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飛
【摘 要】在文化治理步入廣大學者研究范疇之時,社區文化治理也得到了廣泛關注,但是對于單一民族的社區文化治理研究較少,尤其是對于青海多民族欠發達地區,民族成分的多樣性使得青海有諸多混合民族和單一民族的社區,文章就青海的民族特性選擇單一民族社區即回族社區展開研究并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及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回族社區;社區文化;社區文化治理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3-0054-02
1 基本理論闡釋
1.1 社區與回族社區
1.1.1 社區
德國的斐迪南·滕尼斯最早解釋社區既是一個生活共同體,又是一個文化共同體。所謂共同體就是具有共同的生活習俗和價值觀念并且在同一場域生活的同質人口。
以費孝通為首的中國學者將“共同體”的概念理解為“社區”,社區是社會生活的基本構成,是共同體的現實形態。社區除了有地緣的物質生活共同體,更是具有文化層面的社會存在。
1.1.2 回族社區
回族社區是民族社區的一個子成分,以社會學的研究視角將民族社區界定為“居住在某一特定的第一成員為單一的少數民族,或是以某個少數民族為主體,幾個民族雜居的,具有某種互動關系和共同文化認同感而強有力地聯系在一起的群體及其活動區域”。在民族社區中,基于共同宗教信仰上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強,民族性是民族社區的最基本的特性。由此,回族社區就是居住成員為單一的回族,且有共同的民族宗教的文化認同感的民族社區。
1.2 社區文化與回族文化
1.2.1 社區文化
社區文化是包括文化、娛樂、群眾性文體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等內容在內的大文化概念。社區文化的具體體現是對社區的文化設施進行規劃管理,組織開展各類有關文化的活動并倡導健全文化組織,最終通過健全的文化組織實現社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與傳承。
1.2.2 回族文化
回族文化要從民族文化著手,所謂民族文化,包含著兩層含義:首先,民族文化的第一要義是反對帝國主義的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獨立發展。要宣傳民族氣節,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批判奴化思想和漢奸文化。其次,中國的文化應有自己的形式和特性,這就是民族文化的特性。理所應當回族文化就是基于民族文化而傳承的文化。
1.3 文化治理與社區文化治理
1.3.1 文化治理
(1)文化治理的內涵。何滿子在1994年發表了《文化治理》一文,這篇文章主要探討的是“如何通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來矯正大眾文化的庸俗趣味,提高社會的文化品位”。 這個探討顯然不是學術意義上的文化治理。在國內2007年學術意義上的文化治理開始出現在學術文獻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得“文化治理”正式進入官方政策話語,并引發了學術界的研究熱潮。
文化治理可視為是“治理”在“文化政策”和“文化管理”領域中的運用與發展。郭鳳玲認為文化治理指的是為文化發展確定方向的公共部門,私營機構和自愿非盈利團體組成的復雜網絡。
(2)文化治理的功能。文化治理可以提高群眾的“公共精神”和“公共責任感”,并且是引導群眾參與“公共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英國學者托尼·本尼特把文化治理表述為“以審美智性文化的形式、技術和規劃來實現社會體系中廣大人口和思想,行為的轉變”。美國學者艾德佳·沙因認為文化治理是社會組織整合內部力量解決現有社會問題,并起到處理問題的作用,能夠培養社會組織成員之間的認同感和對場域的歸屬感。而胡惠林認為文化治理是政府借助文化來實現對公共政策的干預目的,主要是為解決國家在發展進步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重建農村社區文化,把公共文化建設落實到基層社區,這是文化治理在未來發展中的關鍵所在。
1.3.2 社區文化治理
社區文化治理的內涵主要是增進社區成員之間的交往活動,培育社區社會資本,豐富社區的公共文化生活;塑造社區團結互助的精神風貌,增強社區公共服務性,強調文化的隱性功能,發揮社區內部的文化作用;社區文化治理為的是增進社區內部文化認同感,提高社區內部的凝聚力,從文化入手促進社區的全面發展。社區是基于各種文化的生活共同體,促進社區健康發展,就需要從文化著手,對社區進行文化治理,進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
2 青?;刈迳鐓^文化治理現狀
2.1 金牛社區基本情況
金牛社區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臨近東關清真大寺,所以本社區內民族成分較單一,居住民族主要是回族,且從地域看地處于青海省西寧市的城東區,經濟、交通、醫療、教育等功能較齊全且便利。由于地域和民族成分的特性,該社區屬于典型的單一民族社區。金牛社區近5年來變化的情況分析見表1。
