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晶
摘 要: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穩定決定民眾生活質量,若生鮮供應鏈中存在新鮮度信息的不對稱性,易使損耗加劇、部分產品的新鮮度存在問題。為保證生鮮產品新鮮度對稱,亟需采用相關手段保障供應鏈中各類信息對稱,使生鮮農產品信息協調。本文根據供應鏈合同關系展開研究,通過利益分析確定供應鏈中易引發新鮮度問題的相關階段,并采取措施,結合新式技術手段解決此類問題。
關鍵詞:新鮮度信息 對稱化 農產品供應鏈 協調性
中圖分類號:F3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2(c)-171-02
我國人口基數較大,需求帶動市場條件下,我國各類生鮮農產品的產量為世界前列,但我國生鮮農產品的損耗亦較大,因運輸、流通、交易中產生的消耗較大,導致出現較大量的不必要資源損耗,如生產此類生鮮產品中所使用的飼料、肥料、人力資源等,為解決此類問題,需切實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下文簡稱供應鏈)進行協調,確保盡可能地減少消耗,使更多的生鮮農產品能夠投入到市場當中,有效降低生鮮農產品價格,提高民眾生活質量。
1 相關數據及研究方式
我國生鮮農產品主要分為果蔬、水產、肉類,此類產品保質時間較短,存儲條件亦較高,供應鏈中易對此類產品造成消耗的階段多為運輸相關階段,此類階段中消耗的資源約占總產量的30%,距離發達國家5%消耗有較大差距。其中以果蔬類產品做單獨分析,每年我國于此方面產生的損耗約為1.3億噸,被消耗產品若出售,可產生約1000億元的經濟價值。
現階段,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關注度較往年而言更高,相關問題亦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此類因素,連續多年針對此類問題發布政策,“十九大”中亦有相關報告與政策針對此類問題,但因生鮮農產品特性,即時鮮性、季節性等原因,控制手段有限。目前相關學者研究此類供應鏈問題主要由兩方面展開:一是針對供應鏈中的供應性、定價、補貨等方面展開研究;二是于宏觀角度展開分析,以協調供應鏈中各個單位間的關系,促進供應鏈流通性提升為目的。本文研究采取第二種方式。
2 協調性研究方式
2.1 建立模型,確定相關參數
本次研究中通過模型計算方式分析協調性問題。假設市場中某類生鮮產品的生產商為一整體,將二級供應鏈假設為由單一生產商與單一零售商所組成結構,此供應鏈中生產商決定產量,零售商圍繞產量開展相關工作。將生產商所生產的某類生鮮產品的單位成本視為c,生產時間稱為t,零售商根據c與生產商商議后制定售賣價格w,訂購q數量的產品。產品運送至零售商處時的新鮮度為θ,產品運送至零售商處時,零售商對將商品以出售價格p向消費者出售。此類參數形成相關模型,整個模型即代表完整的二級供應鏈,如圖1所示。
2.2 相關計算規則
此外,生鮮產品的新鮮程度與消費者購買意愿成正比,即新鮮度較高,消費者購買意愿更高。于不確定消費者需求的背景下,相關公式為D=θ(t)·d≤θ(t)≤1。D為顧客購買需求,θ(t)為產品新鮮度,d為新鮮度為1時顧客購買需求,以市場中消費者購買角度展開分析,生鮮農產品具有新鮮度隨時間發展逐漸向低方向發展的趨向,產品價值隨新鮮度亦發生變化,若產品新鮮度較低,或隨時間發展超出保質期,新鮮度為0則失去計算價值。
2.3 結合實際分析協調性問題
經對模型展開分析后,針對相關數據得出結論:若產品供應商隱瞞新鮮度信息,易對供應鏈產生一定影響,此類因素亦對協調性造成一定影響。若實際出產時間改變,能夠使供應商于商議批發價格階段中獲取更多利益,此情況中涉及該類產品實際新鮮度情況、產品能夠存放的最大時間、消費者對此類商品的需求程度,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般條件下,以批發價格契約為準,生產商隱瞞農產品實際信息,雖暫時性可使自身出產產品以較高價格出售,但易對后續產品出售情況造成影響,且利潤亦存在下滑現象。
實際市場環境中,生鮮產品的相關質量與生產商、零售商有較大關系,雙方協調性對農產品供應鏈協調能夠起到較大作用。首先考慮回購契約對雙方產生的影響,回購契約即指生產商與零售商間經商議,通過合同確定的批發價格與回購價格,當零售商銷售結束后,未出售商品將返回至生產商。較其他商品相比,生鮮農產品具有較大時鮮性,且消費者對新鮮度較高的生鮮農產品購買欲望較強,回購契約中此類返回現象所帶來的減少利益現象較輕,但若出售者隱瞞新鮮度信息,則會造成售賣階段中消費者減弱購買欲望,導致多數商品積壓,最終返回出售方。此類現象即為協調性失衡,需采取相對方式調控。
3 影響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性的因素
結合上文建立的計算模型,通過計算結果及相關市場分析,可得出:新鮮度信息不對稱背景下,供應鏈的協調性欠佳不僅與新鮮度信息不對稱有關,更與下文所述原因有關,此類原因除造成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欠佳,更導致相關產業鏈中各類組織與部門獲得利益較少,對我國此類生鮮農產品產業鏈發展造成一定困擾。有效解決此類問題,能夠保證產業鏈科學發展、有效發展,即便新鮮度信息存在不對等,供應鏈中各組成部分亦可有效進行市場經營,獲取相應利益。
3.1 隱瞞相關參數
隱瞞相關參數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性影響較大,本文分析的“新鮮度信息不對稱”即為隱瞞相關參數中的一種,此類問題多為供應商為售出更高價格,隱瞞或更改生鮮產品的相關參數,如保質期、出產日期、新鮮度等。由上文可知,新鮮度不對等情況下供銷鏈協調性較差,若想基于新鮮度信息不對稱背景下,調整供銷鏈協調性,使供銷鏈中各個單位皆能夠獲得更高利益,亟需改善此類問題。
3.2 消費者購買力偏低
消費者購買力偏低,即為供需關系不對等,市場需求導致某類生鮮產品較多,且此類產品質量較為平均的情況下,購買力有限易導致供大于求的現象出現,進而影響供應鏈中各個環節,如銷售商過度購入貨物,剩余貨物過多、生產商因回購契約導致回購過多貨物,大于出售貨物所獲利益。此類狀況極易導致生鮮農產品價格降低,相關生產商、生產該種類生鮮產品人員利益受損。
