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鈺嫦 陳少潔
摘 要:從對人機對話系統的構成分析可以看出人機對話的過程是一個輸出與輸入的過程。本文將結合口語的特點和人機對話系統中存在的諸多輸入與輸出缺陷對人機對話系統提出一些優化方案。
引言
高校應用人機對話系統進行口語教學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但是它的應用卻沒有帶來高校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顯著進步。輸入與輸出過程作為二語口語習得的一個重要部分,如何對這一過程進行優化至關重要,因此本文將對此做簡要分析。
一、人機對話系統的輸入與輸出過程
中國學生長期的漢語思維模式,使我國學生在認識客觀事物時,首先反應提取的信息大部分都是以漢語的形式呈現。因此,學生難免會借助漢語作為中介語來幫助他們順利地構建英語思維模式,這就涉及到一個語言的轉換過程。
所謂的轉換過程,就是當學生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首先反應的是對應的中文名字,然后根據漢語字面意思在自己的外語庫中找出相應的英語詞匯,反應出它的正確發音、適用的語境等相關信息并最終完成英語口語輸出的過程。轉換過程意味著學生需要一定的中文詞匯與外文語料庫搜索匹配的時間,反應出英文詞匯,以及對語句的建構。但是反應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學生容易急中出錯、思維混亂、語義表達不清,進而影響口語交流效果。
二、輸入與輸出過程的優化
通過對學生輸入與輸出過程的分析,可以得出,減少轉換過程的時間是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關鍵之一。因此,人機對話系統的優化在于如何幫助學生盡可能減少轉換階段所需的時間,提升學生口語交際的反應能力。下面本團隊將從輸入與輸出過程中涉及到的幾個方面對人機對話系統的優化提出建議:
1.輸入與輸出的關系
根據孫艷,王大偉《輸出與輸入對口語發展的影響——兩者教學效果的對照與研究》(2003)一文中的調查結果證明,輸入具有第一性,輸出具有第二性。沒有輸入,學生的知識得不到更新,不可能創造出新的輸出。另外,根據Krashen的觀點“可理解輸出不足以在實質上幫助語言能力的習得,要發展語言能力更理智的做法是增大可理解輸入”(1998),在優化人機對話系統時,應注意增加語言知識的輸入量,不能過分地單獨強調學生的口語輸出。
因此,輸入應與輸出應相間進行,從而避免在某個學習階段過度輸入或過度輸出。輸入過后,人機對話系統應及時地給學生提供輸出的機會,使學生鞏固輸入。
2.輸入內容的優化
在處理好輸入與輸出的關系后,接下來涉及到的是輸入內容的優化。如何在信息迷亂的社會中篩選出合適學生的學習材料作為輸入內容變得尤為重要。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在輸入假設理論中提出可理解性輸入這一概念,即學習者在進行第二語言學習時所接收到的可理解性語言知識應略高于他現有的語言水平的一種輸入。
因此,在對人機對話系統進行優化時,應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大量知識輸入需求的同時,又要確保輸入內容為可理解性輸入。例如,在開發人機對話系統時,對同一單元的學習內容可以劃分為高、中、低三個難度,供學生按照自身水平適當地進行選擇。
3.輸入模式的優化
在有可理解性輸入的前提下,還需要完善輸入模式。現有的人機對話系統大多采用聽覺輸入模式進行,較少采用視覺輸入模式。根據周衛京的《語言輸入模式對口語產出的影響》(2005)一文中實證研究發現,兩種輸入模式對口語的流利度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首先,聽覺輸入對口語流利度的促進作用更大,使學生的口頭表達更接近口語用語習慣。但是,也需要借助視覺輸入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借助詞形對詞匯意思進行猜測促進對聽力材料的理解,積累詞匯。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一些細節性的句法知識進行確認。但是,聽覺模式輸入應先于視覺模式輸入,否則容易使學生過度依賴視覺模式輸入,產生惰性,導致聽力水平的下降。
三、結合口語特點對輸入與輸出過程進行優化
針對《基于人機對話的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對學生口語水平影響》中提到的人機對話系統對學生口語水平的不利影響,在此本團隊也結合口語的特點對輸入與輸出過程簡要地提出幾點優化方案。
①口語的情境性。人際交流是在特定的語境下發生的。因此人機對話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情景的輸入。但是口語的情境性要求學生的口語交流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人交際。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中加入角色扮演,設定一個語言情景,隨機在班上抽取學生進行對話練習,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開展對話語句,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輸出與輸入環境。
②口語的即時性要求學生能夠較快地做出語句輸出,縮短轉換階段用于詞匯排列、構建語法所需的時間。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語塊的易提取性和預制性的特點,通過對語塊進行一定的簡單加工和重組整合,將其應用到特定的情境中。另外,人機對話系統可以根據語塊的功能進行分類,在系統學習任務中讓學生進行嘗試訓練,形成語塊輸入熟練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口語的流利度。
③口語的簡散性特點使得口語表達結構的隨意性較強,與個人口頭表達習慣關聯性大。因此,在學生前期口語水平較低的輸出階段中,人機對話系統應能夠適當地容忍學生不連貫、語法結構松散、句型簡略的輸出現象。
四、結語
總結上文內容,即從輸入與輸入關系、輸入內容、輸入模式這三個方面來優化整個學生語音輸入與人機對話系統輸出的過程。口語具有情境性、即時性和簡散性的特點也使得人機對話系統的對學生的口語水平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人機對話也需要根據口語的特點來對輸入與輸出過程加以優化。
參考文獻
[1]陳艷,趙倩倩.語塊習得與口語交際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10,(02):52-55.
[2]張琳.漢語口語對話系統中口語語言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8.
[3]周衛京.語言輸入模式對口語產出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06):57-62.
[4]孫艷,王大偉.輸入與輸出對口語發展的影響——兩者教學效果的對照與研究[J].外語界,2003,(03):31-35+62.
[5]趙君.口語特點淺談[J].青海師專學報,2001,(05):46-47.
[6]朱明炬.英語口語教學中的輸入與輸出[J].外語電化教學,2000,(03):10-13.
(作者單位:廣東省韶關市韶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