由問卷調研數據顯示,在金牛社區對于“您是否同意社區面貌變好了?您是否同意社區文化生活豐富了?您是否同意社區文化設施更加完善了?您是否同意居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社區居民糾紛、沖突情況減少了?社區干部關系變好了?”這6種說法的同意狀況分析可以看出,完全不同意沒有占比例,不同意的總體占比也只有3.78%。由此可以看出,金牛社區的居民對于這6種變化持同意的態度比不同意的態度要多得多(見表1)。
2.2 社區文化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2.2.1 社區成員對社區文化的參與熱情不高
由調研數據顯示,在回族社區中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文化治理的占比為56.04%,而不積極參與的比重占43.96%。這數據足以看出回族社區內社區成員對于社區文化治理的參與熱情不高,影響了回族社區的文化治理。
2.2.2 回族社區居民參與文化活動的頻率較低
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在回族社區文化治理中社區居民參與文化活動的頻率較低。在“您是否經常使用社區娛樂設施”這一問題中體現出整體低頻率的使用率高達66.04%,經常使用的占比為33.96%,經常使用只占了總體的1/3,由此可以看出,回族社區居民參與文化活動頻率低也是回族社區展開社區文化治理的主要影響因素。
2.2.3 參與群體構成不均衡,參與人群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
由調研數據顯示,在回族社區參與文化治理的年齡分布是,20~30歲的年齡占比是37.74%,40~59歲的年齡占比是32.08%,60歲以上的占比是30.19%,整體老齡化高達62.27%,青壯年對于社區文化治理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參與群體構成不均衡,在回族社區的文化治理中參與人群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
2.3 社區文化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影響因素
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在回族社區文化治理過程中社區文化治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影響因素有“組織不健全”占38.98%,“缺乏專業人才隊伍”占49.13%,“體制不靈活”占11.89%,由此可見,組織不健全、缺乏專業人才隊伍和體制不靈活是影響回族社區文化治理的主要影響因素(見表2)。
3 青海回族社區文化治理的對策研究
3.1 發展本土教育,培養適合本土專業人才
發展本土教育,培養適合本土專業人才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著手:一是青海回族社區的居民和工作者的文化層次都不高,工作者都不是專業人員,缺乏專業的文化知識和管理能力。所以,要健全回族社區工作者的隊伍建設。通過招聘、選舉、競爭等形式,對工作人員進行重新配置,提高入職要求,對入職人員進行合理培訓,提高整體的專業素養。二是要提高回族社區居民的文化素質,培育文化骨干力量,與社區工作者相對接,增強居民的文化認同感,促使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文化治理,增進社區凝聚力。培育適合本土的專業人才對當地回族社區文化治理有著促進作用。
3.2 增加文化財政預算,保障回族社區文化治理
回族社區文化治理沒有專項資金的支持,可以把回族社區文化治理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政府可以有力的提供財政支撐,保障回族社區文化治理軟硬件設施的財政來源。本文個案是青海省城市回族社區,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屬于欠發達的地區,財政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對于當地的文化軟硬件設施投資較大,依靠政府對回族社區文化治理的投資顯然不現實。由此可以帶動當地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文化治理的投入,建立社區文化治理的專項發展基金,促進回族社區文化治理的發展。
3.3 傳承民族社區優秀傳統文化
民族社區的優秀文化作為社區發展的“軟實力”,民族社區的優秀文化是民族社區發展的特色?;刈迳鐓^的優秀文化是回族社區治理的重要基礎。高度重視回族社區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地制宜地打造優秀的回族社區;高度重視回族社區居民的文化娛樂活動,逐步實現社區居民文化活動組織的規?;c品牌化。通過回族社區回族文化活動的產業化、品牌化,實現回族社區文化活動的“文化富民”。要進一步加強對回族社區文化治理的評估工作。今后,應在創新回族社區文化過程中完善社區文化評價指標體系,以進一步加強對回族社區優秀文化活動的引導、規范與整合。
參 考 文 獻
[1]李山.社區文化治理的理論邏輯與行動路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費孝通.江村經濟[M].戴可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斐迪南·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M].上海:商務印書館,2010.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