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面對國際社會的和平赤字、治理赤字和發展赤字頑疾,近年來中國不斷強化針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議題設置能力,提出國際熱點的解決方案,致力于同國際社會一起提供全球公共產品,體現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的責任和擔當。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呈現新的氣象。
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國站在了前所未有的新起點上: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擁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中國進入了新時代,意味著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這個新時代不是碌碌無為的時期,而是奮發有為的時期,是攻堅期,也是轉型期,是中國的發展向高水平高層次沖擊的關鍵時期。
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將邁上新的征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呈現新的氣象。
大國外交要更具主動性
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意味著,中國外交從追求獨立性、自主性向著主動性方向轉變。
新中國大國外交經歷了具有明顯階段性的轉變。首先是擺脫依附性,其次是保持獨立性,第三是具有主動性。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完成了真正獨立的進程,捍衛了國家尊嚴和主權,部分地發揮了主動性的作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開始積極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未來還將在一些領域實現引領作用,并在更多領域發揮全球性影響。中國不僅成為具有地區影響力的大國,還能夠對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產生重要影響,實現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的轉變。
一個大國一定是能夠主動改變和提升自己實力的國家。對大國而言,必須牢牢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大國發展史中,沒有人為你鋪就坦途,讓你順順當當地成長。大國的發展不可能依賴他國的施舍或毫無條件的幫助,只能依賴自身的努力。顯然,一個大國的成長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的,處處面臨困境。尤其是一個大國從貧窮的國家發展為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世界級國家,更需要百折不撓、不畏艱險、一往無前。
當然,主動性是強調自力更生,決不是任意妄為。中國的大國外交與歷史上其他大國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我們強調獨立性、主動性,但堅決反對以大欺小、恃強凌弱、自行其是、為所欲為。我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是相對于封閉性和盲從性而言,我們的主動性是相對于被動性而言。中國的大國外交堅決反對優越論和例外論,反對雙重標準,反對霸權行徑。
中國的發展要想實現由獨立性、自主性階段朝著引領性和全球性階段的超越,必須發揮自身能動性,積極奮發作為。中國實現由自主性向主動性的轉變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能否成功的關鍵,也是中國是否能夠區別于歷史上其他大國的關鍵。
大國外交要更具影響力
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由發展中弱國變成發展中強國的時期已經到來。最為重要的意義在于,中國要利用戰略機遇期實現自身的更大發展,同時也要推動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其中的外交含義在于,中國已經具有較大的國際影響力,中國將不僅對自身作出貢獻,也將對人類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建國初期,毛澤東就曾指出,因為中國是一個具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和6億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鄧小平指出,中國再強大一些,世界和平更有保障一些。中國是和平的力量。在新的時期,中國是人類和平和世界經濟的建設性力量,也是發展的力量。中國更強大一些,人類的公平公正、安全穩定、世界繁榮必將更有保障。
發揮影響力必須實現自身更大發展,提升自身能力。
發展是首要問題。這個發展不再是粗放式發展,而是以質量為先的發展。在新時期,我們不僅要繼續維護好和平,更要努力完成更高階段的發展目標。
要想作出更大貢獻,提升國際影響力是新時代外交的重要任務。中國將不斷強化針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議題設置能力,提出國際熱點的解決方案,讓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不斷豐富完善并更具針對性。
發揮影響力必須要直面國際社會的擔心與質疑,直面影響國際關系的根本性問題。這意味著需要努力實現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兩個構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更是一項需要久久為功的歷史使命。
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主要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國家發展的不平衡和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國際地位的不合理布局、國際秩序的不公正是導致全球治理成效不斷遞減的根本原因。說到底,如何更加公正合理地解決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關系,是人類社會面臨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如果一個國家總是過分強調自身利益,以不適當的方式獲取自身利益,甚至以犧牲他國利益來獲取自身更大利益,這個國家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很難融洽。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就是要改變不合理不恰當的國家關系,改變部分國家富裕其他國家貧窮、部分國家安全其他國家不安全的局面,實現共同富裕,普遍發展,讓國家間關系變得健康友好、互助共贏。
大國外交要更具開創性
中國的大國外交具有鮮明的開創性觀念、路徑和成效。中國的大國外交將在理念創新和方式創新上進行前所未有的探索。
