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然
摘 要:本文研究的課題所選用的是四軸飛行器,其螺旋槳與電機直接相連而且是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對稱分布,且螺旋槳的形狀尺寸完全一樣,螺旋槳支架端的電機為整個飛行器提供穩定運行的能量。相鄰的螺旋槳旋轉方向采用反向結構,這種結構設計能均衡飛行器運行時產生的力矩,避免出現旋翼在空中打轉的情況。
關鍵詞:多旋翼飛行器;旋翼;應急裝置;飛行控制
中圖分類號:V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18)26-0122-02
1 智能飛行器的現實意義
智能飛行器是一種科技含量特別高的飛行設備,軍事上用于對敵方進行偵察以及進行一些必要的破壞。近年來,飛行器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大,被廣泛用于人員搜救、物資運輸、航拍等。更高端的飛行器還可以對太空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甚至還能進行一些相關試驗。
2 智能飛行器的飛行原理
四旋翼飛行器是現階段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飛行器,以控制螺旋槳的轉動速度來實現飛行器在地面、低空、高空三種方位的升降起落,其體積小質量輕,在軍事監控、工程測量、航空拍攝等范疇的應用也非常普遍[1]。4個旋翼之間是動態平衡的結構,根據飛行器實時飛行狀態的變化和接收到的遙控信號調整4個旋翼的電機轉速,4個旋翼產生向上的升力與整個飛行器的重力相等時,飛行器力矩和為零,從而能實現懸停[2]。
螺旋槳的單軸槳葉是采用正反對稱的布置形式,其原理和竹蜻蜓類似,控制每個螺旋槳的轉速就能實現懸停、自由移動等操作。螺旋槳的轉動為飛行器運行提供升力,相鄰的螺旋槳旋轉方向相反,這樣就可以防止旋翼在空中不穩定運行。螺旋槳的轉動方向如圖1所示。
3 智能飛行器的飛行方式
四軸飛行器的飛行方式如圖2所示。從圖2可知,四軸飛行器主要由旋翼、螺旋臂、主體支撐架和飛行控制器等組成。
飛行器的飛行方式及其飛行原理有以下幾種。
①垂直運動。確保旋翼上的電機轉速不變,旋翼產生的升力和整個飛行器的重力相等,就能實現懸停。當4個電機轉速的變化量相同,4個旋翼產生的升力就會發生相應變化,機身沿z軸運動,實現垂直運動。
②前后運動。確保旋翼的力矩之和為零,電機2和電機4的轉速不變,電機1和電機3的轉速的改變量不相等且方向相反,旋翼1和旋翼3就會產生前后的拉力,機身沿y軸運動,實現前后運動[3]。
③偏向運動。電機1和電機3與電機2和電機4的轉速改變量相反,旋翼1和旋翼3與旋翼2和旋翼4的反扭矩不相等,機身繞z軸轉動,實現偏航運動。
④側向運動。確保各旋翼力矩之和等于零,電機1和電機3的轉速不變,改變電機2和電機4的轉速,改變量方向相反且不相等,旋翼2和旋翼4將會產生側向拉力,機身沿x軸運動,實現側向運動。
⑤翻滾運動。確保電機1和電機3的轉速不變,改變電機2和電機4的轉速,改變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旋翼2和旋翼4將會產生不平衡力矩,機身繞y軸轉動,實現翻滾運動。
⑥俯仰運動。確保電機2和電機4的轉速不變,改變電機1和電機3的轉速,改變量大小和方向均相同,旋翼1和旋翼3將會產生不平衡的力矩,機身繞x軸轉動,實現俯仰運動[4]。
4 智能飛行器的結構組成
智能飛行器的結構包括懸翼結構、控制結構、機架結構、攝像機云臺和機身結構[5]。
4.1 懸翼結構
采用的是X型旋翼,結構如圖3所示。在飛旋翼的末端有正反螺旋槳、固定配件及控制螺槳葉旋轉的電機等其他零部件。4個螺旋槳的旋轉能產生足以支撐飛行器飛行的升力,能提高飛行器的負載能力,螺旋支架數量越多,負載能力越大,但螺旋支架越多越難控制。
4.2 控制結構
控制結構固定在四軸的中心,主要由控制器和遙控接收等部分組成。控制中心的電路元件模塊發送指令控制無刷電機的轉動,從而控制緊急降落裝置的運行。
4.3 機架結構
機架結構用于固定旋翼、緊急降落裝置和飛行控制器等其他零部件,結構如圖4所示。
4.4 攝像機云臺
攝像機云臺的結構設計不但要穩固攝像機,還要不影響攝像機工作,結構如圖5所示。
4.5 機身結構
旋翼臂的螺旋槳對稱分布且處于同一水平面,旋翼臂的中心處安放飛行器控制部分,使整個四軸飛行器重心保持穩定,四軸飛行器結構是對稱形式,減小了整體設計的工作量。整體結構如圖6所示。
5 結語
近年來,智能飛行器逐漸被應用于各個領域。為此,本文主要分析智能飛行器的飛行原理、飛行方式及其結構,以期為進一步優化智能飛行器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江斌.小型四旋翼低空無人飛行器綜合設計[D].杭州:浙江大學,2013.
[2]王柳文.微型飛行器自主控制系統的研究及設計[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2.
[3]任玉燦,馬軼群.兩種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設計方法的比較[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9(1):73-76.
[4]高紅立,李亞,蔣亞飛,等.四軸飛行器的控制與設計[J].電子世界,2017(7):134.
[5]方璇,鐘伯成.四旋翼飛行器的研究與應用[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5(2):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