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 梁亦欣



摘要: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是排污權交易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現行國家試點省市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多采用統一的價格標準,未考慮區域內地區間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的差異性、行業特征和產業發展的差異性。以河南省為例,綜合考慮區域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差異、行業污染物排放特征和產業發展方向等因素,通過構建區域差異化指標體系、分析行業水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和國家產業發展方向,構建了以基準價格、區域差異化調整系數、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和產業差異化調整系數為基礎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差異化定價模型,并以開封市某新建醫藥制造項目的實例說明該定價模型是可行的。
關鍵詞: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差異化定價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18.05.019
排污權交易制度是運用市場手段優化環境資源配置、削減污染物排放的一項重要經濟政策。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是交易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價格的制定不僅是單純的市場問題,而且受社會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響[1]。國內學者從不同層面開展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研究,張茜等[2]以租金分配定價模型測算了河南省水污染物排污權價格;吳柳芳等[3]認為污染治理法是現階段比較理想的初始排污權定價方法;李燁楠[4]運用模糊數學評價方法結合污染物削減成本概率分布模型建立了排污權交易基準價的綜合測算模型,采用該模型測算出了重慶市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污權的基準價格;姚恩全等[5]利用重置成本法,將技術因素、污染物處理能力及區域環境相對價值考慮在內,測算了沈陽市化學需氧量排污權的交易價格;林云華等[6-8]探討了排污權定價的影子價格模型。我國排污權交易各試點地區制定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標準,這些標準總體上是以行業的社會平均削減成本為參考依據,綜合考慮資源稀缺程度、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調整后確定的[9]。目前,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的制定多采用統一的標準,未考慮區域內地區間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的差異,以及行業特征和產業發展之間的差別,使得采用排污權有償使用來促進污染減排的價格杠桿作用不明顯,對促進重污染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不足[10]。因此,為了充分反映不同區域的環境特征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促進重污染行業的污染物削減,加快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需根據不同區域與行業特征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差異化價格體系。筆者以河南省為例,根據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產業特征,探討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差異化價格形成機制,以期為河南省排污權交易試點提供技術支撐。
1 研究區概況
河南省地處中原腹地,面積16.7萬km2。受地理位置、歷史文化、人口素質等因素影響,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之下,2013年河南省人均GDP僅占全國平均水平的81.7%,但污染物排放強度卻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強度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2倍和1.04倍。河南省內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存在較大差異,豫北地區(安陽市、新鄉市、焦作市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水環境質量較差;豫南地區(信陽市、南陽市、駐馬店市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中等,水環境質量較好。河南省結構性污染依然突出,2013年造紙和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占全行業排放量的48.5%,而工業總產值僅占15.0%。為破解環境污染難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2011年河南省申請成為國家排污權交易試點省,201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目前,河南省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正如火如茶地展開。
2 排污權有償使用差異化定價模型
2.1 區域差異性
排污權是排污者對環境容量資源的占有和使用權,而環境容量是指某一環境區域內對人類活動造成影響的最大容納量,因此排污權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在產業結構偏重或工業經濟發達的地區,污染物排放量大,剩余環境容量相對較小,排污權指標緊張;在工業經濟落后或產業結構偏輕的地區,污染物排放量小,剩余環境容量相對較大,排污權指標富余。排污權指標在不同地區的緊缺程度不同,根據商品經濟的屬性,其價格必然有所區別。在排污權指標緊張的地區,企業要獲得排污權指標必然要支付較高的價格。
不同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和資源環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在產業發達、居民收入水平和環保意識相對較高的地區,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較高,能夠接受較高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在產業落后、居民收入水平和環保意識相對較低的地區,人們無法接受較高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在環境質量惡劣的地區,人們愿意付出較高的成本以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環境質量;在環境質量較好的地區,人們無需支付較高的成本[11]。
