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 蘇扣林



摘? 要:亞髻山地質遺跡點位于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石嶺村和佛岡縣四九芒寨村一帶,通過介紹亞髻山地質遺跡資源的基本狀況,分析擬建亞髻山地質公園具備的優勢,以及建立地質公園的價值分析,認為亞髻山省級地質遺跡點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美學觀賞、旅游趣味以及其他經濟社會價值,應盡快啟動地質公園的申報及建設工作,以便更好的進行保護、科普和開發;亞髻山霞石正長巖地質遺跡點綜合評定為省級地質遺跡,建立從化亞髻山地質公園的開發建設條件較好;根據亞髻山地質公園建設的實際特點,建議由市級ax國土地礦和旅游發展相關的部門牽頭組織實施,區一級相關部門負責具體落實,省級國土資源廳(局)負責指導并監督地質公園的相關建設情況,明確省市區三級協調、聯動、一體的管理體制。
關鍵詞:亞髻山;地質遺跡;地質公園;建設條件
中圖分類號:F592;F942?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7-1903(2018)04-0076-05
0 引言
地質公園的產生是為了保護當地珍貴的地質遺跡資源,支持當地環境、經濟和文化的協調發展。1872年美國建立了世界上首個地質公園——黃石國家公園,以此保護園內獨特的火山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溫泉地熱景觀。1970年以后,歐洲許多國家開始對地質遺跡進行評估、認定、保護和開發等工作,20世紀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對地質公園提出了系統的明確的概念和計劃,地質公園應該由一個或多個地質遺跡點組成,它能夠代表和反映一定區域某一地質歷史時期曾經發生過的地質事件和地質過程,因此地質公園應該至少具有科研價值和美學價值,此外地質公園往往可能會有考古學、歷史學或生態學等研究價值。近年來,我國地質公園研究熱情高漲,鄒松梅等(2015)對江蘇省泗洪縣的地質公園建設開展了詳細的調查研究和可行性論證,彭健怡等(2011)對江蘇省宜興市的巖溶洞穴國家地質公園同樣開展了系統的調研論證和可行性研究,地質公園的成功建立可以使景區內的地質遺跡得到更好的保護,同時地質遺跡的適當開發也可以帶來旅游資源的豐富,為當地轉型升級提供寶貴的自然資源。
2010年,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亞髻山被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列為典型的巖石類地質遺跡,該地質遺跡點地處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石嶺村和清遠市佛岡縣四九芒寨村交界一帶,面積約7.45km2。該巖體面積雖然小但是成因較為特殊,對亞髻山霞石正長巖的研究表明,它很有代表性(蘇扣林等,2015),尤其是華南地區早白堊世一系列的堿性巖體,對其形成時期的地球動力學過程研究可以反映晚中生代華南地區以及整個中國東部當時的大地構造環境特點,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質學意義(蘇扣林,2018)。郭宇等(2018)對亞髻山地質遺跡的特征及成因進行了分析,系統闡述了該地質遺跡點的獨特性。
地質公園建立的目的主要有:(1)保護地質遺跡及其環境;(2)促進地球科學知識普及和開展科學研究;(3)通過合理開發,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增強地方經濟實力,提高人們的就業質量和水平,實現區域環境、經濟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作者通過對亞髻山地質遺跡點的實地考察,對擬建地質公園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其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美學觀賞、旅游趣味以及其他經濟社會價值。本文通過論述希望讀者對亞髻山地質遺跡點從科學性、觀賞性和經濟價值方面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地質公園的申報及建設工作,從而使得亞髻山地質遺跡點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同時為當地的旅游資源開發提供新的思路。
1 自然地理
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亞髻山地質遺跡點位于廣州市從化區北東12,距離附近的石嶺村直線距離約18km,行政管轄為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管理,中心點位的坐標為:東經1132830,北緯234230。研究區北部有省道S345通過,東部有G45大廣高速過境,距離良口鎮約為8km,沿G105國道即可到達廣州市區等地,西側延伸至清遠市佛岡縣境內,區位的交通情況非常便捷(圖1)。
