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娜娜 李繼平 張大為 郭建明 王立 鄭果



摘要: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了采自天水地區的8個蘋果腐爛病菌株對殺菌劑戊唑醇、噻霉酮及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結果表明:戊唑醇對供試8株蘋果腐爛病病菌菌絲生長的抑制效果最為明顯, EC50值均小于1.0 μg/mL,平均為0.03 917 μg/mL;其次為吡唑醚菌酯,EC50值為0.362? 9~1.0262 6 μg/mL,平均為0.609 4 μg/mL;噻霉酮的抑制率較低, EC50值平均為20.226 39 μg/mL。
關鍵詞:蘋果;蘋果腐爛病病菌;殺菌劑;敏感性;天水地區
中圖分類號:S436.611.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18)12-0064-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12.019
甘肅是我國的蘋果優勢產區和生產大省,具有發展蘋果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全省有18個縣被農業部列為全國蘋果生產優勢區域,其中天水地區氣候溫暖,雨量適中,土層深厚,適宜多種果樹生長,是甘肅省優質果品產區,是馳名中外的花牛蘋果的故鄉[1 ]。由蘋果黑腐皮殼菌(Valsa mali MiyabeYamada)侵染所致的蘋果腐爛病是蘋果的毀滅性病害,被稱為蘋果樹“癌癥”,各蘋果產區均有發生。隨著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和樹齡增加,蘋果樹腐爛病發生日趨嚴重。該病過去通常在老果園普遍發生嚴重,近年來一些幼樹、甚至苗木也出現了腐爛病,常常造成死枝、死樹甚至毀園,給蘋果生產造成巨大損失,嚴重影響我國蘋果產業的持續增長[2 ]。生產上對該病害的防治主要依賴化學藥劑,常用的藥劑有福美胂、腐必清等。前期調查發現,市場上防治腐爛病的藥劑種類繁多,魚目混雜。我們選用新型高效低毒藥劑戊唑醇、噻霉酮、吡唑醚菌酯進行室內毒力測定,以期為天水地區蘋果腐爛病防治提供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從甘肅省天水市果樹研究所果園采集病樣,采用組織分離法[3 ],從病果果皮部病健交界處切下3 mm×3 mm×1 mm的小塊,放入3%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30 s,然后用70%酒精消毒 30 s,無菌水清洗 3 遍后置無菌濾紙上自然晾干,接種于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 培養基上。在25 ℃條件下培養5 d后挑取菌落邊緣的菌絲進行初步純化,按照柯赫氏法則進行驗證。將純化后的菌株接種在PDA試管斜面中,于4 ℃冰箱中保存備用。菌株編號等見表1。
供試藥劑:98%戊唑醇原藥,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97.5% 吡唑醚菌酯原藥,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95%噻霉酮原藥,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2? ?室內毒力測定方法
1.2.1? ? 藥液配制? ? ?將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噻霉酮原藥溶于二甲基亞砜中,配成10 000 μg/mL 的母液,于冰箱( 4 ℃) 中貯存備用。
1.2.2? ? 含藥培養基的配制? ? ?在預實驗的基礎上,根據培養基的用量,用移液槍吸取一定量的藥劑母液,將其加入溶化并冷卻至50 ℃左右的PDA培養基中,充分搖勻后等量倒入直徑為9 cm的培養皿中,配制成含系列濃度藥劑的培養基。重復 4 次,以加入等量二甲基亞砜溶液處理為空白對照。
1.2.3? ? 蘋果腐爛病病菌對供試藥劑的敏感性測定
采用生長速率法。先將蘋果腐爛病菌在PDA培養基上活化5 d,用直徑為4.0 mm的打孔器從菌落邊緣打取菌餅,分別移接到含有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噻霉酮5個梯度濃度(吡唑醚菌酯0.10、0.50、2.50、12.50、62.50 μg/mL;異菌脲 0.25、0.5、1.0、2.0、4.0、8.0 μg/mL;戊唑醇0.05、0.10、0.20、0.40、0.80 μg/mL;噻霉酮0.80、1.60、3.20、6.40、12.80 μg/mL)的PDA平板上,置25 ℃恒溫培養箱暗培養。
