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昂首邁入新時代,波瀾壯闊的知識產權全大發展新篇章大幕開啟。發展機遇空前,挑戰也前所未有,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營面臨新課題,尤其是知識產權產業化發展需要大智慧。
目前,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創造持續活躍,當年有專利申請、專利授權或截至當年年底擁有有效專利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更高,大部分有專利活動的企業的平均營業利潤、平均主營業務利潤率均高于所有企業平均水平,專利活動促進經濟效益提升效果明顯。
而金融是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營的血脈,是知識產權產業化極為重要的推動力量。
近年來,專利權質押融資規模快速增長。截至目前,我國已引導10多個省份設立了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首期募集資金達到40多億元,支持4個省份設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近五年來,我國專利質押融資總額達到2 057億元,年均增長33%,有效解決了一批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一大批企業已經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中受益。正逐漸踏出一條知識產權金融之路,為新時代中國創新驅動發展建設注入強大活力。“知本”變“資本”,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上,知識產權融資正成為一種新途徑并有望發揮更大作用。
知識產權融資的潛力還遠未被充分挖掘。《“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年度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達到1 800億元。中細軟知識產權研究院的《2017—2020知識產權市場規模預測報告》則指出,按照20%的保守增長率計算,預測2020年商標質押金額將達1 348億元,專利權質押金額累計達將706億元。
科技型企業擁有自主創新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發展潛力大,貸款不良率比傳統行業低,這些因素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能夠被認可的關鍵。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企業解決融資困難的有效途徑,但過去也存在流程長、環節多、效率低等問題,解決這一難題需要通過多方聯合,借助大數據、信息化等手段搭建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從而簡化流程、提升效率。對于知識產權價值識別難、評估變現難等問題,需要著力打造“互聯網+知識產權+金融”示范平臺,探索形成了“平臺+擔保+銀行”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新模式。許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存在高成長、輕資產的特點,這決定了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必須對多個獨特風險點進行管控。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將其量化具有很強的挑戰性。因此,在推進知識產權金融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時都要切實考慮好是否可行,不能做虛無縹緲的事情,否則有很大隱患。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當今世界,誰牽住了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我們國家正行走在又一個創新的春天里,時代給了知識產權發展機遇,歷史給了知識產權發展舞臺,讓金融為知識產權產業化注入澎湃動力,以知識產權助力我們這個創新大國邁出鏗鏘有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