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焰
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國、俄羅斯、蒙古國三國元首會晤時提出,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歐亞經濟聯盟”、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六大經濟走廊之一。2015年7月9日,三國有關部門簽署了《關于編制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的諒解備忘錄》。2016年6月23日,三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這是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首個多邊合作規劃綱要。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規劃綱要已進入具體實施階段。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推進,加強了中蒙俄三國的經濟關系,有力地促進中蒙俄三國經濟合作,帶動整個歐亞大陸的貿易發展。
1 中蒙俄經濟合作
中蒙俄三國的友好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俄的“茶葉之路”。新中國成立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鐵路、公路建設的大發展,中蒙俄的經貿往來更加緊密和頻繁,天津港—二連浩特—烏蘭巴托—莫斯科—圣彼得堡國際聯運鐵路大動脈的沿線產業聚集、人口集中、基礎設施完備,木材、石油、煤炭、鐵礦石及有色金屬等資源富集,三國發展一體化區域經濟優勢明顯。
1.1中蒙經濟合作
中蒙兩國互為鄰國,經濟結構互補,經貿合作前景十分廣闊。2009-2017年,中美經貿額從23.97億美元到63.7億美元,總體呈現出一種增長態勢。當然這期間也有受世界經濟發展影響出現負增長,但2017年兩國經貿出現大幅增長。
中蒙兩國近年來的經貿合作主要是中國從蒙古國進口銅礦精粉、煤、鐵礦石等礦產資源以及羊絨、動物皮革(牛、馬、山羊、綿羊、駱駝等)制品等畜牧產品,向蒙古國出口電力設備、石油制品、機械設備、建筑材料、輕工產品以及糧食水果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等。總體來看,蒙古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相對單一,而中國出口到蒙古國的商品幾乎可以滿足蒙古國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自1999年起一直是蒙古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據蒙方統計,2013-2017年,蒙對外貿易總額488.8億美元,中蒙貿易總額290億美元,占比高達59.3%。2011年起又開始成為蒙古國第一大進口商品來源國,蒙古國本國商品對外出口絕大多數的目的地也是中國,高峰年份甚至可以占到其總出口比例的90%以上,因此中國在蒙古國對外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進一步深化兩國貿易合作,首屆中蒙博覽會于2015年在內蒙古舉辦,迄今已舉辦兩屆,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
1.2中俄經濟合作
中俄兩國互為鄰國,具有經貿合作的地緣便利。2000年以后開始呈現跨越式增長,從1992年的58.6億美元到2001年的首次過百億美元、再到2013年的歷史最高點890億美元,二十多年間增長了15倍多,總體呈現出一種不斷上揚態勢,2017年兩國經貿額840億美元。
中國從2010年起已連續多年占據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俄羅斯從2011年以后也一直是中國的前十位貿易伙伴。從商品結構看,當前兩國經貿商品結構特征基本符合兩國的要素稟賦。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可以生產制造本國所需的全部商品,對外貿易出口主要也是以“中國制造”商品為主;而俄羅斯是能源大國,其對外貿易出口主要以資源類商品為主,品種相對單一。不難看出,近幾年中蒙俄貿易總體呈增長態勢。在此背景下,2017年內蒙古與蒙古國貿易額同比增長38.1%,與俄羅斯貿易額同比增長20.8%。
2 中蒙俄國際物流現狀
從中國與蒙古、俄羅斯的貿易發展來看,2009-2017年貿易金額總體保持增長態勢,顯示了三國強勁的經濟合作能力和前景。對中蒙俄貿易的結構進行分析,不難看出中國從蒙古和俄羅斯進口的商品主要以能源、原材料為主,如銅礦砂、鐵礦砂、原油、原木、油菜籽,出口多為傳統勞動密集型商品、鋼材、水泥及輕工業產品。
貿易需要物流,中蒙之間的進出口需要國際物流的保障。從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對中蒙貿易的滿足程度來看,鐵路運輸占據主要位置,鐵路是最便捷方式。鐵路的優勢在于中長距離、大宗物資的運輸,鐵路具有運量大、低成本及綠色環保等特性。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和物流通道建設方面,鐵路在發展對蒙、俄國際物流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二連站作為全路四大鐵路口岸和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通道,依托獨有的優勢,運量高速增長。2017年,二連浩特口岸進出口運量完成1137.92萬噸,其中進口1017.95萬噸,出口119.97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進口運量增長14.7%,出口運量增長24.7%。
3 發展對俄蒙國際物流的建議
從中蒙俄貿易發展態勢來看,雙邊貿易額呈現逐年遞增。無論從蒙古、俄羅斯進口的原材料、能源等,還是我國向蒙古和俄羅斯出口的日用品和工業制成品,中蒙俄國際物流的發展態勢對發展國際物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通“交通瓶頸”
國際物流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涉及到不同的國家,相比國內基礎設施的建設來說難度更大。中蒙俄三國邊境毗鄰地區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相對緩慢,影響了通關速度和工作效率。由于受蒙俄口岸之間通關不暢、蒙古國過境費偏高、跨國運輸周期較長等因素影響,俄方發往二連浩特的貨用列車增長幅度很大,而二連站站場能力與運輸需求還存在不小差距。面對中蒙俄經貿關系的前景,必須大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通“交通瓶頸”。
3.2加強口岸建設,提高過貨能力
為更好的滿足中蒙俄貿易發展的需求,大力加快在建鐵路口岸的建設,同時對既有的鐵路口岸要加大邊境口岸運輸場站整合改造力度,按現代化國際物流的發展要求對口岸現有的貨運場站進行整合、改造和提升,打通制約雙邊或多邊貿易的物流瓶頸,使雙方的進出口貨物能夠通暢的進的來、出的去。
3.3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國際物流信息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國際貿易的方式和物流運作的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逐漸由傳統方式向電子化、信息化、全球協同化方向發展。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應注重提高口岸內部信息化水平,將不同部門信息“孤島”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