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8日,“十二五”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重大項目“深部礦產資源勘探技術”在北京通過驗收,標志著我國深部(2 000米)礦產勘查技術體系全面形成。
科技部于2014年啟動了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重大項目“深部礦產資源勘探技術”,聯合自然資源部、教育部等所屬的9家單位進行聯合攻關,以提高深部資源探測技術的深度、精度、分辨率和抗干擾能力為目標,重點研發大功率電磁探測、分布式遙測地震探測、高精度重磁探測方面急需的技術和裝備,全面突破2 000米礦產資源勘探技術,形成從地面到地下,從結構探測到物性探測,適應復雜地質條件的立體探測技術系統。
歷時4年,重大項目在關鍵技術攻關、儀器設備研發與完善、地球物理方法創新和軟件研制等方面取得進步,攻克了高精度微重力傳感器、銫光泵磁傳感器等10項深部資源探測核心技術,研發了18種我國深部礦產勘查急需的地球物理和鉆探裝備,完善了時空陣列(廣域)電磁探測等20項勘探地球物理方法。自主研發的儀器設備經實際應用多數達到實用化水平,其中高靈敏度、寬屏帶電磁傳感器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數字重力儀實現了商品化;動態激發核磁共振磁傳感器和銫光泵磁傳感器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研制成功兩型磁力儀樣機。
(來源:http://www.most.gov.cn/kjbgz/201807/t20180713_140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