2.2 行業差異性
行業差異性指不同行業污染物排放量不同,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程度不同。應盡可能考慮不同行業在清潔生產、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差異性,實行行業差異化定價。對重污染行業實行相對較高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對低污染行業采取相對較低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從而起到優化產業結構、促進重污染行業通過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等的作用[12]。
2.3 產業差異性
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完善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產業類型劃分為鼓勵類、允許類、淘汰類和限制類4種,因此針對不同的產業類型應制定不同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對于限制類、淘汰類產業,應通過提高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來限制其發展,對于鼓勵類、允許類產業,應通過降低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來促進其發展壯大,促使有限的環境容量資源在配置上由“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行業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行業轉移。
2.4 差異化定價模型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的確定需結合河南省不同區域、不同行業和不同產業的實際情況,在排污權有償使用基準價格的基礎上體現出區域、行業、產業的差異性,即排污權有償使用差異化定價模型為
P=P基ωR1R2式中:P為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元/(t·a);P基為排污權有償使用基準價格,元/(t·a);ω為區域差異化調整系數;R1為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R2為產業差異化調整系數。
3 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差異化調整系數
3.1 區域差異化調整系數
3.1.1 指標體系構建
通過建立一套反映區域特征差異性的指標體系,定量計算出各區域的差異化調整系數。區域差異性主要體現在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稟賦兩方面。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上,通過對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各個系統的認識與研究,遵循針對性、實用性、完備性、定量化原則,確定了14個表征區域差異性的指標,其中社會經濟指標有人均GDP(元)、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元)、人口密度(人/km2)、城鎮化率(%)、城鎮從業人數占城鎮人口比重(%),資源環境指標有人均水資源量(m3)、單位GDP用水量(m3/萬元)、單位GDP能耗(噸標準煤/萬元)、單位工業產值工業廢水排放量(t/萬元)、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率(%)、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評價指數、工業用水重復用水率(%)。
3.1.2 指標數據計算
依據《河南統計年鑒》(2014年)、《2014年河南省環境狀況公報》和《2013年河南省環境統計年報》,計算出各指標值。為消除指標之間量綱和數量級的影響,對指標進行標準化(歸一化)處理。指標值越大對區域發展越有利時,采用正向指標計算公式進行處理;指標值越小對區域發展越有利時,采用負向指標計算公式進行處理。正向指標計算公式:式中:ZI為i指標標準化后的值;Xi為i指標值XiMAX為i指標值中的最大值;Ximin為i指標值中的最小值。
指標數據標準化處理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選取貢獻率大于85%O的前K個成分為主成分測算各指標權重,見表1。
3.1.3 區域差異化結果
根據測算的指標權重,計算各省轄市的社會經濟狀況和資源環境狀況,分別以社會經濟系數(ω1)和資源環境系數(ω2)表示,計算公式分別為式中:ω1為社會經濟系數;Zi為社會經濟指標歸一化數值;βi為社會經濟指標的權重;ω2為資源環境系數;Yi為資源環境指標歸一化數值;γi為資源環境指標的權重。
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兩方面的因素,環境質量差、能源消耗高而經濟效益好的地區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應相對較高,環境質量好、能源消耗低而經濟效益差的地區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應相對較低。將社會經濟系數(ω1)和資源環境系數(ω2)的比值作為市社會經濟系數、資源環境系數和區域差異化調整系數見表2。
從區域差異化調整系數可以看出,河南省18個省轄市中,鄭州市、新鄉市、焦作市的差異化調整系數均大于1,主要原因是這3個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而環境質量較差,其余地區的差異化調整系數均小于1,其中信陽市和駐馬店市的相對較低,分別為0.2370和0.2634,主要原因是這兩個市的資源環境條件較好,但是社會經濟狀況較差。
3.1.4 差異化價格調整
依據排污權的交易成本理論,排污權是通過市場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來調動企業減排治污的積極性,促使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升級革新或退出市場的,因此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應不低于社會平均污染治理成本。在考慮區域差異化調整系數的基礎上,若各省轄市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低于社會平均污染治理成本,則需將其價格調整為社會平均污染治理成本。
3.2 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
對于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業,應適當提高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以倒逼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對于污染物排放量較小的行業,應適當降低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以促進這些行業的發展。根據行業污染物排放量占地區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比例確定[13]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見表3。
