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摘 要】依托大學而建立的高校智庫不但是官方智庫的重要補充,并且有著強烈的時代需求。相比官方智庫與民間智庫,高校智庫在高層次人才聚集、學科門類齊全、信息渠道暢通、研究氛圍寬松等方面有著許多獨特的優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高校智庫的成功經驗可以給我們些許啟示與借鑒。然而,我們也必須結合中國具體的國情,通過確保智庫核心價值,建立多渠道成果發布及多方的協同創新,探索出一條頗具“中國元素”的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高校智庫;美國智庫;“旋轉門”;協同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3-0315-03
近年來,隨著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進行,高校智庫的建設日益得到多方的重視。2014年年初,教育部社科司印發了《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的通知,要求高校智庫應當發揮戰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養、輿論引導以及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中國高校智庫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1 智庫的前世今生
“智庫”一詞源于西方,即“think tank”,也稱為思想庫或是智囊團。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發布的《2013年中國智庫報告》將“智庫”定義為“以公共政策為研究對象,以影響政府決策為研究目標,以公共利益為研究導向,以社會責任為研究準則的專業研究機構”。這一機構通過對政治、經濟及社會等方面的調查研究與論證分析,為決策者和決策部門提供最佳策略選擇。智庫的說法雖最早來自二戰期間有關軍事規劃部署的團隊,但這一群體自古就存在,如門客、謀士、顧問等職位。中國古代的“養士制度”就可以看成是智庫的培養。
在中國,智庫主要分為黨政軍智庫、社會科學院、高校智庫及民間智庫。其中,高校智庫主要是指隸屬于大學的從事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的組織,這類智庫是由大學單獨或在其他機構、團體的協助下創建的。高校智庫的經費主要來自校方的撥款和一些基金會、企業贊助或私人捐助,其成員多為高校學者及研究機構聘用的研究人員。高校智庫的服務對象與研究課題并不像黨政軍智庫那樣僅局限于官方,其涉及范圍頗為廣泛,但它并沒有獨立法人的地位,因此必須依附于所屬高校。
在所有的智庫中,高校智庫一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校智庫可以彌補知識與政策之間的鴻溝,貢獻專家學者的智慧。美國是一個擁有眾多智庫的國家,其智庫大都設在大學,如著名的斯坦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貝爾??茖W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及普林斯頓大學的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等。高校智庫正以其獨特的優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的高校智庫基本在“211”或“985”的高校,這些高校智庫建立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但為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獻了很多良言良策。例如,北京大學的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及清華的國情研究中心都是國內“高校智庫”的優秀代表。
2 為什么需要建設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
2.1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是時代的需求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爆炸時有發生,國內、國際的環境及發展趨勢日益復雜,決策者們不得不慎之又慎,而僅僅依靠官方智庫還不足以有效地解決所有問題。隨著民主決策以及科學決策的現實需求,2004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義明確指出,“黨委和政府要經常向哲學社會科學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注意把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運用于各項決策中,運用于解決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使哲學社會科學界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高校智庫加入決策過程,使政府的決策加入非官方的聲音,不但有利于加快民主化的進程,也是廣大群眾的需求,更是這個時代的需求。
2.2 高校智庫有其獨特優勢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智庫,高校智庫有其無法替代的獨特優勢,這些優勢主要表現在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學科綜合性強、資料豐富、信息通暢及相對寬松而獨立的學術研究氛圍等。
(1)高校智庫聚集了高層次人才。高校不僅擁有近80%的社會科學研究人員,還有近半數的“兩院”院士,大多數人員都擁有博士學位或是海外留學背景,很多學者都是其領域內的專家或權威,并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高校智庫的人才支撐是其他智庫機構所無法比擬的。
(2)高校學科門類齊全且綜合性較強。高校一般學科門類齊全,學者們的學科背景多樣,自然學科與人文社會學科多有交叉,無法替代的跨學科優勢有利于看待問題的視角更加全面以及“頭腦風暴”的形成。多學科研究力量的融合,大大提高了研究的質量,相比其他類型的智庫,這是高校智庫不可多得的優勢。
