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蓬 王君濤 李一
摘要:為準確量化與評價紡織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碳足跡,詳細解析了PAS 2395:2014紡織產品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評價規(guī)范。結果表明:清晰設定核算邊界是紡織產品生命周期內碳足跡核算的先決條件;核算數據的質量直接影響紡織產品碳足跡核算結果的不確定度;共生產品碳排放量的分配根據產品特性是否相似而分別選擇產量或經濟價值作為拆分依據;碳足跡核算結果的評價可以進行全生命周期階段的評價,也可以針對生命周期中某一階段進行重點評價,以減少產品的碳足跡。
關鍵詞:紡織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
中圖分類號:TS10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265X(2018)03-0044-03Analysis of the Carbon Footprint Assessment for Textile Products Based on PAS 2395
WANG Xiaopenga, WANG Juntaob, LI Yib,c
(a.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b.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c.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Cloth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310018,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account and assessment the carbon footprint in the life cycle of textile products, the 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extile products (PAS 2395:2014)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ystem boundary was the prerequisite for life cycle carbon footprint accounting. The data quality directly affected the uncertainty of the carbon footprint accounting result. The alloc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shall be based on mass or economic valu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products. The carbon footprint assessment can be applied o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extile product as well as on a specific stag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arbon footprint.
Key words:textile products; carbon footprint; account; standard
通信作者:李一,Email:liyi2009@zstu.edu.cn氣候變暖問題是全球關注熱點,隨著公眾低碳意識提升,對產品低碳化的關注日益高漲,產品生產、消費、回收等生命周期階段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核算與評價是當前的研究熱點。產品碳足跡是量化某一產品從原料、運輸、加工、生產、使用、廢棄等環(huán)節(jié)的生命周期內產生的碳排放量,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產品溫室氣體排放的量化和評價[1]。標準是碳足跡核算與評價的重要依據,當前廣泛應用的碳足跡核算與評價標準和規(guī)范有ISO 14067國際標準、PAS 2050系列規(guī)范、GHG protocol以及IPCC 2006等[2]。PAS 2050:2008是首部碳足跡核算與評價規(guī)范,并于2011年進行修訂完善[34]。GHG protocol于2011年正式發(fā)布,眾多公司運用其提供的標準進行產品碳足跡核算與評價[5]。2013年由ISO制定的標準ISO14067:2013發(fā)布,為評估產品生命周期內溫室氣體排放量提供統一的標準,方便產品信息的有效比較與溝通[6]。
紡織產品是人們大量消費的生活必需品,其生命周期鏈條長,生產、消費過程中造成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當前對于紡織產品碳足跡的研究多基于PAS 2050規(guī)范,例如楊自平等[7]基于PAS 2050核算了大麻纖維產品的碳足跡,李雪月等[8]基于PAS 2050核算了純棉普梳紗的碳足跡,王來力等[9]參照PAS 2050核算了棉針織布的工業(yè)碳足跡,俞璐等[10]基于PAS 2050核算了男襯衫生產過程的碳足跡,李一等[11]參照PAS 2050核算了牛仔褲生產階段的碳足跡。然而由于PAS 2050僅是設定了碳足跡核算的總體原則,在應用到具體的紡織產品碳足跡核算時對于核算邊界、核算方法、核算數據等不同學者的理解不統一,導致核算結果不具有可比性,不利于紡織產品生命周期內碳排放量的管控。2014年BSI發(fā)布了PAS 2395:2014 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from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extile products,該規(guī)范統一并詳細界定了紡織產品碳足跡核算與評價的方法、邊界、數據等。本文對該規(guī)范進行詳細分析,為紡織產品碳足跡的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1核算邊界
