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鏵 石榮玲
摘 要:針對目前人工飼喂方式效率低、混合飼料質量低等情況,本文設計了一種飼喂車,重點對攪拌系統中的攪龍進行研究:運用SolidWorks軟件進行三維建模,并對攪龍進行模態分析,運用ANSYS Workbench軟件模塊,對導入攪龍進行結構有限元分析。
關鍵詞:飼喂車;攪龍;模態分析;有限元
中圖分類號:S81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18)26-0055-03
TMR飼喂技術,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攪拌飼料的效果質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生產效率,同時釋放勞動力,有效解決人力運輸飼料和喂料的問題。面對目前機械化養殖的趨勢,加強飼喂裝備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特別是對攪拌系統的研究優化,對飼喂機械的發展至關重要[1]。
1 系統建模分析
1.1 總體結構及原理
圖1是自走式精確飼喂車的總體布局,主要由底盤車架和上帶的攪拌系統組成。其中,攪拌系統的驅動依靠動力箱。
飼喂車的后車廂即是臥式TMR攪拌系統機械裝備。混料箱上配有蓋板,可以預防雨天或其他情況下對草料的污染。打開混料箱蓋板,通過輸送裝備,從箱體上部將待攪拌的料草裝入箱體內,完成裝料步驟。運轉設備,使主副攪龍按照一定的規則循環旋轉,對料草進行攪拌。期間攪龍和料草箱內壁上所安裝的動定鋸齒刀片,也通過相互配合來切割、粉碎料草[2]。料草在被攪拌的同時,又由于螺旋葉片的擠壓,在料槽箱內定向移動,當移動到后部時,原攪龍上的螺旋葉片終止,銜接三塊薄板,變成葉輪狀。該方式方便出料,并且豐富了攪拌的形式[3]。攪拌系統模型如圖2所示。
1.2 攪龍的有限元分析
1.2.1 Simulation模態分析。選擇SolidWorks中Simulation插件,建立新的算例,選擇頻率模塊。①選擇結構鋼材質;②對攪龍施加夾具;③劃分的網格如圖3所示;④計算算例。
對攪龍進行低階固有頻率的分析。
由于只關注臥式攪龍的低階模態與振型,所以導出前五階的模態數據與振型,數據如表1。
分析前五階振型圖(見圖4至圖8)。
①從數據上看,一階固有頻率(見圖4)發生的振動很弱,幾乎探測不到,實際攪龍工作時做旋轉運動,不約束此自由度。可見,葉片的振動影響主要出現在邊緣部分,因此發生的形變也在此處最大[4]。
②二、三兩階的振型圖(見圖5和圖6)情況相似,數據也較為接近,螺旋葉片與葉輪都受到振動的影響,且集中在葉輪上,葉輪處形變最大。
③三、四兩階的振型圖(見圖7和圖8)情況相似,攪龍螺旋葉片段中部,葉輪后部都有共振,并且形變最大處也在這兩個部位。
模態分析后的結果可知:飼喂車在運行過程中,來自各個激勵源的激勵有顛簸路面(小于3Hz)、發動機的振動(31~38Hz)和電動機的振動(50Hz)。因此,飼喂車在低階的共振頻率應為3~31Hz或者大于50Hz。所以符合要求。
上述振型圖表明:攪龍的螺旋葉片,各個位置的剛度并不總是一致的,當攪龍的螺旋葉片受到料草的各種力作用時,容易引發共振。為盡量避免共振損害,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優化:①適當加厚容易發生振動處;②對螺旋葉片的型面進行適當修整。
1.2.2 ANSYS靜力學分析。將模型導入ANSYS Workbench,對攪龍的力學特性及變形進行分析。其中,適當地對所建模型進行精簡,忽略定位銷孔、倒角等。導入軟件后,進入網格劃分,選用tet10單元四面體的劃分方式,設定關聯度為60,單元尺寸定為3×10-3m,如圖9所示,得到大約28 316個網格單元。
然后,給模型施加約束和載荷。
①料箱后部處受葉輪作用,飼料出現堆積擠壓,將此處壓力設置為60N,豎直向下。
②在飼料的攪拌混合過程中,飼料和螺旋葉片之間會有復雜的力學關系,在此用摩擦力和壓力簡化:設置摩擦為0.4N,表面壓力為50N。
③螺旋軸承受傳動扭矩,設置為9N?m,方向為螺旋軸轉動方向。
④對攪龍螺旋軸內表面施加約束(Frictonless Support),以模擬球軸承低摩擦的特性。
⑤對攪龍的葉片表面添加固液界面特性(Fluid Solid Interface),模擬原料在攪拌時的流體特性。
應力和形變結果分析如下。
攪龍的材質選用普通結構鋼,密度為7.85×103kg/m3,泊松比為0.3,楊氏模量3.1×1011Pa,通過建立有限元求解[5],得到的總形變和等效應力見圖10和圖11。
從圖10可以看出,最大形變出現在攪龍葉片和葉輪的最外圍,并且離軸越遠,形變越大。這符合在攪拌過程中,由于重力作用,飼料總是從下方蠕動推進,在攪龍葉片和料箱之間形成堆積,此處是對料草進行切割的地方。
從圖10可以得出,攪龍的首尾為兩個應力集中點,此處不但承載了軸肩傳遞的轉矩,也是飼料被料箱壁和攪龍擠壓的地方,容易形成應力集中。
實際上,攪龍會安裝有動定刀片,從一定方面也減輕了攪龍葉片形變和應力的作用。所以,合理布局動定刀片,適當提升易變形部位的厚度,可以有效優化攪龍的受力,減少形變。
2 結語
本文對飼喂車攪拌系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進行說明,并對關鍵部件、攪龍進行有限元分析,經過求解,得出攪龍的五階固有頻率。通過數據比對可知,此攪龍設計能避免日常工況下因各種激勵而產生的共振損害。借助ANSYS Workbench對攪龍進行靜力學分析,得出形變與應力云圖,找出攪龍首尾部為應力集中點并給予優化建議,進一步確保了設計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謝凡.肉羊飼喂混合攪拌機混料系統結構設計與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4.
[2]周斌,陳彤.全混日糧飼料攪拌車的磨損和使用[J].中國奶牛,2008(8):53-56.
[3]蘇龍嘎,關薩茹拉.全混合日糧(TMR)技術在內蒙古錫盟地區的應用研究[J].農村牧區機械化,2016(2):23-25.
[4]馮靜安.飼料攪拌機攪龍參數優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09.
[5]張釗,江國和,魏景松.ANSYS Workbench計算復雜機械手臂簡化方法[J].機電設備,2017(5):20-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