(3)高校擁有豐富的資料以及暢通的信息渠道。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圖書檔案館,擁有龐大的史料收藏,一些歷史悠久的名校甚至收藏了外界無法獲得的珍稀史料。如斯坦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的東亞館中就收藏了蔣介石和蔣經國的個人日記以及孫中山先生的法律顧問保羅M.W.百克記錄的相關資料等。除此之外,高校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敏感性,不但掌握社會動態及時,且獲得信息的渠道也甚為暢通。這些優勢成為高校智庫獨特的研究基礎。
(4)高校擁有寬松的研究氛圍和獨立的研究環境。高校智庫不直接依附于政府,因此不用受到一些約束,其服務對象和研究范圍相比于官方的智庫具有更大的視閾。政府決策中往往習慣帶有“經濟人”的理性,而高校則能突破某些體制內的束縛,保持必要的中立性。高校智庫的相對獨立性還體現在其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特點使資政型研究成果更具有批判性和探索性。高校智庫的經費是由大學或其他機構或組織提供,相比民間智庫而言,高校享有比較充足的經費。寬松的研究氛圍使得學者們更容易靜下心來做研究,做出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3 美國高校智庫的成功經驗
美國的高校智庫成為美國的公共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為其他國家高校智庫的建立樹立了良好的典范。中國高校智庫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高校智庫的優秀經驗或許可以給我們些許啟示與借鑒。
3.1 與政府密切合作但又彼此獨立
美國是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權利彼此之間的制衡為智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美國的很多政策都是依靠一些著名高校智庫而制定并實行的,如奧巴馬總統因“推動核裁軍的和平誠意和理念”并放棄在東歐建立反導基地計劃而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這一舉措正是因為采取了美國前國務政要基辛格以及里根時代的國務卿喬治·舒爾茨等人在斯坦福大學探討形成的“消除核武器的零點計劃”,以及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伊朗的核與導彈潛力》的研究報告。此外,哈佛大學的貝爾??茖W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聚集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行政、外交、軍事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為應對那些來自國際安全領域的重要挑戰提供具體的政策建議。政府會根據他們提供的一些報告或建議進行考核與評估,再決定是否采用,同時政府人員也可能直接進入研究過程中。這些高校智庫直接介入了國家政策制定的過程,但是又并不直接受到政府的管制,其研究的課題也可以自由選擇。
3.2 跨學科的研究團隊及其高層次人才配置
美國高校智庫中的研究團隊并非由單一學科的人員構成。以胡佛研究所為例,它的研究人員的學科背景就包括經濟、社會、政治、政策、區域、法律、歷史、外交、國家安全、軍事、科技11個領域,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擅長其中的2~3個領域。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員不僅包括了常駐研究人員,還包括與大學其他院系合聘的教職員或直接從校外聘用的學者。另外,研究所幾乎都是高層次的人才配置,其中不乏美國各類院士及其各類獎章的獲得者。這樣強大的研究團隊大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質量,因此更能等到執政人員的青睞。
3.3 靈活的“旋轉門”
美國的行政機構實行的是行政任命制,是典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某位總統一旦當選就會任命自己的親信,建立屬于自己的執政團隊。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無論是總統候選人還是成功當選的總統都需要有為其出謀劃策的智囊團。這些智囊團里的人很多都是來自科研院所的頗具權威的學者,當然還有政商界人士。這些智囊團會認真研究國內外各種情況,為候選總統提出能獲得當選的執政政策,充分發揮“外腦”的優勢。當選后的總統對這些智囊團也是十分的依賴與信任,智囊團里的人很多都會被安排進一些重要部門,專家學者也因此成為政府官員。當某位總統執政結束后,這些專家學者大都又會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上去,一些退下來的非學者型的政府官員也會選擇去高校任職,這樣政府官員又成了專家學者。曾在二戰中有著不俗表現的美國著名的艾森豪威爾將軍在退役后就擔任了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一職,之后又在總統選舉中獲勝,成為美國第34任總統。一些美國內閣人員曾幾度在政界、學界進出。政府官員與專家學者之間的轉換形成了一道靈活的“旋轉門”。高校研究所為政府輸送了一批精銳人才,當這批人才“謝幕”后,高校對其回歸也是持歡迎的態度。這樣既使學界與政界之間的交流更加通暢,也增強了學界對政界的影響力。
4 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的路徑探析
正如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的院長胡鞍鋼所說:“今天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已經不是要不要建設中國高校智庫的問題,而是要討論如何建設中國特色一流高校智庫的問題。”國外的確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借鑒,但是畢竟國情有所不同,我們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吸收他人優秀經驗的基礎上,在高校智庫中加入“中國元素”,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校智庫。