紡織產品全生命周期可分為原材料生產、紡織過程產品(如紗線、織物)生產、最終制成品(如服裝、家紡產品)加工、使用、廢棄等5個階段。核算邊界即確定碳足跡的核算范圍,邊界直接影響范圍內的輸入和輸出,進而影響產品溫室氣體的評估結果。紡織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復雜,涉及大量能源、物料,為避免因范圍界定對評估結果產生的誤差,PAS 2395:2014設定了紡織產品碳足跡的核算邊界,見表1。
2碳足跡核算
2.1核算數據
核算紡織產品碳足跡時一般需要兩類數據:初級活動水平數據和次級數據。從紡織產品擁有、運行或控制的那些過程中收集的數據稱為初級活動水平數據,次級數據是指非針對具體產品的外部測量數據,或者對同類過程或材料的平均或通用測量數據(如行業(yè)協會的行業(yè)報告或匯總數據)。初級活動水平數據從產品實際生產過程中直接獲得,比較容易測量,并能保證根據初級活動水平數據計算出的碳足跡結果是針對產品本身,因此這類數據可以更好地了解實際碳排放情況,有助于找到碳減排的機會。在確定評估的對象、功能單位及核算邊界后,根據規(guī)范中選擇數據的原則編寫邊界內輸入、輸出的數據清單,數據質量原則見表2。
2.2核算方法
進行紡織產品碳足跡核算時,應明確邊界內每一項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或碳消除(例如化學反應),收集其主要活動數據或次級數據,設定碳排放量為正值,消除量為負值。為便于統計分析,將所收集的每項活動數據乘以對應的碳排放因子,把主要、次要的活動水平數據轉化為功能單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移除量。溫室氣體類型不統一的情況下,將所得氣體排放和消除數據乘以全球變暖潛勢值,全部轉化為CO2當量(CO2e)的形式。最后將邊界內CO2e排放量與消除量相加,最終確定紡織產品功能單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在紡織產品的使用階段,由于較難確定其使用及洗滌周期,規(guī)范設定了紡織產品使用頻率的劃分方法及范圍,推算出洗滌周期,具體方法見表3。若紡織產品的生產商提供洗滌周期的資料,則計算過程中以廠商所給資料為準,在廠商未提供洗滌周期信息時依據表3進行定量分析。
對于共生產品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規(guī)范中提供了分配的依據。功能或特性類似的產品(如T恤),拆分時基于產品的質量。若產品不具有相似的特性或功能,則應當以產品的經濟價值為基礎進行分配,計算周期至少一年。對于農場生產的動物纖維,依據生物物理的因果關系,即動物的采食量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正相關,建議根據動物生長、產毛、繁殖等生理機能所需的生物能量分配,作為計算動物纖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依據。
2.3結果評價
評價階段通過分析紡織產品碳排放核算的結果,衡量產品對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可依照實際需要從多個角度對比分析,例如根據生命周期模型劃分范圍,模塊化核算分析紡織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情況。也可針對某一環(huán)節(jié),如原材料準備階段,通過核算分析從源頭上尋找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3結語
碳足跡核算與評價是紡織產品綠色化發(fā)展的必要過程,核算結果可直觀顯示紡織產品生命周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圖譜,有助于發(fā)現降低碳排放的潛在機會。PAS 2395:2014針對紡織產品特有屬性和生產加工特點,詳細界定系統邊界內需考慮的物料、能源等投入清單,規(guī)范了紡織產品碳足跡的核算方法、數據處理、選擇及分配規(guī)則,是紡織產品碳足跡核算與評價的規(guī)范性參考文件,可以有效地保障紡織產品碳足跡核算邊界的一致性和核算結果的可比性,對于紡織產品碳足跡的深入研究具有較好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來力,丁雪梅,吳雄英.紡織產品碳足跡研究進展[J].紡織學報,2013,34(6):113-119.
[2] 白偉榮,王震,呂佳.碳足跡核算的國際標準概述與解析[J].生態(tài)學報,2014,34(24):7486-7493.
[3] PAS2050:2008 Specification of project and servic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assessment[S]. London: BSI, 2008.
[4] PAS2050:2011 Specification of project and servic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assessment[S]. London: BSI, 2008.
[5] GHG Protocol: Product life cycl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S]. Washington: WRI, 2011.
[6] ISO14067:2013 Greenhouse gases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witzerland: ISO,2013.
[7] 楊自平,張建春,張華,等.基于PAS2050規(guī)范的大麻纖維產品碳足跡測量分析[J].紡織學報,2012,33(8):140-144.
[8] 李雪月,徐文杰,朱進忠,等.純棉普梳紗碳足跡的計算方法[J].棉紡織技術,2014,42(9):19-23.
[9] 王來力,吳雄英,丁雪梅,等.棉針織布的工業(yè)碳足跡和水足跡實例分析初探[J].印染,2012,38(7):43-46.
[10] 俞璐,王立川,陳雁.服裝生產過程碳排放量核算[J].紡織學報,2016,37(4):160-164.
[11] 李一,王君濤,王來力.牛仔褲工業(yè)碳足跡核算與評價示范[J].現代紡織技術,2017,25(6):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