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從索緒爾提出能指所指概念之后,這一對概念就變成了語言學和語言哲學中最基本的概念。本文首先通過談論符號來理解語言的符號性質(zhì)有何意義,然后討論索緒爾提出的能指和所指有何含義,以及能指和所指理論對語言和語言哲學的深遠影響,最后綜合索緒爾之后的其他學者對這對概念的理解和批判來總結出能指和所指理論在現(xiàn)代語言學中的發(fā)展現(xiàn)狀。
關鍵詞:符號學;語言學;能指和所指
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一書中索緒爾提出了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的理論,引入了能指和所指的概念。
一、語言的符號性質(zhì)
1.符號是什么
“符號”這個詞從很早以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但是它的含義卻一直含混不清。蓋倫寫了一本名為“Semiotics”的癥候?qū)W的書,這本書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符號學”。之后奧古斯丁給了符號一個一般性的解釋:“符號是這樣一種東西,它使我們想到在這個東西加諸感覺印象之外的某種東西。”1意思是說,符號既可以是物質(zhì)對象,也可以是心理效果。索緒爾和皮爾士這兩位符號學專家的符號學思想都深受奧古斯丁這種符號觀的影響。
直到20世紀初,語言符號被索緒爾解釋為能指和所指的結合體時,“符號”這個詞才有了比較準確固定的含義,人們對于“符號”的理解慢慢達成了一致。
2.符號的類型
根據(jù)皮爾士的符號三分法,最為實用的一種分類方法是皮爾士針對符號與它的對象的關系進行分類。
(1)圖像符號(icon)
圖像符號是通過符號與符號對象之間的形象的相似性來表征。例如一幅肖像
畫就是最典型的圖像符號,它是對符號對象百分之百的臨摹。當你看到這幅圖像時,讓你一眼就能識別出畫的那個人。用皮爾士的話說:“圖像是這樣一種符號,它具有一種賦予意義的特性,即使對象不存在。”2(皮爾士,2006,282頁)
(2)標志符號(index)
標志符號的表征方式,是符號與符號對象之間存在著一種直接的因果關系或
與因果鄰近的其他關系,這使得符號對象總是一個確定的、相關聯(lián)的實物或事件。
還有一類標志符號,符號與符號對象之間的因果或者鄰近關系不是自然產(chǎn)生的,而是人為約定的。前者是約定的鄰近關系,后者是約定的因果聯(lián)系。
如果說圖像符號是通過自身來表征符號對象而與對象是否真實客觀存在無關的話,那么標志符號則正好相反,如果其符號對象消失,標志符號會一下失去了使它成為符號的那種支撐。但標志符號的解釋者消失了,它并不會失去使之成為符號的支撐。
(3)象征符號(symbol)
象征符號指符號與符號對象的關系建立在社會約定的基礎之上。比如,語言就是一種典型的象征符號。語言與它所表征的符號對象之間沒有任何必然的聯(lián)系,可以看出語言符號在指稱時具有任意性。而且比如人類會產(chǎn)生一些特別復雜,用語言難于表達或者表達不充分的概念或者感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時人們就通過約定產(chǎn)生了象征性的事物,“婚姻”就是典型的象征實例。“象征這個詞含義十分豐富,對它補充新意也許是對那種語言的一種損害。我并不認為我賦予它那種意義,它是一個約定的符號,或一個依賴于習慣(天生的或后天習得的)的符號,這與其說賦予它一種新意義,不如說返回到原初的意義。”3(皮爾士,2006,292頁)
3.語言是具有特殊性質(zhì)的符號
像上文提到的那樣,語言是一種典型的象征符號。語言不僅和一般符號一樣,可以作為信息的載體,而且物質(zhì)的語言載體會有一定信息包含在其中。語言與所傳遞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也是任意性的,但這種聯(lián)系會逐漸變成大家約定俗成,具有社會性。語言單位形成系統(tǒng)并受后者制約。但是和一般符號不同的是,語言單位還具有一定的特性。
(1)語言是天然的、第一性的物質(zhì)載體,其他符號都是語言符號的代替物,并且可以通過語言對其他符號進行解釋說明。
(2)語言符號系統(tǒng)可以作為信息載體來承載任何物質(zhì)現(xiàn)象、社會關系和精神觀念的,而其他符號系統(tǒng)可作為信息載體的范圍是有限的。
(3)在語言符號系統(tǒng)中,語音符號與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是經(jīng)過長期歷史形成的,對于歷史形成的事實每個加入這個社會的人都要面對它,人們只能通過學習它進而掌握它,卻不能改變它。
(4)語言符號能指和所指之間特有層次性、發(fā)展不平衡性、非對稱性。
二、語言的符號性質(zhì):能指和所指
1索緒爾的能指和所指
索緒爾把以表示者稱為能指,把被表示者稱為所指。在索緒爾的定義中,所指是概念性的,或干脆就是概念。“語言符號聯(lián)結的不是事物和名稱,而是概念和音響形式。”(索緒爾,101頁)換句話說,是概念和音響形式兩者結合在一起才產(chǎn)生了語言符號這一事物。然而,語言符號這個詞語在日常使用時一般只指音響形式,錯誤的讓部分要素包含了整個符號系統(tǒng)。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含糊不清的指稱,索緒爾才提出保留用符號這一詞表示整體,用所指和能指分別代替概念和音響形式。
2語意三角
語意三角這個理論是奧格登和理查茲在1923年提出的。語意三角論是指能指、所指和所指事物之間處于一種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之中。
(1)所指和所指事物之間是直接的聯(lián)系。
(2)所指和能指之間也有直接聯(lián)系,所指是通過能指表達出來的。
(3)能指與所指事物之間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lián)系,所以兩者之間用虛線聯(lián)結。能指和所指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具有任意性,是約定俗成的。
3.拉康對索緒爾二次元論的批判
拉康認為索緒爾提出的所指和能指概念表現(xiàn)了一種二元論思想。索緒爾認為,用這對術語的好處在于既能表明它們與它們所屬整體間的對立,又能表明二者相互之間的對立。這是典型的二元對立。拉康反對一切二元對立,但是他對對立原則或差異原則并不持反對態(tài)度,他也不拒絕談論結構。而且在語言中的各元素是按差異原則排列在一起的,語言的價值在于差異性等等方面,拉康還是同意索緒爾的觀點的。
結語
隨著語言學的發(fā)展,人們對索緒爾能指所指理論的研究經(jīng)歷了從學習到理解與發(fā)展到批判繼承的過程。能指所指及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符號學語言學中重要的一個理論,這對理論是一切語言哲學理論發(fā)展的基礎理論,正是由它發(fā)展出了語意三角,但它在現(xiàn)在看來的確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二元論的絕對化。所以在未來人們將會補充發(fā)展該理論,使其能更好的解釋更多的語言符號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陳嘉映,《語言哲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皮爾士,《作為符號學的邏輯:符號論》[M],《皮爾斯文選》[M].涂紀亮、周兆平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 年版
作者簡介:
劉琛(1995-),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文學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