W習(xí)如何支配金錢,又能滿足對購買零食的需要。他的偷竊實際是我們疏忽的產(chǎn)物。
于是我先生就到商場去買了一個皮夾,然后在學(xué)校門口等兒子放學(xué)。兒子上車之后,他把車開到小公園里停好,把皮夾交給兒子,對他說:“媽媽告訴我小錢包的事了。這件事我們也有錯,忘了你應(yīng)該有零用錢,所以我去買了個皮夾,里面放了500臺幣。以后這個皮夾就是你的了,不過,我想你應(yīng)該知道,偷錢是不對的吧?你如果需要錢,是可以告訴我們的。”兒子大喜過望,立刻賣乖地對爸爸說:“我知道,我以后不會再偷錢了。我知道錯了!”
于是兒子的這出“偷錢記”圓滿落幕,而他自此以后再也沒有犯類似的錯誤了。讓我們最驕傲的是,以后不管事情的真相是否會讓我們不開心,他都會誠實以告,不會隱瞞什么。
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孩子是誠實的,愿意把真實的情況和心情告訴我們,就能讓我們有機(jī)會領(lǐng)著他往前走,在面對岔路時選擇更穩(wěn)妥的路徑,而不是自己蒙著頭、孤獨地往前沖,走太多的彎路而傷痕累累。
(摘自《愛在左,管教在右》中信出版社 圖/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