研究區地貌類型屬丘陵-谷地地貌,北面為石嶺山間谷地地貌類型,地表相對較為平緩,地面高程62~100m,最大高差約40m。出露區為低山丘陵區,標高100~569.8m,區內標高最高點569.8m為亞髻山山頂,山勢走向多為東西向,地形切割較為強烈,植被較發育,分布有多條大小不均的沖溝。
2 地質遺跡資源特征
據有關區域地質資料顯示,亞髻山一帶處在兩條斷裂的交匯部位,分別是NE向的廣從斷裂帶和EW向的隱伏佛崗豐良深大斷裂帶,霞石正長巖巖體的走向為近東西向,呈巖株狀產出,巖體的面積約7.45km2,巖體寬度最寬處可達2.2km,巖體北面為隱伏石磴子組灰巖,巖體外圍為燕山期高橋單元中粒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巖體與圍巖呈侵入接觸關系,產狀為外傾,傾角為75~85°。
2010年初,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將從化良口的亞髻山霞石正長巖列為典型的巖石地質遺跡,根據亞髻山野外現場調查情況來看,球形風化體多出現在山頂和半山腰等風化剝蝕強烈的地方,形狀多呈次棱角狀到橢圓狀(圖2a、圖2b),球形風化體俗稱石蛋,這些石蛋大小不一,有的完全裸露在地表,有的半隱伏于地下產出,最大的石蛋直徑可達4~5m。 其總體分布特點具有上多下少,上大下小的特點,位于地表的石蛋常常具有灰白色和褐紅色,這些石蛋的巖體類型主要為霞石正長巖,它們的形成主要受物理、化學和部分生物的侵蝕作用,巖石從最初為淺灰色變為灰白色,中粗粒,粒度3~6mm,塊狀構造,具有似花崗結構,由于巖石不同方向所受的風化程度不同,因此從石蛋的表面可以看出,石英和堿性長石斑晶為風化過程中主要的殘留產物。此外,堿性巖體從巖漿形成到上侵,在各種內外力的作用下形成多種構造現象,例如斷層、褶皺、節理和劈理,如圖2c中石蛋沿節理面脆性開裂,部分受物理化學和生物侵蝕等風化嚴重的球體表面可見外層剝落。
3 地質遺跡價值分析
3.1 科普價值
地質遺跡是在一定區域內,特定時期形成的,反映內外力地質作用的地質過程、地質事件、地質演化以及地質環境的變遷,是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也是人類研究地球,研究地質歷史和地質過程,反演地質環境認識地質現象的重要載體,如果不能受到及時的保護,一旦損壞將會帶來巨大的損失。亞髻山霞石正長巖巖體形成時間約134.6±8.9Ma,地質時代為白堊紀早期。通過對亞髻山霞石正長巖的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研究發現,內帶和外帶化學成分及主要指標基本相似,為同一期巖漿形成的產物,其高堿特征可能與上地幔巖漿分異有關,同位素特征暗示巖漿源區為上地幔—下地殼重熔型物質。經研究堿性巖體形成于白堊紀早期古太平板塊俯沖后撤誘發的陸-陸碰撞造山后拉張構造環境,這一過程對華南地區構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質意義。
因此,亞髻山地質遺跡點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和科普價值,相關學科如巖石學、水文學、地理學和構造地質學等專家均可到此進行科學研究,地質公園的建設在進行科普宣傳的同時還可以呼吁人們保護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
3.2 美學價值
亞髻山堿性巖體分為內帶和外帶兩部分,內帶為霞石角閃正長巖,巖石表面具有“紅診”現象,外帶為黑云角閃正長巖,它形成于白堊紀早期古太平板塊俯沖后撤誘發的陸-陸碰撞造山后拉張構造環境,后期區域地殼抬升,在巖體周圍分布有大大小小共7個區域堿性巖體風化石蛋,規模總體較大,保存完好,美學價值大,屬于花崗巖球狀風化地貌遺跡,是難得的珍貴地質遺跡。根據現場調查,亞髻山堿性體周圍分布風化石蛋,總面積1.78km2。石蛋形狀多呈次棱角狀到橢圓狀,直徑一般在1.5m左右,最大有5.0m,它們形態各異,有的立著有的臥著,有的像鵝蛋,有的夾峙形成水簾洞景觀,形態各異,獨具風格,非常稀有,形成了亞髻山霞石正長巖特有的“風化石蛋群”地貌景觀,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圖3)。
3.3 旅游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
亞髻山的生態環境較好,開發程度較低,自然景觀和地質遺跡景觀是該區的一大亮點,目前亞髻山是廣東省唯一發現的堿性巖體,華南地區非常稀有,是窺探地球內部的重要窗口,具有獨特的科學研究和宣傳地質知識的載體,因此從科學研究、美學觀賞和趣味性上分析,亞髻山霞石正長巖地質遺跡存在潛在的旅游經濟價值。通過地質公園的建立,可以使亞髻山霞石正長巖地質遺跡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同時也可以促進亞髻山地區旅游業的開發,提高當地的就業質量和水平,增加農民的收入,做好科普宣傳,講好地球故事,提高其知名度,使其成為廣州北部獨具特色的一處旅游景點,產生顯著的社會經濟價值。