河南省納入環境統計的工業行業共計38個,依據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對于化學需氧量和氨氮,不同行業的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見表4、表5。
3.3 產業差異化調整系數
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針對不同的產業類型,應設置不同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標準,產業差異化調整系數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確定,見表6。
3.4 排污權有償使用差異化定價應用
根據課題組的前期研究成果,河南省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污權有償使用基準價格分別為4500元/(t·a)和9000元/(t·a),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社會平均污染治理成本分別為1855元/(t·a)和7813元/(t·a)。開封市某新建醫藥制造項目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預測排放量分別為110t/a和15t/a,按照以下程序測算其排污權有償使用費。
首先,根據項目的建設位置和區域差異化調整系數,測算出項目排污權有償使用區域差異化價格。化學需氧量排污權有償使用區域差異化價格=化學需氧量基準價格×區域差異化調整系數=4500元/(t·a)×0.6915=3111.75元/(t·a);氨氮排污權有償使用區域差異化價格=氨氮基準價格×區域差異化調整系數=9000元(t·a)×0.6915=6223.50元/(t·a)。由于測算出的氨氮排污權有償使用區域差異化價格小于氨氮的社會平均污染治理成本,因此將氨氮排污權有償使用區域差異化價格調整為氨氮的社會平均污染治理成本,即7813元(t·a)。
其次,根據表4分別確定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醫藥制造業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都為1.2。
再次,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醫藥制造業產業政策類別為允許類,依據產業差異化調整系數確定醫藥制造業產業差異化調整系數為1.0。
最后,測算出該建設項目的排污權有償使用費:化學需氧量排污權有償使用費+氨氮排污權有償使用費=化學需氧量排污權有償使用區域差異化價格x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x產業差異化調整系數x化學需氧量預測排放量+氨氮排污權有償使用區域差異化價格×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產業差異化調整系數×氨氮預測排放量=3111.75×1.2×1.0×110+7813×1.2×1.0×15=55.14萬元/a。
4 結語
以河南省為例,綜合考慮區域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差異、行業污染物排放特征和產業發展方向等因素,提出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應在基準價格的基礎上體現出區域、行業、產業的差異性。通過構建區域差異化指標體系、分析行業水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和國家產業發展方向構建了以基準價格、區域差異化調整系數、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和產業差異化調整系數為基礎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差異化定價模型,并確定了河南省各省轄市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的區域差異化調整系數、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各行業的行業差異化調整系數和不同產業政策類別的產業差異化調整系數,最后以實例說明了該定價模型的使用方法和可行性。
排污權交易初期階段宜選擇統一的價格標準,待交易工作開展順利、市場較為成熟后,逐步推行差異化價格,以更有效地發揮排污權交易價格杠桿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林濤,儲益萍,江家弊.排污權交易初始分配價格的制定與調節[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1):33-36.
[2]張茜,于魯冀,王燕鵬,等.水污染物初始排污權定價策略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6,14(1):165-171.
[3]吳柳芳,張濱,馮曉飛,等.浙江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的實例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40(5):174-177.
[4]李燁楠.重慶市廢水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權交易定價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4;41-54.
[5]姚恩全,饒逸飛,李作奎.基于重置成本法的排污權定價測算研究:以沈陽市COD排放為例[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5(4):557-562.
[6]林云華.排污權影子價格模型的分析與啟示[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34(2):16-19.
[7]顏蕾,巫騰飛.基于影子價格的排污權初始分配和交易模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24(2):53-56.
[8]胡民.排污權定價的影子價格模型分析[J].價格月刊,2007(2):19-22.
[9]王金南,董戰峰,秦穎,等.中國的排污交易實踐:探索與創新[C]//第十一屆中國技術管理(2014-MOT)年會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2014:203-246.
[10]張勝軍,徐鵬煒,盧瑛瑩,等.浙江省排污權初始分配與有償使用定價方法初探[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0,32(7):96-99.
[11]梁丹青.重慶市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權交易定價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4:6-15.
[12]儲益萍.排污權交易初始價格定價方案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1,34(增刊2):380-382.
[13]張琪,鄒坤.排污權定價機制初探[J].環境科技,2010,23(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