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永興 沈菊琴 張丹丹



摘要:為了全面衡量水環境治理工程產生的環境經濟效益,嘗試將環境經濟損益方法應用于水環境治理工程效益評價。在總結環境經濟損益計量方法的基礎上,選擇成本法和市場價值法分別建立水環境治理工程水質改善效益評價模型。以江蘇省南水北調東線尾水導流工程為例,通過分析可知,該工程的環境經濟損益主要為削減進入南水北調輸水干線的污染物、降低排入干線污染物的含量、保障輸水干線水質。研究結果表明,從工程試運行至2016年6月,該工程改善南水北調輸水干線水質效益達到21 903.90萬元。該成果對于拓展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與方法的應用、支撐水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構建以及實施河長制管理評價都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經濟損益;水環境治理工程;工程效益評價;南水北調東線
中圖分類號:F205;X829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18.03.015
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是以西方新福利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結合環境經濟學理論,評價項目的環境影響,以減少因項目建設導致的社會公共利益損失,防止生態惡化,促進可持續發展[1]。20世紀中期,美國學者最早采用費用效益分析法分析核算水利開發項目的費用和效益。1965年,美國學者Hammond對水污染控制的費用與效益進行了分析,從而使費用效益分析法應用的范圍更加廣闊[2]。A.M.Freeman對評估環境和資源價值的理論基礎及評價方法進行了詳細闡述。一些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在環境影響經濟損益評價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3-4]。隨著人們對環境經濟損益分析評價認識的不斷深化,直接市場法、替代市場法、調查評價法等得到廣泛應用,相關的投標博弈法、支付意愿法、條件分級法等也逐漸被學者引入環境經濟損益分析評價中[5-7]。
目前我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持續加大水環境保護力度,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大批水環境治理工程陸續上馬。作為項目建設過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目前大多只作定性評價,而較少從經濟角度尤其是工程環境影響的貨幣量化角度對工程進行評價。雖然我國的水環境治理工程較多,但這些工程的效益究竟如何?效益能否貨幣量化?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將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方法應用于江蘇省南水北調東線尾水導流工程改善干線水質效益評價中,評價水環境治理工程建設的作用及效果。這一方法不僅能反映水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為構建水資源資產負債表提供支撐,還可以從經濟角度嚴格考核和評估各級黨政負責人環保績效,強化河長對河流水質達標的責任,為河長制的進一步實施及管理提供支撐。此外,通過貨幣量化評價水環境治理工程的效果還能為后續工程的建設提供指導和借鑒。
1 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方法的選擇
環境經濟損益分析評價方法較多,在貨幣量化方面主要有費用效益分析法、成本法、市場價值法、人力資本法、影子工程法、調查評價法等[8-10]。費用效益分析法主要是通過衡量項目的效益和費用來評價其可行性,這種方法從經濟角度對不同方案的優劣進行分析,因而較多應用于工程建設項目不同方案的評價。成本法是通過估算工程改善或損害環境產生的節約或增加治理措施的成本來反映工程實施帶來的環境影響。市場價值法是根據環境質量變化引起產品和利潤的變化來反映其帶來的經濟影響。當環境的變化導致產品或服務的產量發生變化,且這些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出售或擁有近似替代物在市場出售時,市場價格能夠反映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人力資本法是評價環境對人們身體健康影響的主要方法,把人當作一項生產要素,用收入的損失去估算由于污染引起的過早死亡的成本。當公共商品沒有市場交換和市場價格時,可以采用影子工程法、調查評價法等間接評價方法來衡量環境資源的價值或環保措施的效益。
水環境治理工程的環境影響主要體現為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水質的改善直接減少了當地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所需的人工、材料等費用,從而減小所在區域的污水處理成本。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等條件,可以選擇成本法計算工程運行減小區域水污染物的處理成本作為水環境治理工程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的效益。此外,從市場角度而言,水環境治理工程削減了區域水污染物總量,可將工程削減污染物程度結合現行的污染物排放政策規定進行綜合考慮。目前對于污染物排放指標有償使用標準已有明確規定,因而可以選擇市場價值法計算削減污染物的有償排放費用來衡量工程對區域水質改善的效益。為此,本文采用成本法和市場價值法構建水環境治理工程水質改善效益評價模型。可以看出江蘇段各地區控制斷面水質達標率逐年提升(見圖1~圖4)。
3.2 數據來源及參數確定
3.2.1 數據來源
影響南水北調東線干線水質達標的指標較多,國家層面考核指標主要為COD和NH3-N。根據對各污水處理廠進、出水量以及水質化驗結果的調研,統計各工程從試運行至2016年6月底COD和NH3-N的削減量(見表1)。由表1可知,尾水導流工程自運行以來在一定程度上削減進入輸水干線的COD和NH3-N總量,確保實現各地區控制斷面水質達標。