3.3 配送過程過長
配送環節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影響效果較大,生鮮農產品新鮮度信息不對等的原因除出售者故意隱瞞外,與配送過程較長亦有較大關系。生鮮農產品特性即為較易腐敗,運輸過程過長、運輸過程中操作不當,無具體保護措施(如易腐敗肉類冷藏、易碎蔬果設置緩沖墊)等原因極易使此類生鮮農產品新鮮度信息出現問題。假設產品于運輸前即經生產商隱瞞新鮮度信息,運輸過程中運輸過程較長,此階段間新鮮度信息再次出現不對等現象,最終銷售商接收貨物時,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度信息已與實際新鮮度具有較大差距,部分較嚴重情況中,生鮮農產品運輸至銷售地時,新鮮度較低,僅可保存1~2天,消費者購買后易對此類供應鏈中各部分造成負面影響,消費者購買到質量較差的生鮮農產品后易降低對銷售商的印象;銷售商過多返貨及對生產商誠信方面的懷疑使生產商產品銷售效果差;生產商發現此類產品生產后銷售效果差即會減少此類產品生產數量,進而使市場中此類貨物出現幾率減少,易破壞市場平衡。
4 提升產業鏈協調度,解決相關問題
4.1 確保參數正確
新鮮度信息不對稱除生產商故意隱瞞外,各項相關因素及不可控制因素亦會對生鮮產品新鮮度造成影響,基于此類背景下,若想解決相關問題,提升產業鏈協調度,解決相關問題,首先需確保生鮮產品的其他參數正確。除新鮮度信息外的其他參數正確,可有效解決新鮮度信息不對等背景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協調度過低問題,使生鮮產品質量盡可能提高。
生鮮農產品除新鮮度外的參數主要為出廠日期、保質期、預定日期、到達日期等,可采用實時監控方式,通過信息技術完成質量監控、運輸監控等一系列操作,可使生鮮農產品質量、新鮮度具有良好保障,使產業供應鏈中各類相關部分皆可獲得相關利益。
4.2 促進消費者購買力
協調度發展至一定階段后,產業鏈中相關組織可采用合同方式協調發展,進一步發展合作。由產業鏈協調展開分析,若產業鏈中相關供貨商與銷售商合作融合度較高,可于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協調度,創建“友好市場”,改變原有模式下的“農貿市場”類型,使銷售與生產結合,針對生鮮農產品將超市結構展開調整,使銷售與生產直線連接,以品牌化、科學化的銷售模式使更多消費者認可此類生鮮品牌,使協調度提升,經營雙方獲取更多利益,以利益形成產業內相關規則,促使更多行業內部企業轉變經營合作規模,無形中進一步提升協調程度。
4.3 規定運輸細節、加強運輸管控
運輸作為對生鮮農產品新鮮度信息影響較大的供應相關步驟,解決運輸過程中影響生鮮農產品新鮮度信息的因素,可有效保證生鮮農產品質量,且創造更高經濟價值。為保證運輸質量,運輸商與經銷商可共同商議,無論運輸服務由何方提供,皆需遵守合同,對運輸過程中生鮮農產品出現的運輸細節進行規定,例如生鮮肉類需利用冷藏車廂運送,部分較易受摩擦、顛簸、碰撞影響的果蔬類生鮮產品需于運輸階段中于車廂內設置緩沖墊,避免產品質量受運輸影響,促進協調度發展。
4.4 結合新式技術對生鮮度信息進行監控
結合新式技術對生鮮度信息進行監控,可有效解決生鮮度信息方面出現的問題,有效解決協調度不足的問題,從根本解決相關問題。現階段產業鏈中已有部分商家實現此類技術手段,生鮮產品于生產階段開始即具備相關序列號,此類序列號輸入計算機,產品出廠后經過的每一步驟皆有相關記錄,銷售商可通過此類序列號查詢運輸進程、產品信息參數,消費者亦可通過搜索序列號查看所購買的生鮮農產品。此類手段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等問題,可從根本角度協調供應鏈,優化產業供應鏈中相關階段。
5 結語
本文主要研究新鮮度信息不對稱模式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協調程度,首先通過建立模型方式對實際進行分析,隨后結合實際情況發現產業鏈供應中存在的部分問題,最后針對此類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根據現有技術手段,試作出將技術手段與運營模式相結合的新式產銷模式,從根本出發,有效解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性不足的問題。解決此類問題后,預計可有效節省我國目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中較常出現的資源浪費現象,使此類被浪費資源做出應有貢獻,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我國民眾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靜.生鮮農產品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管理[D].南京大學,2017.
[2] 陳志斐.最優保鮮模式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7.
[3] 張旭.考慮公平關切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機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7.
[4] 徐家慧.生態學視角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機制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
[5] 白世貞,張菁.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研究現狀綜述[J].農民致富之友,2015(9).
[6] 姜文.基于契約理論的生鮮農產品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