中國的發展依賴創新驅動,勇于探索,引領時代發展前沿領域,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二十國集團多邊創新平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都是創新的體現。
未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除了具有和平性、合作性之外,還要具有先進性。先進性的關鍵在于是否引領時代潮流和順應時代潮流,是否處于國際前沿領域。而是否具有引領性的關鍵在于方案是否切實可行,觀念是否能夠有效指導實踐,是否能夠贏得人心和國際社會的理解、支持、響應。“一帶一路”倡導互聯互通。這個聯不僅是聯結國內與國外,也是幫助沿線國家之間的聯合協作,強調以聯塑勢,塑造發展聯合之勢。聯結兩條線,帶動一大片。既講聯與通,又講共與享,從而實現共商、共建、共享、共贏。這就與歷史上一些國家的阻遏與分割形成了根本區別。
中國特色外交理論和中國的外交實踐也在努力探索破解權力政治、安全困境和大國關系陷阱的新方式、新路徑。在觀念上,我們反對權力政治的利己性,倡導互利共贏。在制度創新層面,我們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試圖超越國家利益至上、局部利益至上、集團利益至上、區域利益至上等傳統政治觀。傳統的權力政治觀把國家利益和他國利益、人類利益割裂開來,導致有些國家越強,其他國家越弱;有些國家越發展,其他國家越落后;有些國家越安全,其他國家越不安全。只有打造國家利益和人類利益的一致性和共同性才能破解這些問題。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義。未來的全球化既不是美國化,也不是中國化,而是更有利于全人類的全球化。
在新型大國道路的探索過程中,中國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必須探索新路。過去幾百年來,英國靠勢力范圍、殖民地成就大國,美國靠聯盟體系成為霸主。蘇聯的發展模式也陷入失敗。中國只能走自己的道路。應該說,從20世紀50年代起,中國就已經開始自我道路的探索,1978年中國更是在經濟改革方面邁出嶄新的步伐。這是科學社會主義實踐中從未有過的新的征途。改革開放為中國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案。中國還將在未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也希望為世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案。所有這一切只能通過尋求創新變革之路來實現。
而這一切都是具有開創性的前所未有的嘗試,是歷史上任何一個大國都未曾經歷的新路。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新路走下去。
人類的發展是一個相互學習、群策群力的過程。我們絕不強制他國照搬中國模式,也愿意無保留地分享中國的改革經驗。當然在未來,中國仍然需要探討和借鑒他國的成功實踐。
大國外交要更具責任感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由于西方傳統發達國家普遍陷入經濟困境,多邊貿易體制發展面臨瓶頸,區域貿易安排困難叢生,導致規則碎片化,傳統的八國集團富人俱樂部已經難以應對全球性的經濟困境。全球治理的重要機制越來越依賴二十國集團。隨著國際社會的轉型,全球化出現困境,一些國家出現了經濟增長乏力、合作動力不足的雙重困境,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勢回流。世界經濟低迷不振,歐盟等區域合作出現變數,“黑天鵝”和“灰犀牛”現象頻發,給世界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引起國際社會普遍擔憂。西方根植于大國優先、權力優勢、恃強凌弱的叢林法則而衍生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勢力范圍、集團政治的做法越來越暴露出其不公正性、不合理性和不合法性。這些做法是貧富分化、國際社會發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也是最終導致西方傳統國家集體陷入困境的深層原因。
針對國際社會的和平赤字、治理赤字、發展赤字的頑疾,針對世界經濟低迷不振、復蘇艱難,針對國際局勢動蕩不安、紛爭不斷,中國發出了引領全球化方向的時代強音。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化再平衡的中國方案,呼吁聯手打造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
近些年來,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在亞太經合組織利馬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直面“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區域合作碎片化等重大問題,用“平等、開放、合作、共享”八個字,為完善世界經濟治理指明方向,提出經濟全球化進程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的時代強音。通過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中國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中國倡導的全球治理方案力圖打破阻礙國際社會發展的不利因素,以不同的思路和東方智慧試圖開辟一條解決國際問題的新道路。“一帶一路”倡議就是這一探索的體現,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深化互利共贏格局,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通過“一帶一路”推進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積極參與一系列多邊合作,中國將努力倡導公平正義的發展理念和國際秩序觀,推動國際秩序健康公正地發展,促進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互利共贏,推動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實現公平均衡發展,實現聯合自強。中國將致力于維護國際安全,在國際熱點問題、反核擴散、氣候變化、反恐、國際流行疾病防治、減貧脫貧等國際領域勇于承擔責任,共同提供公共產品,促進人類社會的均衡發展、普遍受益。
總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將努力承擔全球治理的責任,推動全球化的公平健康發展,努力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發揮好大國協調的作用,促進國際秩序的合理有效運行,發揮中國的獨特的建設性作用。中國將努力推動發展中國家共同致富共同繁榮,聯合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和民族共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誠然,中國既要承擔責任,發揮好一個大國的作用,不斷釋放正能量,同時也要避免落入責任陷阱,落入力有不逮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