連續培養4 d后,用游標卡尺測定菌落徑向線性生長量,求平均值,再減去4.0 mm菌餅直徑,即菌落增長直徑。測量每次重復的實驗結果,計算每處理對病原菌菌絲增長的抑制率。通過菌絲生長抑制概率值和藥劑濃度對數值之間的線性回歸分析,計算各藥劑對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濃度(EC50)值。
菌絲抑制生長率 =[(對照菌落生長直徑-處理菌落生長直徑) /對照菌落生長直徑]×100。
2? ?結果與分析
3種殺菌劑對蘋果腐爛病病菌菌絲生長的抑制效果見表2。其中戊唑醇對供試8株蘋果腐爛病病菌的菌絲生長抑制作用最好,EC50值為0.000 29~0.109 54 μg/mL,均低于1.00 μg/mL,相關系數均在0.8以上。不同菌株間的敏感性差異顯著,戊唑醇對菌株PGFL-1抑制活性最高,EC50值為0.000 29 μg/mL;對菌株PGFL-2抑制活性最低,EC50值為0.109 54 μg/mL,兩者之間相差377倍。其次為吡唑醚菌酯,其對供試蘋果腐爛病病菌菌絲的生長抑制作用顯著,其EC50值為0.362 90~1.026 26 μg/mL,相關系數均在0.97以上,不同菌株間的敏感性差異較小,表現相對穩定。噻霉酮對蘋果腐爛病菌的菌絲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為8.473 55~66.904 12 μg/mL,相關系數在0.91以上,不同菌株間的敏感性差異明顯。噻霉酮對菌株PGFL-1的抑制活性較好,EC50值為8.473 55 μg/mL;對菌株PGFL-3的抑制活性較差,EC50值高達66.904 14 μg/mL。從表3可知,同一菌株對不同殺菌劑的敏感性均表現出明顯差異,但從總體來看,3種殺菌劑的抑制活性由高到低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噻霉酮。
3? ?小結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戊唑醇對天水地區蘋果腐爛病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強, 其EC50均低于1.0 μg/mL,平均EC50值為0.039 17 μg/mL;其次為吡唑醚菌酯,平均EC50值為0.609 40 μg/mL;噻霉酮對蘋果腐爛病菌的抑制作用較弱。該結果僅為室內毒力測定的結果,田間防效有待于驗證。
戊唑醇一種三唑類殺菌劑,具有高效、內吸、廣譜等特點,為目前頗具開發應用潛力的藥劑,對蘋果主要病害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王磊等 [4 ]研究表明,戊唑醇對蘋果腐爛病病菌菌絲生長抑制作用明顯,優于其他藥劑。吡唑醚菌酯是一種新型、高效、低毒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對作物具有保護作用、治療作用、內吸傳導性和耐雨水沖刷性能,持效期較長,應用范圍較廣,也是防治蘋果病害的主要推薦藥劑。周建波等[5 ]等研究發現,室內毒力測定吡唑醚菌酯對蘋果腐爛病病菌生長抑制作用強。噻霉酮屬于有機雜環類化合物,具有高效、廣譜、低毒、綠色環保等優良特性,是防治多種細菌、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馬永強等[6 ]研究表明,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對蘋果腐爛病病菌菌絲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們推薦選用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藥劑對甘肅天水果區的蘋果腐爛病進行化學防治,同時注意藥劑的交替和混配使用。
參考文獻:
[1] 馬麗榮,李紅霞,張國和.? 天水市蘋果出口基地現狀及發展對策[J] . 甘肅農業科技,2015(11):70-73.
[2] WANG X,ZANG R,YIN Z,et al. Delimiting cryptic pathogen species causing apple Valsa canker with multilo cusdata[J].? Ecology and Evolution,2014,4(8):1369-1380.
[3] 方中達.? 植病研究方法[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4] 王? ?磊,郜佐鵬,黃麗麗,等.? 防治蘋果樹腐爛病殺菌劑的室內篩選[J].? 植物病理學報,2009,39(5):549-554.
[5] 周建波,殷? ?輝,秦? ?楠,等.? 不同藥劑對山西省蘋果樹腐爛病優勢種群的室內毒力及田間防效測定[J].? 山西農業科學,2015,43(9):1169-1171;1206.
[6] 馬永強,李繼平,王? ?立,等.? 5種殺菌劑對蘋果樹腐爛病菌的抑制作用[J].? 甘肅農業科技,2012(6):20-22.
(本文責編:陳? ? 珩)