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網購的熱門發展,快遞業務量也出現了持續增長的態勢,而快遞包裹產生的垃圾數量也是不可估量的,我們實地走訪了快遞企業、電商、快遞包裝供應商并進行座談,向消費者、快遞一線從業人員、快遞企業、電商企業、快遞包裝供應商發放綠色快遞包裝現狀調查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快遞包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消費者、快遞企業、電商環保意識薄弱;快遞包裝“過度包裝”嚴重;尚未形成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監管部門不統一,協調監管困難。建議應提高國內電商、快遞包裝企業、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構建快遞包裝回收體系,推進快遞包裝向綠色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快遞包裝;綠色包裝;回收體系
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快遞業成為增長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據國家郵政總局統計,2014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累計完成 139.6 億件,同比增長 51.9%,業務量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2015 年上半年,累計完成 84.6 億件,同比增長43.3%。隨之產生的快遞包裝廢棄物也與日俱增,如何實現快遞包裝的減量化、重復利用、循環使用、可降解等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為了解目前快遞包裝現狀及發展趨勢,筆者向消費者、快遞一線從業人員、快遞企業、電商企業、快遞包裝供應商發放調查問卷,對國內快遞包裝的現狀進行了調研。
目前,國內快遞企業使用的包裝材料主要有快遞運單、封套、紙箱、標識貼、編織袋、塑料袋、氣泡膜、氣柱袋、發泡塑料、膠帶、木箱等。其中:快遞運單起信息記錄的作用;編織袋起集合包裝的作用;封套、紙箱、塑料包裝袋、木箱起封裝作用;氣泡膜、氣柱袋、
發泡塑料作為緩沖材料;標識貼、膠帶用作包裝輔助材料。快遞運單是用來記錄快件原始收寄信息及服務約定的單據。分揀員、派送員依據快遞運單上的信息來進行分揀派送。市場上現行的快遞運單可以分為傳統的無碳復寫紙多聯單和電子面單,傳統無碳復寫紙面單往往有 3 ~ 6 層,電子面單是使用不干膠熱敏紙按照快遞公司既定格式打印得到的。
消費者、快遞企業、電商、快遞包裝供應商環保意識薄弱消費者、快遞企業、電商、快遞包裝供應商對綠色包裝不了解,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并未將產品包裝是否環保作為考慮因素,只有極少數消費者有重復利用快遞包裝的習慣,鮮有消費者能主動承擔快遞包裝回收的責任。快遞企業和電商一味追求快遞的低價格,忽略了包裝對環境的影響。
快遞包裝的唯一目的是保證產品在運輸途中不受損害。為此,快遞企業首先應科學地評估物流環境和產品脆值,再根據相關原則進行科學設計。但實際情況不然,一方面,電商和快遞企業為了應對野蠻裝卸造成的運輸損壞和堆碼不當造成的損壞,不惜給產品包了一層又一層,膠帶纏了一圈又一圈;另一方面,快遞企業甚至為了避免承擔破損件責任寧愿浪費材料多包一點。此外,產品不受損的快遞包裝即屬于合格的快遞包裝,但消費者卻錯誤地認為,快遞包裝也應完好無損,錯誤的認知也使得“過度包裝”不可避免。因此,“過度包裝”的責任應由消費者、快遞企業和電商共同承擔。
通過對比2015年快遞包裝的發展概況,結合調研中快遞企業、電商賣家以及供應商的綜合反饋,2016年快遞包裝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等方面有了明顯變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好政策密集出臺。基本完成快遞封裝用品“國標”修訂起草工作;新增了《郵政業封裝用膠帶第1部分:普通膠帶》和《郵政業封裝用膠帶第2部分:生物降解膠帶》兩項封裝用膠帶行業標準;多部委發文關注。
二是減量化成效顯著。快遞電子運單占比大幅提升;膠帶、塑料袋消耗量明顯減少。
三是綠色化積極探索。快遞包裝綠色化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可降解原材料的研發、生產和試用。隨著國家對綠色發展理念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快遞業綠色包裝領域面臨的巨大“缺口”,很多企業瞄準這一商機,提前介入和布局。
四是可循環蔚然成風。可重復使用包裝成“標配”;末端回收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快遞包裝規范治理和綠色化進程雖然取得了顯著改善,但仍存在以下的問題。環保成本壓力過大。快遞企業總部和基層網點問卷調查中,超過95%的受訪者都表示,環保包裝在成本方面的壓力在目前來講是難以承受和消化的。接受問卷調查的電商賣家,超過64%的受訪者也認為,推廣快遞綠色包裝的關鍵是要“把成本降下來”。源頭包裝仍需減量。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當前超過70%的快件和包裹來自電商。連續兩年的深度和全面調研表明,快遞六大包裝中除封套、編織袋、運單之外,超過一半的包裝物都來自于電商賣家或平臺。過度包裝依然存在。C類零散客戶的快遞包裝中仍然存在過度包裝和浪費的問題;部分電商平臺在使用包裝箱時“大材小用”現象仍然很普遍。生產耗能急需控制。快遞封裝用品的溫室氣體排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產過程排放,另一方面是原材料生產排放。就目前的調研情況來看,快遞包裝不管是生產過程中,還是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都存在著很大的提升空間。綠色監管有待加強。雖然國家加大了環保督察和打擊力度,但是劣質包裝以及有害原材料的生產和供應仍然很嚴重,急需從源頭進行治理。
為快遞包裝的發展,尤其是綠色包裝的使用和推廣,可從七方面入手。一是規范源頭包裝生產。鼓勵平臺型電商引導商家選用綠色環保包裝;推動包裝使用減量化,避免過度包裝;企業嚴把采購關,杜絕劣質包裝。二是鼓勵新興業態發展。對于新興業態,要通過標準進行規范和指導,還要營造寬松開放的市場環境。三是完善回收體系建設。鼓勵快遞企業自主回收;多方共建公共回收平臺。四要強化政府監管力度。要完善監測體系;要強化日常監管;要加強政策調控。五是發揮示范基地作用。建設研發基地,將最新研發的成果投入生產;培養專業型人才,搭建快遞包裝專業加技術人才基地;以相關高校、科研機構以及龍頭企業為試點,探索綠色包裝的研發、生產、使用、推廣和普及。六是共建產業聯盟平臺。聯盟將在研究推廣科技環保包裝材料,加強快遞包裝物料的循環利用、快件包裝簡便化等方面共同努力,引導全社會重視踐行環保理念,實現快遞包裝的綠色化發展。七是提升社會環保意識。快遞企業和電商平臺要加強對包裝操作的相關培訓;消費者要轉變消費觀念,樹立快遞包裝低碳化理念;要加強公益宣傳,倡議大學生、年輕人能積極踐行綠色環保理念。
我國快遞行業爆發式增長給快遞包裝帶來了諸多問題,要解決以上問題需要消費者、電商、快遞企業、包裝供應商、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消費者應提高自身環保意識,積極配合快遞包裝回收工作;快遞企業應盡量使用可降解環保材料,避免過度包裝;包裝供應商應加大對非環保材料的替代品的研發力度;管理部門應建立完善的包裝回收體系,嚴格監管。
作者簡介:
趙秋月(1991-),性別女,漢族,籍貫(山東省德州市),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作者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