3.2.2 參數確定
(1)單位處理成本的確定。選擇尾水導流工程實施后南水北調東線干線受水區減少的COD和NH3-N排放總量的處理成本作為工程改善干線水質產生的效益。污水處理的成本主要受進出水濃度、設計規模、削減COD和NH3-N的工藝等影響[11]。根據江蘇省環保廳公布的數據,化工企業削減COD的處理成本為5.8元/kg,印染企業削減COD的處理成本為2.9元/kg,造紙企業、釀造企業和其他企業的處理成本分別為1.0、1.3和2.5元/kg。據此估算得到COD的平均處理費用約為2700元/t。據了解,污水處理廠主要采用生化脫氮法去除污水中的NH3-N,削減的成本約為900元/t。
(2)有償使用收費標準的確定。通過對相關收費標準進行整理,得到COD和NH3-N排放指標有償使用標準(見表2)。考慮到江蘇省及各市(區)所制定的COD、NH3-N有償使用標準在不同行業有所不同,計算出平均每噸COD的有償使用標準為3550元/a,平均每噸NH3-N的有償使用標準為8500元/a。
3.3 評價結果
根據確定的參數,將徐州市、宿遷市、淮安市、江都區尾水導流工程從試運行至2016年6月底削減的COD和NH3-N總量分別代入模型,得到各尾水導流工程的水質改善效益,見表3。通過計算可知,采用成本法計算的江蘇省南水北調東線尾水導流工程對輸水干線水質改善的效益為16479.38萬元,采用市場價值法的水質改善效益為27328.43萬元,兩種方法的水質改善平均效益為21903.90萬元。可見,江蘇省南水北調東線尾水導流工程對輸水干線水質改善的效益較大,該評價結果符合工程運行的現實狀況。
4 結語
本文嘗試對江蘇省南水北調東線尾水導流工程的水質改善效益進行貨幣量化研究,把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方法應用到水環境治理工程的經濟效益評價中。通過成本法和市場價值法兩種不同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方法的計算,從各工程試運行至2016年6月底,尾水導流工程對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的水質改善效益為21903.90萬元,反映了尾水導流工程的水質改善效益較大。
目前水環境治理工程影響環境經濟損益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課題亟待研究。①完善工程效益評價內容。水環境治理工程在改善水環境質量的同時,也取得了社會環境方面的效益,如提高區域居民生活質量、改善人們身心健康、提升環保意識等。由于現有技術條件的限制,水環境治理工程對社會環境影響的深度、范圍難以界定,計量難度很大,需進一步探索。②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方法的推廣應用。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方法較多,本文僅選擇成本法和市場價值法對工程的效益進行評價,今后可嘗試采用其他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方法來探討水環境治理工程產生的效益。同時可嘗試將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方法應用于其他工程之中(如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為其他工程的環境經濟損益貨幣計量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姜德文.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損益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7:6.
[2]周莉莉.鐵路綠色選線環境影響經濟損益評估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2.
[3]GOWAN C,STEPHENSON K,SHARMAN L.The Role o1Ecosystem Valu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Hydropower Relicensing and Dam Removal on the ElwhaRiver[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56(4):508-523.
[4]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cosystems and HumanWellbeing:Riodiversity Synthesis[2].Washington DC: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2005:86.
[5]鄭杰.對建設項目環境經濟損益分析的一些思考[J].科技視界,2014(21):173,328.
[6]李云燕,葛暢.環境費用效益分析:理論、應用與展望[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6,36(9):29-34.
[7]李雪松,孫博文.基于層次分析的城市水環境治理綜合效益評價——以武漢市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3,32(4):171-176.
[8]陳業強,徐欣穎.環境經濟損益分析在公路建設項目中的應用[J].綠色科技,2012(10):130-132.
[9]胡春明,李曜,秦晶,等.水利水電項目的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J].水力發電,2015,41(1):1-3,30.
[10]欒清華,李瑋,劉家宏,等.汾河清水復流工程生態影響及價值評價[J].人民黃河,2015,37(5):62-65.
[11]王佳偉,張天柱,陳吉寧.污水處理廠COD和氨氮總量削減的成本模型[J].中國環境科學,2009,29(4):44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