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杰
【摘 要】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進而實現的電信行業網業分離的實際績效對于電信行業經營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昭示作用。文章在分析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當期股權結構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規劃,梳理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為實現既定目標面臨的問題,探討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實現預期績效的方向。
【關鍵詞】鐵塔;電信;自然壟斷;網絡外部性;反壟斷
【中圖分類號】F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3-0225-02
1 背景介紹
作為基礎設施產業中重要組成部分的電信產業,由于其自身產業規模大,對經濟系統中的其他產業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且兼具有技術進步速度快,經營業務廣泛(技術形態上涉及電話、網絡等多種技術,經營形態上包含制造、服務、經濟特征包括自然壟斷性業務和非自然壟斷性業務等)的特點,各國政府在歷史上就有對其較為關注的傳統,且關注的方式多種多樣,政府規制、反壟斷、產業扶持等,不一而足。從政府規制、反壟斷的角度,國際上最大的動作莫過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歐美發達國家興起的電信管制體制改革,其中尤以英國、美國的電信體制改革最為典型(美國對于AT&T的分拆式規制和英國對于英國電信的非分拆式規制)。
由于歷史、經濟條件和經濟體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政府對于電信行業的體制改革起步較晚,大致可以以1994年中國聯通成立作為起點,其后的數十年里政府對于電信行業進行了4次具有較大影響的經營體制改革,其中涉及包括培植競爭對手、剝離業務、分拆、合并等在內的多種規制手段。至2008年5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三部委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實行“六合三”的改革改制方案,最終形成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均獲得全業務經營資質的“三分天下”的經營格局(在細分業務上甚至可能是一家獨大的格局),并延續至今。而后的移動通信業務轉售、寬帶業務運營商開放等改革并沒有從實質上破解經營格局,但當下,這種經營格局似有被解構的跡象。
2014年,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其后至今實行的大規模重組行為似已產生較大影響。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不管實質上只是在當下經營格局框架下的較大規模的調整,還是破除當下經營格局的重要舉措,似乎均有必要從經濟效益的角度梳理分析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過程、原因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
2 行業特征
2.1 自然壟斷
現代意義的自然壟斷觀點發端于1982年鮑穆爾(Baumol)、潘澤(Panzar)和威利格(Willig)著作的《可競爭市場和產業結構理論》(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一書中。只要單一企業供應的整個市場的成本小于多個企業分別生產的成本之和,由單個企業壟斷市場的社會成本最小,該行業就成為自然壟斷行業,自然壟斷即嚴格意義下的成本劣加,自然壟斷性的來源則是生產、運營過程中的規模經濟或者范圍經濟。自然壟斷在實際生產運營過程中并不少見,現實經濟中的需求較小的區域市場中只有一家企業生產或運營就是較為直觀的體現。一般來說,在技術上使用物理網絡的行業在某些業務上大多存在自然壟斷的經濟特征,諸如輸電、配電網絡、輸水網絡等。同樣,電信網絡的運營由于其技術特征而同樣具有經濟上的自然壟斷特征。
存在自然壟斷特征的業務若在市場上由廠商實行自由競爭,各廠商占據部分市場份額,廠商的生產數量小于全部產品由一家廠商生產時的數量,廠商的生產成本大于全部產品由一家廠商生產時的成本,則各廠商均無法實現潛在的規模經濟或范圍經濟,進而產品價格提高,實際經濟福利小于潛在經濟福利。因此,為實現經濟福利的增進,政府會對市場實行一定的規制政策。在電信市場上,運營商為實現其用戶通話的有效性,必須建立近于全覆蓋的電信網絡,這一技術特征是電信經濟實現的必要條件。當電信市場上存在有多個運營商時,各家運營商為了實現通話有效性且運營獨立(租用電信網絡具有風險,受制于他人的策略),各自建立自身的電信網絡。這就是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未成立前,我國電信網絡建設的基本情況。由自然壟斷理論我們可以知道,各家運營商由于只能獲得部分用戶,所以無法實現規模經濟,成本相對提高,進而價格提升,經濟福利會有損失。而在企業(廠商)運行層面的經濟表現就是電信網絡利用率低、網絡建設重復,從而造成資源浪費。
2.2 網絡正外部性
網絡正外部性是指網絡對于消費者的價值與網絡內部用戶總數成正比:U=KQ2。網絡外部性的概念是由Rohlfs于1974年提出的,他指出網絡外部性是需求方規模經濟的源泉。電信網絡的運營表現出一種正向的網絡外部性。當消費者接入運營網絡時,不僅給運營商也給其他消費者帶來了正外部性。