4.1 確保智庫的三大核心價值:質量、獨立性和影響力
世界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理事會主席曾說:“一個頂級智庫的三大核心價值是質量、獨立性和影響力?!苯ㄔO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必須確保這三大核心價值。
(1)提高高校智庫質量。質量是高校智庫的立足的基礎,主要表現在其研究成果的質量,即對政策制定的影響力及其解決問題的作用。高校智庫的質量與智庫的研究人員的水平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必須對進入智庫團隊的人員嚴格把關,做好團隊建設。要吸引各領域的專家學者進入智庫,建設一支既有老中青的研究人員又融合了各種學科背景學者的研究隊伍,使富有經驗和智慧的老學者與充滿干勁的年輕學者相結合,互相補充、互相激發。
(2)保證高校智庫的獨立性。相比于官方智庫來說,獨立性是高校智庫最大的特征之一。中國高校中的“行政化”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去行政化”也是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高校智庫隸屬于高校,難免會受到“行政化”的影響。高校智庫應該以學術研究為主,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力的影響,應該要堅定自己的研究立場。
(3)增強高校智庫的影響力。影響力是智庫的價值所在,也是維持其自身生存與發展的保障。對于中國高校來說,其專業影響力有待加強。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項目組發布的中國智庫影響力調查報告中,除了北京大學在經濟政策、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城鎮建設,清華大學在國際問題、政治建設及復旦大學在文化建設等方面有專業影響力之外,其他大學智庫幾乎沒有發揮其專業影響力。高校應該發揮其學科優勢,突出其領域專長,整合研究優勢,增強專業影響力,避免趨同化。
4.2 建立多渠道的成果發布機制
布魯金斯學者中曾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我們為政策制定者撰寫的書本只為大學生們閱讀。”有人雖然將其當做笑話,但是這反映了一個尷尬的現實,即高校智庫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合理的應用與應得的重視,缺乏轉化渠道,轉化效率低下,很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閣。當今中國高校智庫的研究除非是政府或其他機構委托的項目,否則其研究的政策成果很難得到實施,基本上只能作為學術交流在學術圈內交流?!爸袊咝V菐觳粦撟约喝ζ饋碜约和妫瑧摳?、跟社會各界、跟企業進行對話”,建立政、商、學的政策對話機制。高校智庫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發揮其成果作用、形成影響力的渠道和機制,除了直接承擔委托的課題以外,還應該主動對政府決策施加影響,如舉辦各類論壇和學術交流互訪活動、定期出版政策刊物或研究報告、廣泛傳播研究成果宣傳政策主張等,高校甚至可以借助必要的“旋轉門”機制讓智庫專家成為決策者。
4.3 堅守研究特色,注重長期積累
高校智庫主要是建立在高校學科發展的基礎之上,并依托于高校多年來建立的學科理論體系。高校的強勢學科正好為高校智庫的發展提供了獨有的優勢。然而,當今高校發展的趨同化越來越明顯,片面追求大而全而忽視了特色,這也導致了中國高校智庫特色并不鮮明以及專業影響力有所欠缺的局面。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學科背景,高校智庫應該充分利用本校的學科優勢,特別是對某一領域經歷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積累的學科,從而提出有特色的戰略研究建議。為某一熱點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固然重要,但是高校智庫更應該注意長期持續性的研究。高校智庫的研究成果最終希望是能得到應用,使智力成果轉化為應用成果。高校雖然大多注重基礎研究,而基礎研究需要時間更需要耐心,但這與應用性的智庫成果并不矛盾,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積累為智庫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不要只顧短期的成果,更應該注意長期的積累。
4.4 尋求協同創新
當下所面臨的環境錯綜復雜,很多問題僅憑一己之力很難得到解決,需要多方力量合力而為,改變單打獨斗的現狀。協同創新可以是校內多學科間的合作,也可以是高校與高校、高校與企業、高校與政府或是多方的合作。國際化時代的到來,高校也應該試著與國際接軌,甚至可以與國外一些高校或是研究機構展開合作,爭取在國際上爭得“話語權”。在整合資源與優勢的基礎上,建立一批協同創新的平臺,以求對某些問題有重大的突破??梢栽凇案咝B撁恕钡幕A上建立“高校智庫聯盟”,改變傳統高校智庫之間爭奪課題的現象,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智庫間資源的合理配置,讓各大智庫之間的協作發揮最大作用。
參 考 文 獻
[1]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2013年中國智庫報告[R].2014.
[2]李凌.中國智庫影響力的實證研究與政策建議[J].社會科學,2014(4):4-21.
[3]鄒巍,郭辰.我國新型高校智庫建設的現狀及其提升路徑[J].教育科學,2014,30(3):66-70.
[4]陳英霞,劉昊.美國一流高校智庫人員配置與管理模式研究——以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為例[J].比較教育研究,2014,36(2):66-71.
[5]羅峰.高校智庫:美國公共外交的重要著力點[J].世界知識,2012(17):40-41.
[6]胡鞍鋼.建設中國特色一流高校智庫[J].中國智庫,2013(3):75-78.
[7]計琳.將中國高校智庫論壇辦成思想文化的頂級“盛宴”——專訪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教授[J].上海教育,2013(34):20.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