4 地質遺跡等級評價及地質公園開發建設條件
4.1地質遺跡的等級評定
根據調查規范(DZ/T0303-2017),結合野外現場的地質調查與評價研究,區內球狀風化體即石蛋,屬地貌景觀類地質遺跡Ⅰ大類花崗巖地貌亞類。根據球狀風化石蛋地質遺跡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按9項指標進行評價(表1)。堿性巖石蛋具有一定規模,在可控制、可利用范圍內,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觀賞性,保存現狀良好,綜合評定為省級地質遺跡。
4.2 地質公園開發建設條件評價
(1)通達條件好。亞髻山北部有省道S345通過,東部有G45大廣高速過境,距離良口鎮約為8km,沿G105國道即可到達廣州市區等地,西面與清遠市佛岡縣接壤,交通條件較為便利。
(2)良好的基礎設施可接待八方來客,山下有星級酒店及農家飯店具有較好的接待能力。
(3)亞髻山霞石正長巖地質遺跡分布比較集中,便于開發保護,統一規劃建議在區內建設一個小型博物館,進行科普宣傳。
(4)當地開發程度較低,原始環境保護較好,可以在保護中開發1~2條旅游線路進行旅游開發。
5 亞髻山地質公園管理模式研究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地質公園管理模式方面研究相對比較滯后,一些地質公園的建設起步相對也較晚,因此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會隨之而來,有些地方經營機制效率不高積極性較差,有的園區管理體制不順暢多頭管理容易打架和推諉扯皮,有些地區在沒有做好充分調研和可研的情況下盲目上馬法,導致管理有漏洞,地方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等。鑒于以上這些情況,筆者認為亞髻山建立地質公園在管理體制上可以借鑒國內外已有的、做的好的地質公園的管理經驗,例如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管理經驗,同時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利益相關者為主體,在構建管理體制框架時要充分調動當地政府的積極性,同時理順職能部門的關系,做好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
根據以往經驗,政府在輸出公共產品的過程中,往往會有這樣那樣的弊端,尤其是地質公園這種特殊的公共產品,建立高效、協調和順暢的管理機制是需要政府高度重視的,以往的體制存在“多頭管理、條塊分割”,使得職能部門經常互相打架,推諉扯皮,嚴重阻礙了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必須要以受益者為牽頭主體,多部門相互配合才能為地質公園的建設提供通暢的管理體制和良好的外部環境,除此之外,地質公園的所有權、經營權、轉讓制度、資金落實、規劃運營和監督保障等一系列內容也應該由政府部門主導明確。
根據亞髻山地質公園建設的實際特點,建議由市級國土地礦和旅游發展相關的部門牽頭組織實施,區一級相關部門負責具體落實,省級國土資源廳(局)負責指導并監督地質公園的相關建設情況,明確省市區三級協調、聯動、一體的管理體制。
6 結論
(1)亞髻山省級地質遺跡點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美學觀賞、旅游趣味以及其他經濟社會價值,應盡快啟動地質公園的申報及建設工作,以便更好的進行保護、科普和開發。
(2)亞髻山霞石正長巖地質遺跡點綜合評定為省級地質遺跡,建立從化亞髻山地質公園的開發建設條件較好。
(3)根據亞髻山地質公園建設的實際特點,建議由市級國土地礦和旅游發展相關的部門牽頭組織實施,區一級相關部門負責具體落實,省級國土資源廳(局)負責指導并監督地質公園的相關建設情況,明確省市區三級協調、聯動、一體的管理體制。
參考文獻
郭宇,蘇扣林,陳峰,2018. 廣東省亞髻山地質遺跡特征及成因分析[J]. 國土資源導刊,15(2): 67-70.
彭健怡,鄒松梅,2011. 江蘇宜興建立巖溶洞穴國家地質公園的可行性研究[J]. 地質學刊,35(1): 94-98.
蘇扣林,丁興,黃永貴,等,2015. 粵中早白堊世亞髻山正長雜巖體的成分分異及巖石成因[J]. 巖石學報,31(3): 829-845.
蘇扣林,2018. 廣東良口黃田埔高分異Ⅰ型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大地構造意義[J]. 地質學刊,42(2): 197-205.
蘇扣林,2018. 廣東良口亞髻山霞石正長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大地構造意義[J]. 中山大學自然學報,57(1): 38-44.
鄒松梅,李爽,祖益康,等,2015. 建立江蘇泗洪雙溝地質公園的可行性研究[J]. 地質學刊,39(1): 15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