3 公司簡介
2014年7月,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3家公司共同出資100億元成立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鐵塔建設、維護、運營;基站機房、電源、空調配套設施和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維護、運營及基站設備的維護。中國移動出資40億元,中國聯通出資30.1億元,中國電信出資29.9億元,3家公司各占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分別為40%、30.1%、29.9%,3家運營商副總裁(副總經理)分別擔任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監事長,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3家電信運營商公司完全控股的子公司。
鐵塔公司成立之時就明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譹?訛承建3家運營商運營所需的新鐵塔;?譺?訛完成對3家運營商的存量鐵塔的收購;?譻?訛引入民資,擇機上市,并且對各步戰略規定了嚴格的時間表。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兼有著減少基礎通信設施重復建設、提高通信基礎設施共享率及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緣由,因此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在承建運營商新需鐵塔時秉承著“優先利用存量,能共享不新建”的原則,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共承接建設需求鐵塔58.4萬座,交付鐵塔48.5萬座,其中新建鐵塔的共享率已達到75%。2015年10月,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3家公司完成存量鐵塔的交割,其中3家運營商與鐵塔公司存量鐵塔的交割方式均是以現金支付和對價股份并列使用。同時,具有國資委背景的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愈100億元現金支付的形式入股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在完成交割、支付、新股東入駐等重組之后,鐵塔公司的股東持股結構轉換為中國移動控股38%,中國聯通控股28.1%,中國電信控股27.9%,國新控股6%,3家運營商公司都有對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的絕對控股地位。目前,鐵塔公司引入民資等戰略規劃似乎尚未顯現實施跡象。所以,目前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是3家電信運營商公司占有絕對控股地位的以通信基礎設施承建、維護、運營等為主營業務的大型國有企業。
4 未來前途
自2014年9月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它就被貼上了各種標簽及電信業改革和轉型時代的種種烙印。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時就明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但是,改革的歷程總是充滿著曲折,電信行業的改革也不例外。在當前的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結構下,探索網業分離下的電信經營體制改革仍然任重而道遠。不謀萬世不足以謀一時,改革更是需要頂層設計和對未來前景具有清醒的危機意識。從這一角度來看,本文認為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預期績效仍是不明朗的,在此本文探討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未來前景。
(1)成為我國電信業新格局的推動者。目前,我國電信行業的行業格局決定了電信體制改革必須繼續進行,必須進一步擴大其他市場力量在電信行業中和競爭實力。推進網運分離是行業體制改革的大勢所趨。如果可以打破固有產業格局,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將成為我國電信體制改革的探索者和引領者。
(2)成為電信產業的補充者。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本質上是由3家運營商控制,作為基站的建設、維護、租用方,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要發揮促進市場競爭格局實現的作用必須具備獨立的行動能力,必須大力推動相應股權改革進程,否則只能成為電信產業的補充者。
參 考 文 獻
[1]鞏永華,薛殿中,仲凱旋.美國鐵塔公司運營模式及其啟示——AMT租賃價格策略的借鑒[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6):106-108.
[2]存量鐵塔資產交接至收尾階段鐵塔公司將上市[J].移動通信,2015,3923:24.
[3]黃琪琳,朱靜嫻,孫巧.算算鐵塔公司的效益賬[J].通信企業管理,2016(3):20-21.
[4]張鵬.鐵塔2016成績斐然上市是2017年工作重中之重[J].通信世界,2016,34:31-32.
[5]王暉,蔣群,劉靖宜.國企改革背景下鐵塔公司發展[J].通信企業管理,2017(9):72-74.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